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春节注定被历史铭记,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不管是新闻还是社交媒体,大家关注的焦点都离不开这次事件的主角——新型冠状病毒。你真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吗?预防措施你做对了吗?这节健康教育课来为你解答。</h3> <h3>一、新型冠状病。</h3><h3>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br></h3> <h3>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2个:</h3><h3>(1)接触传播
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这些均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br></h3> <h3> (2)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飞沫随着空气在飘荡,如果没有防护,非常容易中招。<br></h3> <h3>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br></h3><h3>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br></h3> <h3> 4、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通知提出,儿童应尽量避免外出;母亲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洗净手,保持局部卫生。<br></h3> <h3> 二、密切接触者</h3><h3> 1、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2、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做?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
居家医学观察时应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需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br></h3> <h3>勤洗手</h3> <h3>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染。</h3> <h3>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带什么口罩才有用<br></h3> <h3>2.如何正确佩戴<br></h3> <h3>医用外科口罩
第一步:洗手,最好使用肥皂或消毒剂。
第二步:确认内外,鼻梁片外漏部分朝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
第三步:口、鼻、下巴罩好。
第四步:鼻梁片贴紧鼻梁。<br></h3> <h3>N95口罩
第一步:向两边拉开口罩,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第二步:用口罩抵住下巴,带上口罩。
第三步: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舒适。
第四步:双手按压鼻夹,使鼻夹形状和鼻梁贴合。
第五步:检查密合性。
3、使用过程中有“3个要点”
(1)必须要在使用中避免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戴前、摘前后、接触外面(污染面)后要洗手。
(2)必须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佩戴已使用过的口罩。
(3)最好每隔四小时更换一次。<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