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春节(二)——春节的快乐与无趣(原创)

王老抠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按老说法,不出十五就是年。旧时农村从小年算起到正月十六,年前后延续二十几天。年,对于孩童来说自然是快乐的。儿时的年,也夹杂着无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辞灶辞灶,新年来到,闺女戴花,小子放炮。”二十三是小年。到了这一天,孩子们往往都要早起,特别是小男孩。因为这一天是可以放鞭炮的。当然有一个前提,首先得扫房子。即便如此,孩子们们心中依然满心期待。虽说,劳动是孩子们不大喜欢的,不过这天却不同。一则扫房子比较好玩,二则还有期待的奖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二十三扫房子。”吃过早饭,一天的忙碌便开始了。大人们会将被褥搬到庭院里,挂到晾衣绳上,搁到梯子上、院墙上晾晒。实在晾晒不开的,大人们便会用农具搭好架来晾晒。反正是尽一切可能晾晒家里的被褥、衣物。大人们晾晒被褥。孩子们早按捺不住了,在被褥间钻来钻去,好不快活。当然也不尽是快活。有好多小孩子八九岁了还尿炕,这时候是害怕拿出来晒的。倘若正好有人来借工具,看到褥子上的地图,难免会被笑话一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扫除开始了。孩子除了帮忙搬要晾晒的东西,还要帮着一起打扫。孩子们戴了大人的帽子,穿了大人的旧衣服,,外加用毛巾捂了口鼻,如同唱戏的小丑,亦或是古装中的大侠。鲁西北平原的屋子大多是泥土脱就的土坯累成的,用泥土泥成的。到处会有蜘蛛的罗网或者挂着厚厚的尘土。大人早就摸透了孩子们的心思。他们一般会用笤帚绑了杆子让小孩子们来清扫高处的尘土。小孩子们倒也乐意,而且也干得认真。当然也有毛糙的,不一会儿便会将屋子里弄成火云洞,待不得人了。小孩子哪里会干多少;大多是寻一个乐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忙完之后,不待午饭,孩子们便开始缠着大人不放。大人们似乎有意要磨磨小孩子们的性子,装作浑然不知,忙着自己的活。或扔过一条湿毛巾,或塞过一把笤帚,让他们帮着自己干活。只见小孩子们努着小嘴,懒洋洋地跟着大人打扫。擦过的桌子呢,如张飞的花脸深一道浅一道;扫过的地面呢,如乱风吹过一般这一道土,那一道土的。大人们只是偷笑。实在看不下去了,大人们便从小孩子们想象不到的犄角旮旯里,拿出一挂小的鞭炮,嘱咐到详细着放。这时,孩子哪里听得进去,早一溜烟地跑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鞭炮也便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里噼噼啪啪地响起。村子里,也不得了安宁。不知谁家的鸡窝里一声炸响,吓得鸡啊鸭啊,满院子乱飞乱撞,咯咯嘎嘎一阵杂叫;不知谁家的牛棚里,一声爆响,吓得那小牛犊子满院子乱奔,大牛在牛棚里哞哞直叫,牛粪被炸得满院子都是。这家门口一响,吓得女孩哇哇直哭;那边冰上一响,唬得那担水的人一个趔趄,水洒了一身。这家吵了,哪家骂了。小孩子们也在这吵骂声中开怀大笑,在这吵骂声中慢慢长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噼噼啪啪声中,不觉已近除夕。贴过对联,吃过饺子,天刚擦黑,孩子们的快乐算真正的开始了。只见一个个兜里揣得鼓鼓的,一张张小嘴裂得开开的。这时家里也不嘱咐仔细着放鞭炮了。每个孩子尽最大的可能带了鞭炮,开始一场放鞭炮的大集会。</font></h3> <div>&nbsp; &nbsp; &nbsp; &nbsp; 远远地看到村子中间十字路口升起一堆火。全村的孩子们都开始聚拢来了。也不知是谁先向火里扔了第一个鞭炮,一声炸响,将那火星炸起老高。火星升腾的一瞬如群星在绚烂,如群萤在升腾,美丽而明亮,似乎是神秘而美妙的舞蹈。只在一瞬,这舞蹈便结束了。孩子们哪里肯让这美妙的舞蹈结束,七手八脚地将自己带来的鞭炮扔向火里。这美妙的舞蹈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噼啪声在此起彼伏地演绎着。将这火越燃越旺,越燃越亮。<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点老牛喽……”一声吆喝响起。只见孩子们将这火光,引向村子的各个十字路口。同样精彩的火的舞蹈,由一处引向了整个村子,与家家户户不停歇的鞭炮声,和成一体,点亮了乡村的角落,点亮了农家人的世界。这十字路口的舞蹈,似乎带着我们回归了远古,回归了文明起源的一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伴随着除夕的结束,孩子们春节的乐趣也渐渐的消落了。正月初一是拜年,出了这家进那家。小孩子混在同族的哥哥们之中一家一家的拜年,放鞭炮的机会是没有的。拜完年了,各回各家,找同村的孩子玩也是不被允许的。按老规矩,正月里不串门。你纵使有鞭炮,放几个,也会因为没有玩伴儿兴致大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自正月初二起,走走亲戚便开始了。农家人的习惯,一家亲戚要待一天。待得时间短了,主人家会觉得心意不成。你若强走,主人家是要拼命拦的。那架势似乎,你若走,我就是跟你拼命似的。大人间的热情自是有的。可是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待一天对于小孩子们无疑是难熬的。虽说每到一家,主人家都会为孩子们准备下好吃的,但是无非瓜子、糖、花生、枣子之类的。家家都是这些东西,自然也不新奇了。作为男孩子,兜里被主人家塞满鞭炮也是常有的事。可是,玩伴又不知去哪里找。只听得大人们聊得火热,孩子们除了两兜的零食或者是鞭炮,剩下的只有无聊的时光相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于是,那段日子里一想到走亲戚,小孩子们对过年,又少了好些期许,多了几分无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不走亲戚的日子,大多也会被招待客人占据。家里来客人了,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父母忙着,见你在眼前碍手碍脚,便会找个理由将你支出家门。若放在平日里,玩伴多的时候,巴不得一出门便不再回来。春节期间则大不相同。走到这家门口,大门紧闭;走到那家门口,虽是热闹,但大多是陌生人。家里有小孩子,往往也会被安排跟亲戚的小孩子玩,出不得门。虽说他们一起也是话语不多,乐子也不多。自己个却更显形单影只。俩人只能无奈地对视一眼,又无奈地分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农家没有庙会,没有超市,只有无尽的原野,也不见了一起烤地瓜,拔胡萝卜的快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十五之前的日子,不是在走亲戚,招待客人的无聊中度过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