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期间,做好个人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市安塞区政府办 庞成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02月)</h3><h3><br></h3><h3> <b>作者简介</b>:庞成龙,男,汉族,1984年8月生,陕西安塞人,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09月—2012年01月,就读于延安大学公管学院(期间,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服役于武警辽宁省总队抚顺支队)。部队服役期间,担任基层连队心里疏导员,自学相关心理学书籍,帮助疏导心理障碍战士3人,承担所在团心理授课任务1次;武警辽宁省总队授予“基层优秀心理疏导员”。</h3><h3><br></h3><h3> 新年伊始,鼠年来临之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短短二十天的时间,袭击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截至2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626例(其中重症病例733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996例(浙江核减1例),累计死亡病例1016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2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治愈出院1例),台湾地区18例(治愈出院1例)。</h3><h3> 这个春节,我们是“宅”在家过的年,时间长了,心理“憋得慌”,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心理,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不是春节的欢庆与喜悦,几乎全是疫情相关信息。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面临的困惑和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下面,就如何做好个人心理防护,给几点建议,供参考。</h3><h3> 一、坚定信心,科学认识疫情。</h3><h3> 理性是最智慧的选择,科学防治要有理性认识。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比较严峻复杂的时期,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科学理性认识疫情尤为重要。17年前,我们用科学战胜了非典;今天,只要我们坚持理性,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想这种自信来源于三个方面。<b>一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b>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快速反应,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李克强总理靠前指挥、亲临一线。中央派出指导组亲临湖北武汉等地,实地开展指导。各级党组织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我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工作合力。<b>二是有科技做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医疗人才的聪明才智。</b>科技手段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用强大的科学武器保护人们健康安全。疫情出现后,我国科学家快速甄别病原体,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分享研究成果,为快速诊断作出巨大贡献;钟南山等一批专家在疫情研判、科学防疫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们不但帮助公众提升了防疫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传递了信心和力量;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算等不少高科技手段也投入运用,在病毒溯源、疾病预防、重症救治等方面成为科学防疫的利器。当前,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日夜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依靠科技战胜病魔。<b>三是有人民做后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强大动力。</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随着疫情不断加剧,全民一条心,从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到防控物资相关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全力保供;从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到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强化攻关;从基层群防群治构筑严密防线,到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市场供应等行业职工履职尽责、携手共筑坚强后盾,再到社会各方纷纷捐款捐物……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群众力量。</h3><h3> 二、理性面对,正确评估所处环境。</h3><h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袭击全国,来势汹汹,一些民众手足无措,心觉恐慌。生活中,生疑有病毒,坐着不舒服,站着也不舒服,这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传染病,它都有三个显明的特征,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疫情期间,我们应紧紧抓住传染病的三大特征,理性面对,客观评价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我想从传染病的三大特点讲一讲。<b>传染源</b>:不接触传染源是首要原则,疫情期间,我们要切实提高警惕,切记不接触传染源,没有特殊情况,普通群众就不要去医院、车站、码头、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上述场所,人员密集,且构成较为复杂,我们无法评定,是否是安全的环境,就意味着有很大的病毒潜在风险。武汉及湖北以外地区的人员就不要接近传染源,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及湖北地区了。生活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群众,就不要去城里和外地了,这也是不接触传染源的办法。<b>传染途径</b>: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透露的信息来看,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给出了解读:“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所谓接触传播是已经被污染的地方,你的手去摸过”。飞沫一般是由咳嗽、谈话或者打喷嚏产生,直径一般大于5微米。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更为安全。普通民众,外出切记戴口罩,不触碰脸鼻,轻易不触碰把手、按钮、门帘等公共部位;回家勤洗手,多通风,有效切断传播途径。<b>易感人群</b>:易感人群中,老年人、儿童抵抗力将对较差,应特别关注。普通民众要适度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持心理平衡,切实提高自身免疫力,提升自身抵抗病毒能力。我们对传染病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后,客观评价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应麻痹大意,但也不宜过度紧张。</h3><h3> 三、积极向上,做好心理调适性训练</h3><h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听着每天刷新的疫情数据,看着网络上“封城、交通停运、医疗资源紧缺、超市缺货……”。一些民众手足无措,心觉恐慌。部分人即使距离严重疫情区很遥远,但他们却要给自己巨大压力,每天不停地刷新疫情消息,无心去顾及其他事的强迫行为,生怕被此次的疫情波及。甚至出现了心理原因造成的身体疾病,不敢出门不说,还出现了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下面给几种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建议,供参考。</h3><h3> <b>方法推荐一:</b>普通民众在疫情期间,因在家“宅”久了,觉得很无趣、很无聊,无所事事,感到闷闷不乐。推荐“五个一”调解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老师在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给出的“五个一”调解法。<b>(1)</b>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b>(2)</b>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b>(3)</b>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b>(4)</b>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b>(5)</b>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h3><h3> <b>方法推荐二:</b>疫情发生后,一些人可能是因为紧张产生焦虑行为,老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不断量体温,甚至失眠,或者总是关注转发比较负面的信息。这种情况推荐放松调节法。放松调节就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目的所采取的一类行为疗法,使人因紧张反应而造成的生理失调得到缓解并恢复正常。<b style="">(1) </b>注意力转移法。看电视、手机不再唯一关注反复不停的疫情信息,从别的活动将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中转移。想想让自己开心、高兴的事情。比如游戏的欢愉、爱情的甜美、成功的喜悦,给自己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实物,看看书、陪家人聊聊天,适当防护的情况下,可以去人员稀少的地方爬爬山,看看远处的风景,也可以寻找一部有趣的电影或者是自己喜欢的音乐等等,总之是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b>(2)</b>想象放松法。放松地坐好、闭上双眼,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试着将你对疫情的焦虑和过度关注暂时忘掉,去想象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然后给予言语性指导,任由自己去想象。总之,想象是美好的,给自己美好的想象<b>(3)</b>肌肉放松法。选择不受干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房间或人员稀少的室外,坐姿舒适。在松弛和愉快的情景中,放松左手和左臂,接着放松面部肌肉、颈、肩和上背部,然后放松胸、腹和下背部,最后身体完全放松。</h3><h3><b> 方法推荐三:</b>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就是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它可以运用语言,也可以用手势、表情等,可能让人立即接受并作出相应反应。<b>(1)</b>榜样暗示。榜样激励就是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激起自己、效仿的动机,从而产生类似榜样的思想和行为。每要想到疫情和死亡等类型话题的时候,就想一想钟南山老师80多岁,天天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他都没事,我和他的年龄相差那么大,他行、我也行。运用这样的榜样和典型的力量,就可以有效激发自我,强化积极进取行为。<b>(2)</b>语言暗示。心理学家注意到,在肮脏的环境里,提示人们注意清洁、保持秩序总不见效;相反,在严肃、整洁的环境里,人们却老实得多。在办公室里摆过多的沙发,甚至摆一张床都会使人时时困倦,因为这些摆设总是在暗示我们,该休息一会了。日常的生活环境总是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暗示。疫情期间,我们可以适当地将自己的生活环境装扮的温馨和雅致一些。给自己的房间摆放一些鲜花,家里面装点一些喜庆的饰物等等。<b>(3)</b>自我激励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对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自我激励暗示是在安静的状态下,自我肯定,自我加油鼓劲的一种含蓄的“诱导”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动力和潜能的过程。疫情期间,我们可以试着写一篇随笔,记写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抒写自己曾经走过的不平凡岁月,规划未来自己的美好人生。总之,给自己坚定的生活信心,期待美好未来。</h3><h3>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完全胜利。</h3><h3><br></h3><h3> <b>特别提示:</b>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正规的热线电话寻求心理咨询,或到医院及时就医。</h3>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