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来正是读书天(7) 跨越时空的拼接
连续几天阅读西学书籍,今天切换回母语名篇,学习《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著名的《报任安书》。
虽然上过大学,但上世纪70年代动荡不堪,经典古文老师大都不敢讲,成天捧着红宝书,伟人语录中引用的古代寓言和故事知道一点。今天,已近甲子的我,才读此文,不想满有斩获。
《报任安书》是一封信,是太史公给他的朋友任安的回信。任安在外任职,汉武帝听信谗言,不再信任他了。他就写信求援仍在宫内做官的司马迁。
种种原因,几年后司马迁才回复。书信本来是个人之间私密交流,但这封信却被公开了,而且流传下来成为公开信的经典范本。这也是太史公最后的一篇文章。
静读该信,你会从历史深处听到“哭声”,全文贯穿悲恸、感慨的情感。悲愤源于个人际遇的不公;而慨叹则出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他们不是只为自己,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代没有报纸、电视,更没有我们今天发达的自媒体,司马迁是想通过这封信,把他的个人情感、抱负公之于众,而且由当下指向未来。原文道:“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对于任安可能的灾祸,让司马迁感慨命运的无常和皇权的威严,再联系到自己的耻辱,化为满腔悲愤。
全文一气呵成,无论是情感还是文字,它都像一条浩瀚的大河,时而磅礴汹涌,时而低回婉转。叙事、说理、感叹、抒情,都糅合在一起,应有尽有。
《报任安书》开辟了一个文学传统(体例)。古今中外有不少佳篇,《傅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林觉民的《与妻书》,《曾国藩家书》等等,可惜我读得不多。
哦,还想起了一封,近来红遍网络的公开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寥寥十个字,充满了太多的期待和遐想,也说出了众多人的心声和追求。
学习《报任安书》还有另外一个敬仰,伟人写作的思想“时空嫁接 ”能力超一流。他把书信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信手拈来,飞越2000多年的时间,跨过欧亚大陆,与18世纪欧州大陆的马、恩思想糅合进老三篇,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中小学时期,那是全民必须背诵的“座右铭”,如果背不到,你就可能是“坏人”。</h3><h3> 结合当下,我也来跨越拼接一盘,这次“新冠病毒”的肆虐,或许就是给我们全人类的一封“公开信”。<br>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