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新型肺炎下,如何保护好孩子?

城西实验学校

1. 孩子的口罩怎么选? <h3>  孩子外出时都应该佩戴口罩,并且家长应注意检查孩子的呼吸情况。虽然 N95 病毒防护力最佳,但是透气度也最差,不适合孩子使用。一般儿童防飞沫口罩就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棉布、海绵口罩阻隔性欠佳,同样不推荐给孩子使用。</h3><h3> 所有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不管外科还是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变湿或者被分泌物污染就换掉。4 岁以上儿童用口罩佩戴前拉开口罩的褶皱,跟孩子的脸型契合,再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这样防护性会更好。</h3><h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生病,出现异常烦躁或是异常安静的情况,最好不要戴口罩,以免给家长和医生观察孩子的状态造成困难。孩子避免感染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在这段期间避免外出,避免和外来人群的直接接触,口罩是万不得已时的选择。</h3> 2.如何给宝宝洗手 <h3>  一般来讲,用流动的水和香皂洗手 15 秒,可带走手上 90% 的细菌,持续洗 30 秒(和孩子一起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可将手上 99.9% 的细菌全部带走。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流动清水冲洗 + 香皂的方式都是首选。</h3><h3> 普通香皂和杀菌香皂在对抗冠状病毒方面,杀毒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有时候,不合适的抗菌成分还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两种被美国 FDA 拉入黑名单的 「三氯生」「三氯卡班」。</h3><h3> 做到有效的手部清洁要遵循以下 12 个字:勤洗手、半分钟、流水洗、要擦干。</h3> 3. 怎么选择宝宝免洗洗手液? <h3>  出门在外,可以选择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者消毒湿巾救急。</h3><h3>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医生提到,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和乙醚,乙醚和 75% 的酒精可以有效灭活病毒。<br></h3><h3> 挑选儿童免洗洗手液时,要确保洗手液酒精含量至少要超过 60%,70%~80% 消毒效果更佳,并且在有条件的时候,尽快用香皂和水洗手。<br></h3><h3> 除此之外,给孩子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注意以下几个方面:<br></h3><h3> 1.幼儿必须在家长的看护下使用;<br></h3><h3> 2.按照产品说明书合理用量,一般不超过 1 元硬币大小(直径约 24 mm);<br></h3><h3> 3.双手揉搓直到手部干燥,大约 20 秒,注意指缝、指尖等部位都要充分覆盖到;<br></h3><h3> 4.注意看护孩子不要吃手、揉眼睛,以免酒精中毒;<br></h3><h3> 5.保管时,务必将免洗洗手液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远离火源。<br></h3> 4.如何给宝宝物品消毒? <h3>  关于如何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表示,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 摄氏度 30 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h3><h3> 日常生活中,我们优先推荐 75% 的乙醇(医用酒精)和含氯的消毒水(一般是指次氯酸钠「84」这类无机消毒液)擦拭地面、家具等。<br></h3><h3> 对于孩子的常用物品,不耐热的玩具等物品,可以通过用酒精棉擦拭玩具表面的方式消毒。</h3><h3> 孩子的衣物或者毛绒玩具,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清洗,来达到消毒的效果。使用消毒产品时,务必要避免沾到孩子的眼睛和嘴,消毒后也要尽量静置一段时间,让刺激性物质挥发充分后,再与孩子接触。</h3> 5.宝宝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 <h3>  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类。并且,生熟食品要分别用两块切菜板和不同的工具进行处理,盛放生熟食物的碗也不要混用 ;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都要洗手;做好饭菜后洗完手再去接触孩子。</h3><h3> 另外,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所以千万不要将大人吃过的东西给孩子吃,也不要直接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这些过程都有可能在不经意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全家实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br></h3> 6.带宝宝出门怎么防护? <h3>  少出门比什么都好!</h3><h3> 如果必须要出门,尽量打车或自驾,少乘坐公交、地铁等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路程近,步行是最佳选择。<br></h3><h3> 大人和孩子都要戴好口罩,保证及时更换的同时,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外部,以免病菌转移到手部。<br></h3><h3> 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等消毒产品,在孩子触碰外界后及时消毒,消毒彻底前尽量避免孩子吃手、揉眼睛、鼻子。<br></h3><h3> 到家后要及时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为宝宝更换外衣裤,大人也要一起更换,避免接触中将病菌传递给宝宝。<br></h3> 7.孩子发烧咳嗽怎么办?需要去吗 <h3>  孩子出现发热和咳嗽不用过度紧张,疑似病例要同时符合这两点才能被纳入。</h3><h3> 1. 流行病学史<br></h3><h3>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br></h3><h3>或发病前 14 天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br></h3><h3> 2. 临床表现<br></h3><h3>发热(部分患者可无发热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胸片或 CT 上看有肺炎);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h3><h3> 如果没有满足这两条,就可以按照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处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