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亲爱的同学们: </h3><h3> 我不敢问大家新年快乐,相信你们和我一样的心情沉重。 本来一个愉快的春节假期,很快就可以回归课堂,一起呵护我们的绿植,共同走向美丽的春天,可是一场疫情阻隔了我们回校的脚步。</h3><h3> 每天的疫情报道牵动着我的心,沉静之后对疫情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疫情无疑是一场灾难,纵观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从灾难中觉醒的。疫情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高度。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想从那些震颤灵魂的感动中,潋滟起责任与情怀、道德与法治的浪花,激荡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h3><h3> 首先是关于生命的话题。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概念,表现在生活中,是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以及延伸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此次疫情的原点便是漠视生命,站在生物链的顶端为满足一己贪欲,毁掉了和谐相生的生态平衡,打开潘多拉盒子,飞出了封存在蝙蝠身上亿万年的病毒,导致疫情蔓延,祸及人们生命安全,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从武汉封城到我们居家隔离,既是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是珍爱他人的生命。希望同学们听从所在地领导干部的安排和父母的教导,遵守规则,做珍爱生命的践行者。 </h3><h3> 从轻慢疫情到隐瞒个人行踪,从李文亮医生的牺牲到千万个白衣天使逆行的背影,聚焦了人们对生命的不同认知。那位始终奋战在疫情一线以身殉职的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智明同志,还有惊闻母亲去世,向着家的方向三鞠躬的火神山医院吴亚玲护士……不管他们有多少个角色,此刻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经历了这样一场劫难,我不知道那些伤医辱师事件可否还会发生?生命何其脆弱,可心灵荒芜比疫情肆虐更加可怕。希望我们能够尊重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两种职业——医生和教师,医生救治物质的生命,教师铸造精神的生命,是他们成全了我们美丽的人生。 </h3><h3> 其次我想和你们谈谈责任与担当。在纯粹的课堂上你们可能会感觉责任与担当很遥远,或者你会衡量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付出是否对等。那么,请我们关注抗疫前线,是谁劝告众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到武汉去,而他却义无反顾的赶往武汉,由于买不到机票,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被安排在餐车一角,疲惫的形态令人心疼。那个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瘸一拐地奔走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知道,他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但少有人知道,他身患渐冻症,双腿肌肉已经萎缩,他是在用生命换取生命。那位七十多岁的智慧女性心香如兰,招必回,战必胜,带着她的团队一刻也不松懈的奔赴到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他们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是民族脊梁。还有,海陆空三军医疗队代表国家名义紧急驰援武汉,各省市医疗战线纷纷报名组建医疗队为爱逆行,河南省援鄂医疗队一百三十七名技术精英,代表河南人民的拳拳爱心誓师出征。又有多少志愿者捐物捐资不曾留下姓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不忘初心迎难而上,汇集的是中国力量。他们为爱逆行,向死而生,给我们很好的演绎了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h3><h3> 然后,我还要告诫大家,知法、遵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方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让我们聚焦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冠状病毒传染的源头,是否存在违法经营?是否保证了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在疫情突发时,是否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那个宣告疫情可防可控,不会人传人的伪学者,是否仅仅是道德的谴责?那些一问三不知的执行力,是否经得住依法行政的考量?同学们,你们将来会走向各个岗位,希望你们如果经商就做个有良心的守法商人,做学问就做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报效祖国,不仅仅只为几篇论文博取名利。大义为爱,大道为简,为官就要具备造福一方的公仆精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h3><h3> 最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大课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当我含着热泪朗诵时,你们也许会认为矫情,课堂上一切爱国的说教显得那么遥远苍白,有时甚至是麻木。可是当我们看到75岁的五保户沙贯卿老人,蹒跚着脚步,拉着一车水灵灵的卷心菜,送到该村疫情防控值班卡点,心疼的说:“你们辛苦了,我也帮不上啥忙,就把我自己种的青菜给你们送来吃,孩子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当我们看到鲁山县马楼乡普通党员陈伟大,孤身一人冒着雨雪驱车千里两次深入疫区,把几十吨的蔬菜送往一线人员手中;当我们看到河南省项城女孩、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李薇薇,请战参加防疫一线,把8个月大的女儿从疫区武汉送回河南项城娘家,面对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他们仅仅在家待了20分钟就匆匆返程……许许多多走心的故事枚不胜数,这不是什么英雄壮举,只是一个个平凡百姓的微行动,但每一个事例都会使我的心灵晃动。他们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公民的责任而是和祖国连着血脉的爱,是根亲是情怀。信念和理想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追什么样的明星,做什么样的人,抗疫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h3><h3> 疫情以来,党中央科学决策,总书记亲自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如此强大的国家力量共同面对困难。火神山医院从规划到竣工,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充分显示了关键时刻的中国速度。国家意志不可撼动,各省市对口援助,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从中央到基层,每一个卡点都有他们的身影,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一场集中抗疫的人民战争,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h3><h3> 其它国家和地区蔓延了疫情,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众多友好国家的无私援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永恒课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同学们,以博大的爱心、慈悲的情怀,爱护自然拥抱世界是当代文明的选择。 </h3><h3> 同学们, 如何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如何感知疫情中的国家力量,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中的疫情舆论,联系本次疫情,这些思考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h3><h3> 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种声音交织,真假难辨,国际上各种话语竞相发声,激烈博弈。在各种社会舆论中,人们从纷杂的社会现实中发现很多碎片和细节,由于有些细节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带有极大的迷惑性。</h3><h3> 面对各种社会舆论,作为理性的我们,要坚持整体历史观,特别要注意的是:细节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个人叙事不能解构宏大叙事。疫情发生以来,就个体而言,我们看到了感动、恐惧、痛苦……整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凝聚力,听到了“一线岗位全部换成共产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铿锵话语,感受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疫”决心!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起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和白衣卫士,迅速密集地调派全国各地的防护物资和装备。这难道不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动员力和执行力吗?这难道不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h3><h3> 所以,无论是看待历史,还是看待社会舆论,我们不能只看到细节真实,还要看到整体真实,不能只看到个人叙事,还要看到宏大叙事,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从整体而非局部的角度,科学地构建我们的认知框架。</h3><h3> 疫情是一部教科书,卷帙浩繁,发人深省。有灾难更有感动。一个个背景材料,不仅是后世借鉴的历史记载,也是我们人生需要铭记的经典章节。 非典与冠状肺炎以十七年的间隔、以惊人相似的形态再次肆虐,不同的是当年我一遍一遍给他们量体温,一锅一锅给他们熬清热解毒汤,一起度过非典的学生已经从少年成长为青年,并有许多同学坚守在抗疫前线。今天我又和你们一起经历新冠状病毒,一样的从发热到呼吸道感染,再把清澈透明的心肺涂抹成絮状的毛玻璃,以不需改编的剧情连续上演了两次。也就是说我们被同一个石子绊倒了两次。并不是猝不及防,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长记性。死亡与恐惧,最终可以教给我们什么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如何规避灾难,如何把灾难风险降到最低,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也是我要和你们讨论疫情的初衷。因为祖国是你们的,世界也是你们的!</h3><h3>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水长江情无隔,万树花开共芬芳。让我们连心武汉,风雨同舟,为助力抗疫抱薪加热。共同祈祷疫情云开见日出,山川万里看繁华。 待到山花烂漫时,共返课堂,一起在祖国的大花园中健康成长!</h3><h3>杨娥 : 鲁山县第三十五初级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河南思客》签约作者。喜欢在墨香中漫溯,用文字温暖心灵。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