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园怀古

华哥

<h3>本人家居博山,儿时无知不知道赵执信是何人,只知道博山过去出了个神童叫赵翰林,聪明过人,看书过目不忘、做诗出口成章,因此从小就对赵翰林产生了仰慕之情。哪时知道因园的人也很少,老百姓都称哪儿叫南亭子。随着年龄的长大,特别是在一中读高中期间,受到语文老师赵尉芝对赵执信研究的影响,才开始逐渐略知一二。最近防控新冠病毒宅在家中憋的难受,开始整理旧照片时看到了几年前拍攝的因园照片,又有幸翻阅了一套因园藏版的赵执信巨著,为缅怀先生,特编制了本美篇。</h3> <h3>因园座落在淄博市博山区赵执信纪念馆内,依山傍水,北临范公祠。纪念馆正门迎面刻有赵执信先生书写的"秋谷高风”四个大字,字体蒼劲有力、端庄大方。</h3> <h3>赵执信[Shen]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乾隆九年(1744年)。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柴叟。</h3> <h3>赵执信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古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应钱塘人洪升之邀观看戏剧《长生殿》,被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名被革职,结束了在京都的十年仕宦生涯。当时京城有人对赵执信的才华和遭遇发出了"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注:赵执信画像引自网络)</h3> <h3>赵执信从革职还乡到六十三岁是他在各地漫游时期,其间除断续家居外,大部分时间浪迹江湖,使他有机会逐渐深入社会,接近民众。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篇。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岁的赵执信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返回故里。次年退居因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赵执信目病致盲,自后他的诗歌文章全是口述,皆由其子记录,直到乾隆九年(1744年)卒于故里,享年八十三岁。下图是赵执信先生别墅四合院内的北堂屋,先生的大部分诗文在这里写成。</h3> <h3>赵执信别墅大门,门的额匾为"赵执信故居”,实为赵执信别墅,原故居在博山马行街上,由于城市改造被拆除。</h3> <h3>别墅门前的影壁墙南边刻有当代书法家王颜山先生书写的"饴山谈龙"四个大字,后人对这四个字多有不解其意者。以本人之拙见其含有两层合义,与大家商榷。其一,取自赵执信的《饴山诗集》和《谈龙录》两书名的前两个字组成,意在向世人展示先生的精典之作。其二,饴山老人是赵执信的晚号,《谈龙录》中诠释了他对诗文写作的独特见解,"饴山谈龙"展现了先生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文风和观点。</h3> <h3>影壁墙的北边刻有赵执信先生的传略。</h3> <h3>赵执信别墅己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爱国志士前来参观学习。</h3> <h3>图为淄博师专附中的同学在听泉榭下聆听老师的讲解。</h3> <h3>因园一角。</h3> <h3>赵执信先生的部分著作。</h3> <h3>赵执信先生著有《饴山诗集》二十卷。</h3> <h3>《饴山诗集》序。</h3> <h3>《饴山诗集》一至二十卷总目录。</h3> <h3>赵执信先生著《饴山文集》十二卷。</h3> <h3>《饴山文集》序。</h3> <h3>《饴山文集》卷一至卷十二总目录。</h3> <h3>《谈龙录》一卷。</h3> <h3>《声调谱》一卷。</h3> <p>《礼俗权衡》上卷。</p> <h3>《礼俗权衡》下卷。</h3> <h3>卓犖杰出,赵执信先生堪称博山古代文化之冠冕,近二百八十年来尚无出其右者,奕奕粲粲。赵执信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h3> <h3>摄 影、编 辑: 姚慧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