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黄河、黄帝——陕北旅游记录

葛村人

<p>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多年前去过陕西省的西安、汉中、华山。一直想再去一次陕北,看看黄土高原,看看黄河,走走延安,拜谒一下黄帝陵,感受一下陕北风情。于是,有了2019年6月的陕西游。</p> <p>  进入陕北,我们直奔黄河,先去了位于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的乾坤湾。</p><p> 黄河扭蛇曲,天地乾坤湾。黄河在延川境内形成了5个S形的大转弯,由北而南依次为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乾坤湾景区其实包括了乾坤湾和清水湾,另外还有会峰寨和伏羲码头等景点。</p> <p>   黄河,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来到黄土高原看黄河,你才会理解黄河为什么会成为“黄”河。在乾坤湾登高远眺,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间生生不息地流淌。黄河有相当一段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夹带大量泥沙,黄河也就只能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黄”河。 历代诗人写下过许多关于黄河的诗篇,但当你站在乾坤湾或其他许多地方看黄河,会觉得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中的诗句“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甚是贴切。眼前的黄河确实是“一支黄浊”,貌似平静,实则凝重而内有汹涌。</p><p> 黄河流域所在,多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所以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要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沿黄河走一趟就错不了。</p> <p>  在会峰寨和乾坤亭等地点看,乾坤湾呈现一个很漂亮的圆弧形。但是,乾坤湾是应该形如太极的。相传远古时, 太昊伏羲氏在乾坤湾“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后来,人们造了一个乾坤亭,地板铺成阴阳太极图,和山下的乾坤湾相对应。</p><p> 也许是我们的拍照角度位置有问题,要有更高的视角才能拍出太极的感觉,如下面这两张借来的照片。</p> <p>  进入乾坤湾景区,必须乘坐景区的电瓶车。因为我们有8个人,景区就专门给我们安排了一辆车,于是我们就拥有了专车。观光车司机是一位热情的陕北汉子,于是我们还有了位好导游。这司机一路上给我们唱陕北民歌,把我们乐死了。返回景区大门的路上,有同伴提议要唱些我们也会唱的,让我们也参与一下。于是陕北汉子领着我们唱了一路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黄士高坡》和《东方红》。</p> <p>  沿着黄河去延安,不是去观景,是去朝圣。</p><p> 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被称为革命圣地。她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领导解放战争,做出了影响中国走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曾经集中了一批仁人志士、热血英杰,他们的坚韧坚持、他们的家国情怀、雄才大略……都令人肃然起敬。</p><p> 所以说,去延安是去朝圣。 </p><p> 关于中共中央入驻延安的时间,先看到一个说法是1935年至1948年,又有一个说法是1937年至1947年。到底怎么回事?我又较上了真,上网查了一下——</p><p>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p><p>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p><p>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驻延安。而此时原占据延安的东北军己撤离。刚到延安时,中共中央驻扎延安凤凰山,毛泽东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p><p> 1938年11月20日,因受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搬到四面环山的杨家岭。</p><p> 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驻扎枣园。</p><p>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p><p> 所以,准确的说,中共在延安应该是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1935年至1948年是中共在陕北的时间。</p> <p>  到达延安的当晚,迫不及待地去看延安宝塔。</p> <p>  6月7日一大早,我们先去了杨家岭革命旧址。 </p><p>  在杨家岭,最像样的建筑就是1942年建成的中西合璧风格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至今仍保持着70多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自然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堂四周的标语,分别有主席台正上方 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会场后面墙上的 “同心同德”,会场两侧墙上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这些标语,几十年后看也毫无违和感,这就是一以贯之了吧。 </p> <p>  参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曾经居住过的窑洞,让人感慨。窑洞及窑洞内陈设十分简陋,可就在这里,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谋划并成就了惊天伟业。</p> <p>  枣园是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的驻地,那时应该是条件好些了,选用了这个原来的地主庄园。园子很大,也漂亮,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一条可灌溉80多公顷土地的叫“幸福渠”的水渠从院子穿流而过。不过,那些办公用房及领导人的住房依然简陋,可见延安这个地方的地主无法与山西巨贾比阔气,更可见当年的共产党人艰苦朴素之风貌。</p><p>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才陆续依照原貌维修。</p> <p>  当年延安被中国共产党选择,想必与她地处黄土高原有很大关系。延安地区,西面、东面有天险黄河,北面有沙漠,山高岭多,易守难攻。而国民党可能是不屑于在这个荒凉的地方投入大多力量,致使他们在此处统治基础薄弱。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此长期奋斗,开辟出一个成规模的革命根据地,也拥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撤离,又有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一直被围追堵截的共产党人居然是在群众的夹道欢迎下和平进驻延安。中国工农红军一路艰辛,出生入死,能有一个延安落脚,真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得老天庇佑。</p><p> 离开延安的时候,汽车走在延河边上,先后经过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及相关革命旧址。那条反复出现在各种文字描述中都有涛涛之水的延河,干涸得让人意外。我们下车拍照,并且发挥大妈大叔之特色,手拿国旗唱《我和我的祖国》。本还想唱那首《延安颂》,可词曲都记不全,只好作罢。回来查了一下它的歌词——</p><p>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p><p>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p><p>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p><p>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p><p> 啊 延安</p><p>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p><p>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p><p> 啊 延安</p><p>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p><p>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p><p> 千万颗青年的心</p><p>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p><p>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p><p>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p><p> ……</p><p> 啊 延安</p><p>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p><p> 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p><p>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p><p>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p> <p>  离开延安,我们奔两个黄土高原的特色景点而去。</p><p> 首先是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乡闫家寨子的靖边丹霞自然风景区。这一景区还有一更常用的名称是靖边波浪谷,因为这个景区由红砂岩丹霞地貌构成,岩砂上的纹路极像波浪,而景区的规模、景致据说都与美国波浪谷有得一比。</p><p> 红砂岩丹霞地貌,其岩石的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这里的岩石表层都有清晰可见的曲线优美的岩石纹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也赋予靖边丹霞成为“波浪谷”,成为众人瞩目的旅游景点的特质与条件。</p><p> 不过,虽然叫做红砂岩丹霞,但靖边丹霞的主色调还是黄色、橙黄色,与黄土地的总色调基本一致。 </p> <p>  在靖边波浪谷,我们先去了景区的C区水上丹霞。水上丹霞其实并不在水上,而是其中有一潭水。这里地势相对平缓,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有的一圈圈、一坨坨,像妙曼女子的发髻;有的一层层、一卷卷,像一大匹铺盖在地面的红布;有的呈明显的流水状,像泥石流,一缕缕地向沟壑涌去。不管像什么,那些线条都优美得不可思议。</p> <p>  第二天去了景区的A区地心丹霞、B区火焰丹霞,这里的山体就陡峭了些,同样有许多优美的线条让人着迷。</p> <p>  波浪谷的红砂岩质地不是很坚硬,岩石表面浮着一层细沙。若践踏者众,真有可能对岩体有所损坏。此前还发生过有人用利器在岩体上刻字的事情。所以景区也在改造。我们去时,有部分景区已封闭,可看到有工人在铺设栈道和观景台。以后游人就只能在栈道及观景台上行走和观景了。我们算是幸运的,还可以在那些造型美丽线条美丽的岩石上或走或坐或卧,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并零距离接触。不过,占了这便宜,多少还是有点不自在。大家都互相提醒着小心一点,落脚轻一点。</p> <p>  那天,我们一大早去等日出。日出时分的波浪谷美丽非凡。</p><p> 等日出是件辛苦的事,半夜就要爬起来,然后苦哈哈地等待。如果天冷,还要受冻。经常都说,再也不干这事了。可到了下一次,这事还是要干。因为再辛苦,也值得,每次都值得。</p> <p>  另一处景观是延安市甘泉县境内的雨岔大峡谷。</p><p> 雨岔大峡谷其实是若干条峡谷的统称,属丹霞地貌峡谷群落,分布在雨岔乡几公里范围内。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峡谷只是其中几条。如果时间有富余,可以找到当地老乡,谈好一个价钱,让他们带你去看未开放的峡谷。</p> <p>  在这片黄土高原上,雨岔大峡谷绝对算的上是奇葩,有人认为它可以与美国羚羊谷媲美。</p><p> 大约几亿万年前,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一座黄土大山裂开了一条条有宽有窄,形态各异的裂缝。之后,经过上亿年暴雨、山洪的切割和冲刷,风蚀水侵,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峡谷地貌。</p><p> 雨岔大峡谷与一般概念中的峡谷不同,它们大多都很狭窄,有些地方窄到只容一人通过。所以,在雨岔大峡谷观赏景致的方式就很特别——人们鱼贯而入,在狭窄的岩石缝中穿行,一个个必须抬头仰脖。看什么呢?看峡谷,也就是那条大裂缝的形状,看岩石的纹理,看阳光与岩壁如何合作制造美丽。</p><p>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裂缝都裂得如此优美,岩壁上的石头都有着优美的线条、精致的纹理。不就是因为地震而裂开,再经雨水山洪冲刷而成的吗,为何会有如此精妙的曲线与形状?这实在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尤其是当阳光透过峡谷的裂隙照射进来,那就更奇妙了。阳光会在岩壁上营造出明暗对比,还会因岩石的成分、形状不同,因岩石上是有青苔覆盖或氧化痕迹等等的差异,而呈现出或赤或橙或黄或绿或青或蓝或紫的迷人色彩。</p><p> 所以,去雨岔大峡谷能否看到美景要看运气。一要有阳光,阳光正好照射进来,就会有七彩色彩。另外,游人不能太多。我们到达那条最美丽的峡谷时,赶上了好阳光,但是人多了些,典型的摩肩接踵。游人只能抬头看景,抬手拍景。一位浓妆艳抹的女士颃强地要摆Pose留影,害得她身后几度堵塞,我没办法,只好怼她。这还是幸运的,同伴的妹妹曾经因为人太多,挤不进去,只能在外面看一眼就走。</p> 看看这个,阳光画出来的鸽子。 <p>  雨岔大峡谷是近年才发掘的。据说是几位北京地质拍摄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的意外收获。他们把这黄土高原上的奇异景色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开来,好多人就也跑去旅游。搞得雨岔乡的老乡一头雾水,这山沟沟“哈是啥子”(陕北话,指石头缝)有啥好看的?那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哈是啥子”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我们到时, 雨岔大峡谷景区已经初具规模,但设施还不够完备。</p> <p>  在雨岔大峡谷住的是闫家沟村的农家院,刚到那天,有点空闲,我们就在村子里瞎转,发现有一个指示牌,说是这里有红军时期的列宁学校和荣军学校旧址。我们顺着一条小道往山里走,还真找到了。</p><p> 列宁小学是1935年从另一地方迁至此处,当时只有35名学生,估计都是红军子弟。校舍至今完整。 </p><p> 阎家沟荣誉军人学校,存在时间是1940-1947年。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为解决伤残军人的医护问题,先后成立了5个荣誉军人伤残医院,之后,这些医院几度搬迁,先后改名为荣誉军人教导院、荣誉军人学校。阎家沟荣誉军人学校是其中一所。如今红军住过的窑洞仍保留有一些,附近有大片荒地,说是红军伤病员曾在这里边疗养边生产。看着哪些窑洞,我们感叹,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国民党围追堵截的万里长征而顽强地活下来的人,都不是凡人了。</p><p> 只是,这两个旧址都过于荒凉了。可能是陕北这类红军旧址太多。若放在别的地方,准定当宝。</p> <p>  永宁寨是此次陕西之游的意外收获。</p><p>  在陕西志丹县,有一座体量并不太大但突兀陡峭、山势险峻的石山,其山体为红砂石质,经阳光照射便是一片褚红。这就是永宁寨之所在。</p> <p>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一般山寨无非是依山而建,而永宁寨是凿山而成。在久远又久远的宋代,便有人以天险为屏障,按陕西人挖窟洞的思路在坚硬的山体上凿出上百间石屋、石洞。以后逐步拓展,生生在山肚子间打造出一个规模庞大,可容纳千余人居住生活的寨子。整座寨子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山寨,寨与寨之间有石桥相连。山寨与地面的连接靠断崖上搭的天桥。危急时刻,拆掉天桥,便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孤堡。</p><p> 因地势险要,永宁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宋代,这里就被辟为防范古寨。后世又继续扩建,依古寨以避战乱,期望能够“永远安宁”。</p> <p>  1930年,刘志丹在永宁山中秘密组织宁山中共党支部,建立革命队伍,攻城克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p><p> 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建立的根据地,使红军得以在困顿中寻到一块落脚之地,并得以在这里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追根溯源,永宁寨对中国革命也有功劳。永宁寨至今设有永宁山革命旧址,刘志丹、曹力如故居等。</p> <p>  游永宁古寨需要有一点探险精神。从山正面走,拾阶而上,可至山顶,无惊无险,但看不到什么。那众多石屋石洞皆建在洛水边的山背面。连接上下的石阶极陡极窄,有的只容一人上下,其中最险的一段几乎陡直,只有能放下半个脚掌的石磴。我向来对登高爬低走险路极不擅长且心怀畏惧,走到这段险路时惊慌失措,丑态百出,靠着同伴帮助才得以下山。 </p><p> 当然,我们的历险是值得的。走了这段险路,才见识到了永宁古寨的精妙。这山肚子里藏着的这许多石屋,一间间方方正正,门窗、屋檐做得精致,有的房顶上方还雕有精美的雕花……寨子西侧有摩崖石刻“洛上奇峰”,还有“毛主席万岁”“大跃进万岁”这样的标语。</p><p> 出入于石屋,再看看那些标语,不由地想,在从宋代到民国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石屋、永宁古寨都曾经历了什么,都曾上演多少或悲或喜的故事?</p> <p>  在做出行攻略时,注意到在那一带会有“秦直道”遗址,从宁古寨返回的路上就一直留意寻找。结果我瞪大双眼没找到,倒是我们的司机边开车边用余光发现了。路边,远处,一面崖壁上有“秦直道”3个大字。想必那崖壁下就是“秦直道”曾经通过的地方,也不知那路还在不在。</p><p> 别小瞧了这个“秦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兴建的两个最了不起的大工程,一个举世瞩目,就是万里长城;另一个少为人知,就是这个秦直道。</p><p>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工程动用了10万军民,历时两年。主要用途是攻防匈奴,其效能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九原郡,也就是从今天的陕西咸阳直修到内蒙的包头,共穿越14个县,绵延800多公里。</p><p>  陕北,真是太多故事,太有历史。</p> <p>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号称“天下第一陵”。 </p><p>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一个华族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中华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逝世后,人们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几千年里,对黄帝的祭祀活动从未中断。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18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p><p> 走进黄帝陵,一种肃穆之感敬仰之情会油然而生。</p> <p>  黄帝陵里的古柏群很是壮观,绝无仅有。这个古柏群的面积达到1335亩,有古柏8.3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3.46万余株,是中国现存覆盖面积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古柏群的寿命据考证有5000多年,最年长的柏树据说由黄帝种植。</p> <p>  这就是“黄帝手植柏”,树龄已有50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p> <p class="ql-block">  此次旅行,以黄河壶口作为精彩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在壶口,黄河就是晋陕两省的省界。也就是说黄河壶口的两岸分别归属于山西省与陕西省,壶口成了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当然,两边各自建设景区,各自收门票。我们本来计划去的是山西壶口,但从黄帝陵往山西壶口走时,路过了陕西壶口。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经短暂讨论,我们决定陕西壶口也不能错过,事后纷纷庆幸没有错过。</p> <p>  壶口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流到此处,从陕西一侧可以看到壶口瀑布是被两岸所束缚,骤然变成上宽下窄。300余米宽的洪流,以其巨大的力量,泻入河谷, 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冲入深槽,导致涛声轰鸣、水雾升空。声势如同水从一把大茶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p><p> 在不同的地方多次见过黄河。到了壶口,才知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诗句是怎么来的。</p> <p>  ”陕西黄河壶口”位于黄河北岸。河岸较高,景区内的河床也较高而且相对较窄。在这里看黄河,整个视界要开阔得多。当你俯视黄河壶口瀑布时,那种飞流直下、大气磅礴的感觉会很深刻。因此,向来有“陕西壶口观看气势”的说法。</p> <p>  “山西黄河壶口”位于黄河南岸,占据主河床之位。景区内河床低矮却宽阔,整个视界要低于对岸。站在岸边,由于视角比较低,所以很难看全。所以向来有“山西壶口观赏细节”的说法。</p><p> 但以我的感受,在山西同样能感受瀑布的气势。因为那瀑布占据了你整个视野,瀑布的水雾会劈头盖脑而来,瀑布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那种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感觉会很强烈。</p> <p>  在两个壶口景区大门不远处,有一座黄河大桥横跨黄河南北岸。那天我们饭后去散步,特地看了定位。走在桥的这边,定位显示是在山西,再往前走,定位显示成了陕西,好玩。</p> <p>  查360百科,上面对陕北的介绍是这样的——</p><p> 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p><p> 黄土地,黄河,黄帝陵,陕北景色,陕北风情以及这片土地所承载的红色记忆都令人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