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习惯铸就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以造就品德高尚的人格。</h3><h3> 我很喜欢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愿意将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h3> <h3> 在假期里我重温了一遍一些很有意思的书,如《鲁宾逊漂流记》、《草房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当再一次拿起他们的时候,我的记忆不仅又加深了一遍,理解又更深刻了。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本我从没有读过的书——《神奇的收费厅》这本书讲述了从前有一个叫米洛的男孩,整天都无所事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去上学。一天下午他在房间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收费厅和一张地图,附信邀请他前往未知之地,米洛开着玩具汽车,前往收费厅里,他投了几枚硬币,下一秒,他发现自己居然行驶在一条陌生的乡村公路上,周围的一切都不太对劲的奇幻故事,书中的内容丰富有趣,可以看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仿佛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h3> <h3> 读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h3><h3> 读书是让人快乐的。</h3> <h3> 如何能快乐呢?</h3><h3> 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读书的真乐。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如果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h3> <h3> 读书有乐必有苦,正所谓好书难觅、知音难求。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读书之所以苦,是因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却往往晦涩难解、意深难测;又因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哗吵闹,读书的冷板凳难坐;还因为与遥远的知音无缘对话或相见恨晚,书友天南海北难相聚。读书成了一种孤独。</h3><h3> 读书使我结实了许多知音,从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h3> <h3> 所以在书中的世界是无奇不有的,只要我们慢慢去品味它,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更高曾层的境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