多彩的金属离子

往事随风

<h3>常见的有色离子有:</h3><h3>Cu²⁺ 铜离子——蓝色</h3><h3>Fe²⁺ 亚铁离子——浅绿色</h3><h3>Fe³⁺ 铁离子 ——淡紫色(溶液中一般呈现棕黄色)</h3><h3>Mn²⁺ 锰离子——浅粉色</h3><h3>Co²⁺ 钴离子——粉色</h3><h3>Ni²⁺镍离子——绿色</h3><h3>Cr²⁺亚铬离子 ——蓝绿色</h3><h3>Cr³⁺铬离子——绿色</h3><h3>Cd²⁺ 镉离子 ——蓝绿色</h3><h3>Au³⁺ 金离子——金黄色</h3><h3>MnO₄⁻ 高锰酸根离子——紫红色</h3><h3>MnO₄²⁻锰酸根离子 ——墨绿色</h3><h3>CrO4²-铬酸根离子 ---------黄色</h3> <h3>物质的颜色形成的原因:</h3><h3>物质的分子内价电子的运动是有多个固定的轨道的,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的价电子的能量不一样,因此价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需要吸收或放出不同的能量,表现为吸收或发射不同波长的波,宏观上表现出颜色.</h3><h3>同一种元素在不同价电子状态下,其分子中价电子在跃迁时需要或放出的能量不同.</h3><h3>从这个角度看,就知道了为什么Fe2+不管是FeCl2还是FeSO4,其颜色一样,而三价的Fe的颜色就不一样了</h3><h3>金属的颜色形成也是核外电子运动能级和激发态所体现出来的 这个跟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是量子力学的范畴吧</h3><h3>单质颜色其实可以类比离子 只是能级间的跃迁较不明显 主要是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所以辐射出的波长也不同</h3> <h3>珠宝是珍珠与宝石的总称。珍珠是砂粒微生物进入贝蚌壳内受刺激分泌的珍珠质逐渐形成的具有光泽的美丽小圆体,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及少量有机物,除作饰物外,还有药用价值。而宝石一般来说是指凡硬度在7度以上,色泽美丽,受大气及药品作用不起化学变化,产量稀少,极为宝贵的矿物。性优者如金刚石、钢玉、绿柱玉、贵石榴石、电气石、贵蛋白石等;质稍劣者如水晶、玉髓、玛瑙、碧玉、孔雀石、琥珀、石榴石、蛋白石等。宝石所以有颜色,是因为透明的晶体内含有有颜色的离子。由宝石矿物中所含杂质元素引起的颜色。他色宝石在十分纯净时呈无色,当其含有微量致色元素时,可产生颜色,不同的微量元素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如尖晶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Mg Al2O4,纯净时无色,含微量的Co元素时呈现蓝色,含微量Fe元素时呈现褐色,而含微量Cr元素时呈现红色。另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可产生不同的颜色,如含Fe3+常呈棕色,含Fe2+则呈现浅蓝色。同一元素的同一价态在不同的宝石中也可引起不同的颜色,如Cr3+在刚玉中产生红色,在绿柱石中产生绿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