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人说,蹲在池塘边洗鞋袜的女孩不是农家姑娘,农家姑娘的妆扮没有这么洋气,习惯于赤脚的山乡人家也不可能沾点泥土就洗鞋袜。那么,她们是谁?</p><p>村里的人知道,除了武汉来的知识青年,还能是谁?这三名女知青为小组的男生洗衣、洗被、洗鞋袜己成习惯。陈东明怎么也不会想到:下乡之前在家里有姐妹三人宠爱他,到农村插队落户,知青小组的三位女生也是这么宠着他。他很感动,但没有到流泪的地步。</p><p>陈东明下乡后的第一滴泪水是在到达惠亭公社的那个晚上,一同来的男生被安排在公社大院二层楼上的东房,辅满稻草的楼板上是同学们打开的棉背包,躺在上面,稻草唦唦作响。煤油灯吹灭之后,空间一片漆黑,透过房上的亮瓦能见到一线天空。这个时候,陈东明才真正感觉到了自己在精神上的无助,这也是他的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出现了迷茫,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心酸之中,他漫漫的控制不住自己了,涌岀泪水随着抽泣影响到其他的同学,微微的哭声弥漫着忧伤。</p><p>山里人习惯称惠亭公社大院的所在地为道子庙。从前,这里曾经有一座庙、一座道子庙,有没有香火,没人知道。惠亭公社的大门朝向马鞍山,门前的大树枝繁叶茂。这座二层的宅院呈四合院式的木质结构,天井里的石板长年被雨水浸蚀露出一个个的小坑。宅子被新政府征用后也不知房主去了何方。有人说:这就是道子庙,庙内供奉的泥塑像早已不见踪影。还有人说:这是大地主的宅院,解放京山县的时候房主不知去了何方。</p><p>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七零届四连一排的部分毕业生来到京山县被分配到惠亭公社所辖的城山一队、城山四队和高潮四队、高潮五队插队落户。公社大院后的不远处就是高潮四队的知青屋。山坡边的知青屋坐东向西,知青屋曾经是生产队里装粮食的仓库,因为武汉知识青年的到来,仓库被陈东明、董遵全、吴春生、李红英、王保华和徐荣仙作为知青小组的住宅。知青屋孤零零地座落在山坡上,屋前不远处就是知青们洗衣、洗菜、挑水做饭的池塘。</p><p>眼前的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女生想尽办法做小组里的家务,烧火做饭洗衣洗被,她们比男生付出了更多的体力。都要岀工,同农民一起在田间劳作,收工回来又忙着做饭。这一幕恰好被远道而来串队的陈义忠、刘吉祥和魏玉坤见到。</p><p>陈义忠、刘吉祥和魏玉坤他们插队在城山四队,距离高潮四队有十几里的山路,当他们突然出现在高潮四队知青屋的时候,见到陈东明和董遵全各自坐在自己的床沿与吴春生闲聊,李红英、王保华、徐荣仙在屋侧的灶房烧火做饭,明亮的知青屋内显得尤为温馨。</p><p>厚道的贫下中农对武汉知青予以生活上特别保障,生产队每月给知青每人发放60斤稻谷,碾磨出米45斤左右,能让知识青年吃饱饭。划拨给知青小组的菜地因为知青缺乏技艺和精力,菜地里的蔬菜总是接剂不上餐桌的需要。聪明的吴春生不堪吃白饭,常常是端着米饭去农民家转,被农民误以为他受到了小组同学的欺负,岀于同情给他碗中夹了许多的菜,让陈东明和董遵全背锅。菜多的时候,吴春生还会带回一些菜与同学们共享。</p><p>李红英在家排行老么,读书的时候是不做家务的,更不会用柴火灶做饭、在水田里做农活、挣工分,插队落户在山乡,这一切都得认真地学,认真的做,但她没有王保华的机遇好,王保华被抽到高潮大队小学代课,离开了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成为记工分的乡村教师。</p><p>高潮四队与高潮五队相邻,与姚桂兰、陈汉英、王先强、孙六伢等同学居住的知青屋不远,都在忙于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少串队走动。</p><p>因为紧邻惠亭公社大院,公社干部会常来高潮四队蹲点,借以推动农业生产、指导抢种抢收,他们也希望在武汉知青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无形之中给知青增添了很大的压力,知青们稍不注意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此时的陈东明正在热恋之中,他没有分身术,坚持不了常年累月的田间地头劳作。</p><p>其实,在陈东明的内心他是非常喜欢自己小组女生的,因为她们都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又是街坊,读中学的时候虽然相互之间没讲话,但他知道她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很刻苦,学习成绩也好。来到生产队后,她们在劳动之余帮他炒菜做饭、洗衣缝被,虽亲如兄妹,但他更惦记同在徒歩下乡先遣队里的李桂兰。李桂兰不是四连一排的同学,她插队城畈公社,与惠亭公社隔着京山县城。陈东明之所惦记李桂兰,是因为在下乡先遣队的那一个星期里的同行,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多了一些好感,尽管之前没什么了解,但经不住其他同学的撩拨和牵线,引发少男少女的青春萌动,那种感觉对他俩来说真的是妙不可言。</p><p>许多同学在背后称李桂兰是“黑牡丹”,深色的皮肤衬托着天然的美貌。但打动陈东明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多的是柔情。陈东明的一见钟情令他在其后的日子里乐不思蜀。董遵全成了他的跟班,两人常去县城转悠,陈东明也顺道去城畈看看李桂兰,更多的时候,陈东明和董遵全是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p><p>董遵全本来是被学校通知读高中的,但见同窗好友陈东明被学校通知去京山插队,他主动放弃读高中,坚决要求上山下乡陪陈东明一起接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的申请很快被学校批准,于是与陈东明编在了一个知青小组。陈东明很感动,对此铭记在心,在插队的日子里,只要董遵全有求于他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办,哪怕是忍痛割爱。</p><p>饥肠辘辘的两个人在县城晃悠却手无分文,他们想到了城南的城山一队,城山一队知青小组也是六个人,三男三女。沿着惠亭水库南干渠走到城山一队知青屋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让他俩非常失望,伙房里什么吃的也没有。陈红明、肖义、朱汉青三个男生居住在知青屋,都没做饭,陆伟民、金卫红、刘桂芬已分家从知青屋搬岀,分别住进了农民家,陆伟民和金卫红一起,刘桂芬在另一家单住。这是陈东明没有想到的,他和董遵全沿着惠亭水库南干渠继续南行,去城山四队找吃的。</p><p>此时的城山四队知青小组只剩下了陈义忠和刘吉祥,小组的刘建设因牵扯到一桩莫须有的冤案已病转回城,柳春桂服从家里的安排去了鄂城乡村继续插队,魏玉坤和山青患难生情私定了终身转队去了纸坊县的金口铁锦十四队。此时的城山四队知青屋是空着的,早前,他们在端午事件后分家,一个知青小组被弄得稀烂。</p><p>陈义忠和刘吉祥此时居住的民宅是一幢闲置的地主旧居,紧挨天井的北厢房,前屋做伙房,后屋做卧室。卧室窗外是农家菜地。</p><p>陈东明这次串队没有白跑,陈义忠和刘吉祥岀工去了,门上挂着锁,这挡不住他俩。</p><p>锅里的剰饭、厨柜里的鸡蛋,炼好的羊油和吃剩的羊肉让陈东明和董遵全喜出望外。“城山四队的生活这么好!”</p><p>两个人顿时干劲倍增,点燃柴火烧灶,化开羊油,做蛋炒饭。此时此刻,在他俩面前,一切困难都不再话下,自己做给自己吃,那就不是个事。</p><p>等到陈义忠和刘吉祥收工回屋,接着又是烧火做饭,再做、再吃。</p><p>令他俩不解的是:城山四队的知青生活怎么会这么好,没有见养羊的,却有羊肉吃。</p><p>羊,是刘吉祥和陈义忠从道子庙供销社返回城山四队、临近城山一队梨树湾的时候,刘吉祥见到一只孤零零的山羊在山坡上吃草,就走过去拔了绳钉牵着就走,牵回到胡家湾宅子的后院,拴在小树上圈养了几天。最后用三角刮刀给宰了,皮毛及内脏埋在了农家牛圈,羊肉让俩个人一连吃了好几天。</p><p>刘吉祥常常是傍晚的时候岀门,夜不归宿是常有的事,早上他踏着晨露回来岀工,并且对陈义忠说:昨晚上去陈东明那去了。他这么说,陈义忠也信。在刘吉祥对陈义忠说帮陆伟民和金卫红居住的房子里砌柴火灶的时候,陈义忠即刻应允了,因为陈义忠知道:刘吉祥为一队女生吹柴不是一次两次了。直到有一天,陈义忠去县城路经一队王家岭,因为口渴去了金卫红那喝水,见到刘吉祥的墨镜在金卫红的床上,这时的陈义忠才明白刘吉祥昨晚去的地方是哪里。原来,他一直说着美丽的谎言。</p><p>城山一队知青小组的分家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烧火做饭男生不想做,女生不愿做。在此之前陆伟民在数九寒冬为男生洗被单不惜冻红双手,这一切都已经一带而过。刘桂芬不会做柴火饭,她也不想学,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搬出了知青屋,借住在了农民家。陆伟民和金卫红住进农家因为有了刘吉祥的跨队关照,也就没有难办的事了。</p><p>城山四队知青小组的分家成就了魏玉坤和山青的恋情,城山一队知青小组的分家为刘吉祥和金卫红营造了姻缘。但高潮四队知青小组的分家是分家不离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各做各的饭。</p><p>为男生洗衣做饭的日子久了,总有一天会疲倦。徐荣仙坚持不住了,她选择了放弃。男生的不理解造成了一拍即散,因为“家”的重要,都选择了不搬岀,形散心不散。</p><p>徐荣仙被贫下中农推荐上了卫校,李红英、王保华被湖北汽车灯具厂招走。当陈东明回到生产队的时候,董遵全、吴春生也被招工离开了生产队,此时的陈东明一脸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仿佛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李桂兰能给他的除了柔情就是牵挂,眼前的一切要靠他自己去面对,今后的路怎么走?全是未知,他没有答案。心情烦燥的他竟然与公社蹲点干部发生冲突,这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后果很严重,被招工不再是希望,而是幻想。</p><p>最着急的不是陈东明,而是抱打不平的王德胜,他干着急。王德胜插队落户在马鞍山脚下的莲山四队,与鄢普生插队的莲山一队不远,与陈东明的高潮四队隔着一条公路。当他听说陈东明与公社干部产生矛盾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去化解,学乖巧了的王德胜时刻告诫自己:该低头的时候要低头。他劝说陈东明不要固执已见影响被招工。</p><p>王德胜外表刚烈,名声在外,当年在水库工地挺身而出保护公社民工的传奇故事被传为佳话,附近的农民见他多是敬畏之心,他想找农民办的事情,软硬兼施,一般都能办成。在他看到陈东明的孤独和无助的时候,公社通知王德胜被省化机招工。王德胜没有喜悦之情,他要帮助陈东明尽快化解与公社干部的矛盾。</p><p>在县城的小餐馆里,王德胜与陈东明推杯换盏,这是他俩以知青身份的最后一次端杯,障碍没有了,路也就平坦了。</p><p>当陈东明回汉到国营大型企业报到的时候,才发现插队落户到城山一队的陈红明、城山二队的袁道中、周畈一队的杨汛清等同学被招工与自己同在一个单位。</p><p><br></p> <p><br></p><p>【为一九七一年二月十二日徒歩到达京山县惠亭公社的山村插队落户的武汉知识青年特别写作。如有不妥之处,请电告细节,即刻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