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每谈及青花瓷器收藏,必曰元青花、永宣青花和清三代,今天,我们以一只宣德青花盘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宣德青花的特点。</h3> <h3> 整体来说:这只青花盘口径30.5厘米,高5厘米,底径21厘米。正面用青花绘制五枝折枝花果,四枝在内侧面的四面,围绕着内底部的一枝山茶花。外侧四面有四枝折枝花绘,口沿稍下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款,外底为露胎沙底。</h3> <h3> 我们先来看它的整体造型。这只盘子造型端庄稳重,沉稳大气,与以秀美为特色的宋金和成化等朝代瓷器形成鲜明对比,而与元代瓷器在造型特点上颇有相似之处。</h3> <h3> 从胎来看,这只盘子胎体厚重,而且从口沿到圈足的厚薄相对均匀,圈足处的胎看起来有熟旧感,摸上去光滑而润泽,有如玉般的油润感,胎釉结合处有自然分布的如花生壳样的淡淡的黄色的氧化带,沙底与圈足上均有米糊锅底状的铁锈斑,这是由于胎泥中含铁被氧化造成的。宣德时期的青花胎体比永乐相对厚重些,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但用手抚摸起来却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类器物是外底有釉的釉底。</h3> <h3> 再来看看这只盘子的釉,它的釉青中泛绿,而绿中闪着些许嫩黄;釉面肥厚而滋润,釉光柔和而不刺眼,宝光内敛,给人以润泽感。从某个角度侧光而看,可以看到釉面不太平整,有隐约的波浪感,又像橘子皮样,此即为所谓的“橘皮釉”或“橘皮纹”。如果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釉面内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大小气泡错落有致。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样的釉面。</h3> <h3> 此盘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也有翻译为“苏泥勃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而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仔细观察青料,我们可以看到,此盘发色深沉而浓艳,蓝中泛紫,也只有在炉内气氛适当的情况下,才能烧出如此宝石般的色泽;而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稍微侧光可以看到,某些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有的则形成铁锈样的斑块,有的形成锡样光泽,放大镜下可见结晶体和丝状物,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可以感觉到青料下沉明显。青料的边缘可见毛茸茸的锯齿状(也有称冰挂状)的晕散,这些都是典型的苏料特点。</h3> <h3> 此盘画工精细而自然灵动,用没骨和勾勒填色相结合的绘画手法,使几种折枝花果跃然盘上,精细而不呆板,灵动但不随意。在盘子外侧的口沿下方,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横款,款识稳健有力,大巧若拙。</h3> <h3> 通过对此盘的分析,使我们对宣德青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但亦不可按图索骥、死搬硬套,对于任何事务的判断,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加上合乎逻辑的推理,定当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