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两天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人们都心惊胆战,整个社会如临大敌,车站医院到处都是测量体温的场景,这样的情形不禁让人们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h3></br><h3>国家卫健委网站曾于2003年发布文章解读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时任海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白志勤指出,野生动物中有许多传染病,由于平时人类与野生动物没有接触,一般不对人造成危害,一旦人类频繁地与野生动物接触,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就有可能传给人类,而且这种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是新的属种,人群普遍易染,这样造成的传染性就会很强,病死率也会很高。</h3></br><h3> <h3>白志勤称,SARS病毒已初步证实冠状病毒是从野生动物身上来的,又如一些地方如青海等地,鼠疫的流行就与捕食旱獭有关。而目前全世界流行的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布氏杆菌病等无不与动物有关。</h3></br><h3><strong>专家们呼吁,人们应当抑制自身对“野味”的无限食欲,革除不良的饮食观念。</strong></h3></br><h3><strong>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张劲硕1月21日在微博上呼吁:“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不要与野生动物有过于亲密的接触”,“人与野生动物应该有一个安全距离,吃野生动物是罪魁祸首!”</strong></h3></br><h3> <h3>真是令人痛心的结论,要知道我们国家一直禁止非法捕获食用野生动物,上一次的非典疫情也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教训。没想到10几年过去了,果子狸带给我们的教训早已被时间冲淡,人们又沉浸在野生动物做成的美味当中不能自拔了。人类尽情的享用着野生动物的骨肉,可殊不知各种新型变异病毒早已通过人类的嘴巴传播出去。野生动物在哭泣,人类在尽情享用大餐,病毒在猖狂偷笑,这就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局面。</h3></br><h3>“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这些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h3></br><h3>世卫组织建议,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h3></br><h3> <h3>研究团队的成果还表明,SARS冠状病毒可以利用人、<strong>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strong>作为其功能的受体,能够感染人、猪、猴以及蝙蝠的多种细胞。</h3></br><h3>中国科学院网站曾发布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的研究成果,调查显示接触野生动物人员感染SARS病毒机会明显较高。</h3></br><h3>当时,流行病学组还对河源、佛山、顺德、中山的6位非典首发病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他们都在发病前20天内吃过或处理过野生动物,特别是蛇。另外,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不同人群检测显示,即使是经常接触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血清呈阳性者也不到2%,而经常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却有6%呈阳性。</h3></br><h3> <h3>随着生命的进化和演化,人类的地位在食物链中越来越稳固。一些动物被人类驯养成了宠物,一些被豢养成了食物,而一些植物也变成了人类手中,能够成为物质生活资料的“原材料”。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人类对生态系统有着一定的干预作用,生态系统本身也存在着自我调节的能力,可大自然本身的力量更为强大,<strong>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自然就会以她那惊人的破坏力为人类上上一节代价惨痛的课。</strong></h3></br><h3> <h3>生活在今天,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开辟了崭新纪元,走上了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话题,将会比以往更加得到重视,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力,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更离不开一个健康、平衡、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为维护共同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更要以身作则。</h3></br><h3><br></br><strong>希望人类这次真的能改正自己的错误,</strong><strong>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也尊重自己的生命。</strong></h3></br>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6cV9FV6xUWghvQvctOoJg">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