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今天乌当区新天学校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空中德育课堂——“每日一书•宅家不宅心”好书推荐(六)带着大家一起与高二(2)班翁尚源同学走进他的《老人与海》。</h3> <h3> 《老人与海》</h3><h3> 新天学校 高二(2)班 翁尚源</h3><h3> 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掀开层层海雾,只见一个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的老人在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他钓到了一条无比肥大的马林鱼,老人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比他的船还要大的鱼。当然,鱼的体型大,必然力气也大,大鱼拖着船往深海里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老人在这两天经受了从未经历过的艰难考验,最后在艰难中将大鱼刺死了,拴在船头。然而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老人面对成群结队的鲨鱼群的围攻,他用“坚定的力量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与鲨鱼搏斗”,下定决心“我要跟它们斗到死”。所以老人不惜拿出血本,动用手头所有的武器去敲打去揍死迎面而来的鲨鱼。老人在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时,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了,最后风烛残年的老人拖回家里的就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h3><h3> 这就是海明威所写的故事《老人与海》。在这看来极为简单的故事,却使我深有感悟。</h3> <h3> 也许,老人并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在八十多天的漂泊中所得的报酬就只是一具鱼骨架,可他的精神确实可贵的。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同时,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者,也是一个有信心,坚持不懈的胜利者。</h3><h3> 透过故事我感悟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只要是人就会有缺陷,但如果要成为胜利者,就要看你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学会正视缺陷,战胜它并不屈从于他的时候,战胜的人便是他自己人生中的胜利者。老渔夫正是如此,因为他在艰难的环境下始终没有向大海和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和自己的缺陷妥协。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的精神是可贵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的引领,虽然饱经风雨侵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就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h3> <h3> 虽然老人最后没有得到丰厚的报酬,但他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他胜利在他可贵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敢于直面生活中波涛汹涌的海浪,生活中的大马林鱼,大鲨鱼不断地超越曾经的自己,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