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一 )</h3><h3> </h3><h3> 2020年1月20日</h3><h3> 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h3><h3> 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在电视中普告天下。</h3><h3> 2020年1月23日</h3><h3> 武汉封城</h3><h3> 这个日子将永远会被载入史册,也终将被人铭记。</h3><h3> 本该欢腾的春节,像一条半空中的飞瀑中被猝然截了流。人群、车流都没有了影踪,喜庆与团圆、相遇与重逢都在这个“年”缺了席。阳光、雨水,兰天、白云都被隔成了窗外的风景,我们把自己层层包裹,蜗牛一般缩在各自小小的巢里,欢蹦乱跳的城市,被一个叫新冠病毒的黑暗使者,点下了暂停的键。</h3><h3> 因为这场瘟疫,</h3><h3> 没有一个年像今年这样冷清落寞,没有一个春节像今年这样冗长乏味。</h3><h3> 我不知道这个世纪的伤痛,该用多少年才能抚平。</h3><h3> 这些天,几乎每个人脑海中翻滚的都是两个字”武汉“。害怕,担忧常伴着深夜入睡,又随着清晨醒来。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猛刷新闻,看又增加了多少病例,有多少治愈又有多少离去,心成了提线上的木偶,不同的情绪在各种新闻中来回不停的无缝切换。仿佛除了这个房、这个床才会给你安全。</h3><h3> 这些天,我们认识了各个行业奋斗在一线的守卫者,为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他们在竭尽全力。</h3><h3> 总有一种力量在前行。那些医护人员他们被称为最美的逆行者,也被我们称为这个时代的英雄、生命的使者,是他们把爱和希望带去远方。</h3><h3> 有他们在,我们不怕。</h3><h3> 没有一个冬天不被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h3><h3> 灾难必将过去,阴霾终将散尽。</h3><h3> 很快,城市又会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又会人来人往。一切都在不远的春天里复苏,就象嫩芽与种子,欣欣然张开眼,把生命之光遍布,让这个世界如凤凰般在浴火中重生。</h3><h3> 等到那时,我们相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一次不醉不归的聚会,去见一个你最想见的人,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我们相约,去武大看那朵最美的樱花;去黄鹤楼吹来自长江的风;我们相约,去市中心看一场早就想看的电影,去小巷里嗦一大碗心心念念的酸辣粉。回到人群,回到不戴口罩的人间烟火中去。我们相约,去爱,去珍惜,去奋斗,去拥有。</h3><h3> 经过灾难,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穿越寒冬,我们更懂得生死相依;熬过风雨,我们要记得相互扶持。</h3><h3> 等花开的日子,我想在树下支一张桌子,泡上一杯淡淡的茶,静静的看,呆呆的坐,什么也不说,任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轻轻的摇动。。。</h3><h3> 就许岁月静好,山河无恙。</h3><h3><br></h3><h3><br></h3><h3> ( 二 )</h3><h3> </h3><h3> 写给儿子</h3><h3><br></h3><h3> 一口气看完了你发的这位武汉年轻志愿者拍摄的短片《封城日记》(现己改名为武汉日记),他用最简单的的镜头,记录当下武汉一段普通人平凡而又真实的封城生活,很走心入骨,让人感慨。</h3><h3> 虽然这个城市不是我的家,但因为几年前的你把我们带进了这座陌生的城市。这四年间,你不仅让我们走遍和了解了珞珈山下你最美的校园,还陆续带我们走过武汉的:武昌高铁站、楚河汉界、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租界、吉庆街、户部巷等许多地方;吃过那麻香香的热干面,啃过那热辣辣的绝味鸭,吹过长江边最凉爽的风,领略四季里不同的武汉风情。随着你在珞珈山下度过的几个春夏秋冬,我也慢慢的热恋上这个繁华而知性的城市,对于这座城市的爱打心里一点也不比现在居住的城市少。</h3><h3> 我这是典型的:因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h3><h3> 所以,这次武汉的疫情,也紧紧牵动着我的心。</h3><h3> 一个武汉青年通过6集短视频的视觉,记录着封城后的武汉城中的日常生活和接触过的医生、朋友、志愿者、雷神山医院,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视频也更激起每一个人的家国情怀。最开始听到这样一个有着1400百万人口九省通衢的城市,在岁末将至的时空里,突然间拿出壮士断腕般的决定时,特么感到悲壮又为之动容。为此,许多人的生活梦一样被改变,多少家庭上演着人间最不愿看到的生离死别!</h3><h3> 封闭一座城,只为守护一国人。</h3><h3> 镜头下,我看到被病毒肆虐而封城的武汉,火车站只留下密密麻麻的一排排铁轨孤零零的在守着,平时拥堵的马路如今是那么的空旷,万街空巷冷清而又寂寥,路上没有车,街上没有人,只有深夜里的霓虹灯还在如常的在孤独中闪烁,偌大的城中弥漫着无边无际的安静,连空气也像被凝固,这像是一个被按了暂停键的空城,这个往日繁华不已的江城仿佛一下被沉睡,被沉沦。。。空空如也的站台、高架桥、十字路口一下变得十分魔幻,这些平时都是只有电影里才敢上演的情景,心底有种说不出的痛与伤感!当透过他手中平静的镜头,我看到,大型超市丰富的物资仍旧井然有序码放在货架上,公园里还是有人戴着口罩打着他熟练的太极,邻里之间在疫情中相互帮扶,各路志愿者在寒冬里传递着爱的温暖,环卫工人与快递小哥仍在平凡岗位坚持着的那份淡定,医护人员与警察死守在疫情一线,让我看到了城市中生活的底色,及建设者们的坚守和一线医护人员的舍命付出,感觉到了国家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希望与温暖。没有这样的体制,估计很难这么神速的建起火神山、雷神山这两座医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三军部队神兵天将般速递到武汉开展救援工作,又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抽调医护人员紧急集合起来奔赴武汉第一线。<br></h3><h3> 城里,是武汉人民的守望相助!</h3><h3> 城外,有全国人民的不离不弃!</h3><h3> 这段日子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感谢每位守护武汉的人民和那正在逆风中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也感谢武汉人民的牺牲与担当,是他们选择用生命筑起一道血肉长征!</h3><h3> 期待春天的风能早点吹走武汉的这一场阴霾,我们齐心协力把瘟疫早点赶跑,武汉满血复活的在沉睡中醒来。让我们又回到往日市井气息的生活里,听四处的喧闹声此起彼伏。</h3><h3> 就像视频最后的那个女孩说的:经历这场灾害后,想找个人早点成家,与往事握手言和,学会放下自己,宽容别人。</h3><h3> 待山河无恙,我最想约你去武汉看那一季的樱花,我想它定比往年来得灿烂。</h3><h3><br></h3><h3> ( 三 )</h3><h3><br></h3><h3> 2月9日 星期日 晴</h3><h3><br></h3><h3><br></h3><h3> 我们每个人居家隔离的日子,就是一段修行的时光。</h3><h3></h3><h3> 今天还是一如既往的7点半醒来,然后习惯了在床上反反复复将手机内隔夜的所有新闻及往日关注的博文及今日头条相继翻了个遍,一遍不够再过一遍,才知道2月7号凌晨傅盛与一些知名的投资人因李文亮的不幸逝去在群内相互撕逼被张颖踢了,也有看官在博文后面留言:这个时代像傅盛、饶毅这样的人太少了,才会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盛行!我非常能理解傅盛这性情中人的那份愤懑。因为那一晚,好几亿人,都在彻夜等待,等待一个奇迹的发生。当奇迹幻灭时,在那个不眠之夜,只留下满屏刷屏的哭泣在送别那位为苍生说过话的“吹哨人”的离去。</h3><h3> 当我又看到中青报的那篇推文《四大“天王”顺利会师武汉》中的医生与护士出征援汉前都剪了光头,特别那句:等我长发飘飘,再来看武汉。满身的正能量又开始复活,泪目之后,忍不住发了个圈。躺着刷手机的时间过得很快,只听到老公在厨房拿起锅铲开启呼叫模式,赶紧起床!</h3><h3></h3><h3> 吃过早中饭后,我负责厨房的扫尾工作,洗洗涮涮,严格将碗筷消毒。</h3><h3> 今天中午的阳光正好,和煦的打在窗棂上,柔美的光摇曳在树尖。我忙把早几天前的那张白描纸在客厅桌上摊开,找来颜料,把毛笔浸湿,然后挤了些藤黄、花青与酞菁蓝三色调和在一起,拿笔在白描过的渲纸上进行第一遍的渲染,寥寥几笔,素色的画纸上便开始鲜活,有了生命的颜色。然高兴还没来得及几分,不想叶片的边缘处理不得法,一小笔下去,白描过的墨线一下晕开一大片,三观尽毁,用心花了好几天的白描一下就这么完蛋了。我瘫坐于凳,再也无心下笔,伤心透了,把笔与染料甩在了一边!走,姐晒太阳去。看到阳台上原本过年时想回娘家拜年用的那箱坚果,考虑当前形势,想想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娘家,果断的拆了封,再配瓶牛奶,一个人细嚼慢咽起来。这些居家庸懒的日子,自由虽有限,但营养一定要跟上,哪怕夜晚摸着自己又长出一个呼拉圈,减肥那也是疫情结束之后的事。钟南山院士说了,当下最关键是要增强个体的免疫机能,才能抗击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h3><h3> 此时,其他人的话可供参考,但钟院士的话一定是要听的。</h3><h3> 晒了一会儿,又翻了一下手机,所有的群都没动静,沉寂得像一片风平浪静的海。</h3><h3> 无聊还是无聊!</h3><h3> 不知为什么,自武汉医生李文亮2月6日那晚去逝后,微信上互动得更少了。让我想起柏拉图说的那段话: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h3><h3> 如今那个率真的爱追剧爱吃炸鸡的大男孩李文亮走了。其他的人懒得说!我更懒得说!</h3><h3> 我起身开始每天的国内一日游:从阳台→客厅→卧室→书房。</h3><h3> 屋里摆放的那些老物件与门框,我闭着眼都找到了,早就没有了新意。</h3><h3> 从门缝里 瞅着老公小鸡啄米似的在键盘上专注写着他的论文,我不敢打扰。</h3><h3> 实在无趣!还是上床继续开始我下午的葛优躺,然后寻找我理想的梦乡。</h3><h3> 一觉醒来,看看手机,己是5点半,已是到了开灯的时间。</h3><h3> 自儿子2月1日去单位后,我和老公的晚餐基本是不需要搞的,早己约定俗成,一天二顿。也怪,或许是减少了人类的活动,食欲明显变少。老公开玩笑说,才发现我们以前吃的三餐有一顿完全是浪费的,早知,说不定已存下了一栋楼。</h3><h3> 晚饭不吃,零食还是不可无。我又开始在一堆吃货中东翻西看。翻到一个香梨,一个橙子,及时补充了一天所需的水果维C。</h3><h3> 接下来,是拿起电视遥控器等待新闻联播的播报时间,疫情实时数据相比昨天还是有增加,今天播音员播到一个好消息是除湖北后,其他省的确诊人数略有下降。十四亿人每天都期待着”拐点”早点到来,但今晚钟南山院士没有在电视中向前走一步。</h3><h3> 过了一会儿,老公从书房中走出,呼叫我开始每晚必做的第6套广播体操。我俩面对面的站着,随着他的口令,脚手一伸一张,顿时便感觉到脖子僵硬、肌肉酸痛,周身疼痛不已,我知道这是宅出来的病。只见老公在做跳跃运动那一节时,不停的在提着他圆圆肚子下的那件大棉裤,笑岔了我。</h3><h3> 停下运动,透过窗户只见对面三楼的那位年轻帅哥也穿着棉睡衣开始在踢毽子,此时,楼上小唐跳绳震得我家楼板在嘭彭的做响。这大概是全民运动时间开启了。</h3><h3> 当下的日子,还真是:吃好,睡好,宅好,运动了,健康了,就是给国家做贡献!盼疫情早点过去,未来的日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