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区一幼张莉</h3> <h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至今,很多孩子已经配合着乖乖在家生活和休息了快两个星期,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还不能出门去玩?为什么新闻里说生病的人还在增加?到底什么时候能打败病毒?</h3> <h3> 孩子的焦虑非常可以理解,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最近的反复询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出去玩?”,该怎么应对?如何跟孩子一起面对持续在家带来的各种心理变化?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佳雯分享给大家以下四点,干货满满!<br></h3><h3>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影响主要来源于两方面:<br></h3><h3>1、 生活的变化;<br></h3><h3>2、 家庭成员情绪影响。<br></h3><h3>孩子的情绪变化需要家长的有效识别,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br></h3><h3>描述事实——不回避是一种人生态度<br></h3><h3>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有一个重要原则:回答问题的态度比回答问题的内容更重要。与性教育同理,应对突发性事件我们应该如实告知,并针对孩子的年龄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来告知。如果遮遮掩掩反而带来孩子的猜测,在猜测的不确定中就会产生焦虑。<br></h3><h3>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进入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反应。就像我们平时外出旅行,尤其是出国旅行,或多或少都会有应激性反应,但由于提前做好了路线的规划和各种准备,这种应激反应就会相对较弱。<br></h3><h3> 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而且它有时候会悄悄藏起来,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为了避免被传染,在病毒被消灭之前,我们都要暂时呆在家中。现在有很多专家和医务人员正在努力消灭病毒,等病毒被消灭了,我们就可以出门了。</h3> <h3> 孩子的情绪来自家庭营造的氛围,对孩子最好的安抚就是父母的“心安”。</h3><h3>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表现:</h3><h3> 0-6岁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大,但如果主要抚养人被隔离,会引发孩子的焦虑,孩子会出现一些反复的动作,比如吸吮手指、语言退化等退行性反应。</h3><h3> 6-12岁小学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用语言表达情绪。年龄越大的孩子受成人的影响越大,尤其是父母及家人的情绪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焦虑孩子就焦虑,父母对外界敏感孩子就敏感,反之父母平和孩子就平和。</h3><h3> 12岁以上的孩子受父母影响反而不大,他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接近于成年人的反应,也有对开学延期的窃喜和担忧。对于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孩子,会引发更多的焦虑和应激反应。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出现所有后果的应对方式。</h3><h3> 综上所述,家庭营造的心理氛围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重新规划家庭的时间和行为、保持稳定的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定心丸。</h3> <h3> 科学普及——科学是所有学习的硬核</h3><h3> 1、 了解科学知识</h3><h3> 对于低龄阶段的孩子,可以用故事配以图片的方式来告诉他。前些天,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带花冠的病毒,你为什么那么坏?”,就生动地回答了孩子们提出的二十个问题,通俗易懂。</h3><h3> 2、增强身体免疫力</h3><h3> 在家中可以和孩子讨论有哪些可以在家中进行的运动。你可以这样说:</h3><h3> 一、刚才你说我们平时要锻炼,但是我们现在不能出门,那怎么锻炼呢?</h3><h3> 二、哪些运动可以在家里进行呢?</h3><h3> 三、哦,我们原来有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请你记住:每个问题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h3><h3> 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迁移”。当孩子面对困境有多种解决方式的时候,也能在未来人生遭遇其它问题的时候,拥有更加开阔的思维。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我们可以把问题当做训练孩子思维的资源,这样就让负面的事情变成了正向积极的事情。</h3><h3> 3、 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h3><h3> 家长可以从相关机构、权威媒体找到相关知识和孩子分享。</h3><h3> 处理情绪——成为孩子的稳定剂</h3><h3> 疫情当前,群体性焦虑弥散性、社会活动明显减少,焦虑使得我们比较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这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心理体验,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负面的体验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h3> <h3>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事</h3><h3>——让你的生活与往不同</h3><h3>家长和孩子在家也可以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事情,让你们的生活与往不同。比如:让音乐在空气中流淌、对上学期的知识查漏补缺、各种DIY、在线课程学习、亲子读书会、家庭电影。</h3><h3>1、在线课程学习</h3><h3>观看网络在线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假期生活充实有收获。</h3><h3>2、亲子读书会</h3><h3>在网上组织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共读一本书,读完后开个视频讨论会。可以一起聊一聊:</h3><h3>(1)这本书让你最有感受的地方是什么?</h3><h3>(2)如果故事结局可以改写,你会写出什么不一样的结局?</h3><h3>(3)如果你可以和作者对话,你会对TA说什么?</h3><h3>3、家庭电影</h3><h3> 在大家庭群组织共同看一部电影,看完后每个人把自己对电影中最有感受的部分在群中做分享。家庭成员处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人生经历,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角。</h3><h3> 这可能是自孩子断奶以来,第一次有这么长时间父母共同陪护孩子,如果善加利用,就会成为人生中非常宝贵的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