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1月26日,山西省第一批驰援湖北省的护士共27人到达天门,他们是来自山西省各个医院的护理骨干。大年初三至今,这支临时组成,年龄跨度近30年的护理队伍中,已积累了深厚的战斗友谊。</h3> <h3>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救治中前线的前线,接触时间长,暴露可能高,被分配为护理负责人的白晶翠护士长曾担忧如何完成排班,但大家在认真学习了防控知识后,都争先恐后的主动要求承担工作。在疫情面前,年龄,原单位职位都不是阻碍,每个兄弟姐妹都把他人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h3> <h3>由于地域差异,语言沟通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以后,来自山西省中医院的张继红老师们为各病区制作了简单的沟通辅助卡片,让我们从最开始就可以和天门的患者们进行很好的沟通,现在,我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可以用“nia恢复得蛮好”来安慰病人了。</h3> <h3>湖北气温不高,初穿防护服时甚至会有温暖的感觉,但如果把时间延长到6-8小时,为了妥善防护而牺牲的透气性就会让汗水反复浸润身体,为了密封性而带来的压迫就会让局部的血运不足。在后背画图,在脸上刻印对大家来说都成了家常便饭。<br></h3> <h3>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李芳在来鄂工作期间不慎摔伤,但听闻需要完成这项风险更高的工作时,她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她说:“毕竟我经验更丰富一些,贴块膏药,去工作就当发挥药效了”。<br></h3> <h3>消杀班负责每日喷洒、擦拭等消毒杀菌工作,虽然看似技术成分不高,却是所有战友可以安全工作的基础,由于过敏和较长时间接触消毒液,白雪(汾阳医院)的双手出现了破溃,但她仍不愿离开一线工作。<br></h3> <h3>男同胞在护士队伍中仍是少数,但至关重要,这次随队的张永刚(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赵杰(榆次区人民医院)就主动承担了很多更累的护理工作。<br></h3> <h3>大家的辛苦落在了病区患者和当地战友的眼中,陈睿(山西省中医院)多次婉拒了患者塞给她的红包。<br></h3> <h3>其实,一个大拇指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赞扬。</h3> <h3>其实,一封感谢信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br></h3><h3><br></h3> <h3>200年前的5月12日,曾有天使提灯降临尘世,在19世纪50年代照亮无数战士回家的道路。在不同的时间,我们从我们的前辈手中接过此灯。</h3><h3><br></h3><h3><br></h3> <h3>而今,我们高擎此灯,愿更多的患者沿着这灯光走向康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