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font color="#b04fbb">引言</font></b></div><h3>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撑杆跳高要比普通跳高跳的高,它借助了什么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弹力》,相信大家学了《弹力》后,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h3><div><h3></h3></div> <h3><font color="#b04fbb"><b>课前一分钟:</b></font></h3><h3> 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h3><h3> 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这个问题在本节课学习中我们会找到答案!<br></h3> <b>学习目标:</b><div>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div><div>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div><div>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div><div>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div> <b>情境引入:</b><h3> 撑杆跳高,是田径运动项目的一种。运动员借助撑杆,以悬垂、摆体、举腿、引体等杆上动作使身体越过一定高度。撑杆跳高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h3> <h3><font color="#010101"> 运动员压下撑杆,撑杆发生形变弯曲。撑杆向上弹起,使运动员高高跃起,跳过横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跳水运动员跳水时,向下压跳板,使跳板发生形变弯曲。跳板向上弹起运动员,使运动员高高跃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球压缩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弹簧会反弹小球,改变小球运动状态。</font></h3> 运动员拉弓,使弓发生形变。弓将箭射出,改变箭的运动状态。<br> <h3> 以上实例中,是什么力改变了运动员、小球以及箭的运动状态呢?</h3><h3> 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b>弹力”。</b></h3><h3> 什么是弹力呢?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想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物理概念。</h3> <b>要点梳理:</b> <h3><b>一、弹力:</b></h3><div><h3><b>1.弹 性</b></h3><h3><b> </b>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b>弹性</b>。比如直尺、撑杆、跳板、弹簧、橡皮筋等。</h3></div> <h3><font color="#010101"><b>2.塑 性</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b>塑性</b>。比如橡皮泥、面团等。</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 请看下面小视频,了解掌握弹性和塑型</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3.弹 力:</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常所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font></h3><font color="#010101">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
运动员加速助跑将撑杆“压弯”,由于撑杆发生弹性形变,会对运动员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说运动员是借助撑杆产生的弹力而高高跃起的,即撑杆产生的弹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同理,跳水运动员跳水时,跳板产生的弹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弹簧产生的弹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弓产生的弹力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
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font> <h3><font color="#010101"><b>4.弹力产生的条件:</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运动员“压弯”撑杆(跳板),使撑杆(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小球压缩弹簧,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手拉弓,使弓发生弹性形变,撑杆、跳板、弹簧和弓都产生了弹力。由此可以看出,产生弹力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font></h3> 产生的条件:<b>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h3><b> 2.并且相互挤压。</b></h3> 其实,这里的挤压就是“作用”,就是要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果两个物体只接触,不挤压,就不会发生形变,也就是物体之间不会有力的作用,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弹力。<br> 比如在上节课学习“<b>力</b>”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它们之间有力吗?<br> 这两个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虽然接触,但并没有相互挤压,不会发生形变,所以它们之间并不会有力的作用。<br> 如果两个物体用绳子吊在半空,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它们之间就会有力的作用,而且是弹力。<br> 由于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就是虽然没向下运动,但是有向下运动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学完下节课“重力”就明白了),因此它们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学到这里也许你会问,这两个物体又不是弹簧、跳板之类的,也没看出来形状发生改变啊?<br> 此时,老师也想问问你,厚玻璃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吗? 如果我们用力捏厚玻璃瓶,直接观察玻璃瓶是看不到玻璃瓶发生形变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如下图,用力捏厚玻璃瓶,我们发现细管中的水面会升高;松手后,细管中的水面又会降回原位置。此现象说明,<b>厚玻璃瓶发生了弹性形变</b>,只是形变太过微小,我们需要利用<b>水和细玻璃管将微小的形变放大。</b>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不仅是弹簧、跳板之类的物体可以发生弹性形变,那些不易变形的物体也是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br> 比如,放在桌面上的杯子,会“挤压”桌面,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桌面对杯子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弹力,平时我们把这个弹力叫做<b>支持力</b>。所以,<b>支持力属于弹力</b>。<br> 其实,不只是桌面会发生弹性形变,压在桌面上的杯子也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压力也属于弹力。<br> 支持力是桌面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杯子。压力是杯子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杯子,受力物体是桌面。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再比如,吊车用钢丝绳吊着物体上升,钢丝绳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拉力。所以,<b>拉力也属于弹力</b>。 又比如,用木杆推动小船,木杆对小船施加一个推力F,同时小船给木杆一个反作用力,使木杆发生弹性形变。推动小船的力是由于木杆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所以,<b>推力也属于弹力。</b> <b>5.弹力的方向</b><div><h3> 撑杆向下弯曲,产生向上的弹力。所以,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也可以说成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运动员向下用力压弯了撑杆,撑杆产生了向上的弹力。</h3><h3> 小胖子使气球向下形变,气球给小胖子施加向上的支持力</h3></div> <b>6.弹力的大小</b><div><h3> 弹力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和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h3><h3> 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如下图中的弹簧,已经超过了其弹性限度,不能恢复到原状了。如果跳板、撑杆或者弓超过了其弹性限度,它们就会折断。</h3></div> <b>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也会越大。</b>撑杆跳运动员想要跳的更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其它动作技巧外,还要将撑杆尽量压弯最大。<br> 不同材料的劲度系数(也称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形变量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弹力也不同。此内容属于高中物理知识,在此不进行展开。<div><h3><b>二、弹簧测力计</b></h3></div><div><h3> 由于物体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也会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具有的这样的特点制作出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即测力计。</h3><b>1.测力计</b><br><h3><b>用途: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b></h3></div> <b><font color="#b04fbb">测力计</font></b><br><b>2.弹簧测力计</b> 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依次是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和演示用平板测力计<br><b> 用途:实验室常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b><br><b>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b><br> 另一种说法是高中物理所讲的内容,由于在初中物理探究题里也会偶尔出现,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br><b>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b>。即,F=K·ΔX<br> 其中K表示劲度系数,Δ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读作德尔塔,弹簧伸长量=拉伸后弹簧长度- 弹簧原来长度,或者弹簧伸长量=弹簧原来长度-压缩后弹簧长度),下图中ΔX=X1-X0<br> <b>构造:</b> <b><font color="#b04fbb">弹簧测力计构造</font></b><br><b>使用方法:</b><br> ① 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1N<br> ② 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果未指在零刻线处,要调零;<br> ③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④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br> ⑤ 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h3><font color="#010101"> 读数:4.6N</font></h3> <h3><b style=""><font color="#b04fb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板书设计</font></b></h3><h3> <b>第七章第二节 弹力</b><br></h3> <b>课后作业:</b><div><h3><b>要求:不用抄题,标清题号,直接写出答案,拍照发至作业批改群即可。</b></h3><div>1.下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u> </u> 、<u></u><u> </u>。</div></div> <h3>2.小致用手压桌面,桌面 <u> </u>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同时 <u> </u> (选填“有”或“没有”)弹力产生。</h3><h3>3.下列各种形变不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h3> <h3><br></h3> 4.下图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5.如下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大小为3N的拉力F并使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div><u> </u> 。</div> <h3><br></h3> 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这一关系的是( ) 7.有一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不受力时,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手施加的拉力是 <u> </u> 。 <div><b>教师寄语:</b></div><h3> 希望你们满怀信心来学习物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希望你们能领略到物理世界的无限风光,享受到探索未知的无尽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