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知道我开了一间小书店,就经常听见有人问我“为什么想到开书店?”如同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出书?”的问题一样。我知道,人们心里对开书店的想法跟我对出书的忧虑是一样的。就是在当下快速高效的电子时代,装订书日渐被电子书替代,出纸质书的人比看纸质书的人多的现实下,书店和纸质书的生存空间,都是面临濒危状态。然而,或许想开书店的人,对文学都有一定的情结吧,至少是喜欢书,也是看书的人。<br></h3><h3> 广府俗语有句:“执输行头,惨过败家”。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事事都落在别人后头,那可比做败家子还糟。“执书”,“执输”,“书”和"输”同音,广东人说的“执”就是捡的意思。“捡书”也不是好事。如同我女儿出生,我早已给她取名字“舒帆”,我妈妈一听这名字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叫“舒帆”?不就是“输(到心)烦”吗?广东人很介意谐音字。我不信邪,我是一个有点自我执念的人。我很喜欢胡赳赳对洛阳想象书店的评价:“天底下最不需要想象力的是:把书店办成输店。输赢的输。但天底下最有想象力的亦是:把书店办成输店。输出价值观的输。只问输出,不求获得。以此心地,夫复何求。”我不怕输!</h3><h3> 在我的概念里,开书店的目的不是卖书盈利,也就是说卖书不是书店存在的唯一意义。书店,一定离不开书,书是书店不可或缺的永恒主角。书,可以卖,为成全与书结缘的人。书,可以不买,常来看,不要私自带走。路过,进来看看,坐坐,聊聊天,也行。如果我不在这里,跟我门前舍旁的花儿说说话,在留言本写句心里话。如是,就好。</h3><h3> 很多人都念着念着“如是”二字问我,为什么命名“如是书苑”?我常笑着说,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别人问我吃什么?要什么?我常习惯回答:“随便!”或“无所谓!”粤语“是但!”那时就会有人批评我:“没主见!”或者说“越是没要求的人,其实最有要求!”我会觉得百口莫辩,内心委屈。于是我很自然地回应一句;“你拿主意。如是,就好。”这虽是调侃,也算是命名由来之一。确定“如是”二字,真正源于我个人甚喜欢辛弃疾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柳如是”这个人物和故事,对我而言,一直从心底喜爱。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另外,我感觉“如是”之意蕴含禅意,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h3><h3> 不管客人或朋友,常问我同样的问题:“这间店的盈利点是什么?”“靠什么维持下去?”我不是一个拥有太多闲余资本的人,也不是傻子,关于维持的问题,我有自己的想法。第一,我一直有实际的工作。第二,我会选择经济承受范围内、营运成本适合的地方运作。第三,除了适当售卖书以外,我可以发挥拓展我擅长和热爱的手工制作方面,作为延伸经营项目内容。例如,不定期组织一些孩子的主题手工制作活动等。另外,我因地制宜地定位为“书苑、花房、手工坊”一体化的悠闲综合型书店。当然,任何时候,生存问题都是提上日程的现实问题。我已做好,无利可图的心理准备,且当怡情养性看待。我一直深信,人生本是一场修行,一场持续不断的修行。</h3><h3> 众所周知,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经济实体的存在都必须面对生存的问题。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书店的生存发展问题是每一个开书店的经营者都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问题。时代需求多元化拓展,具时代活力、多样化模式的实体经营店,这也是书店的生存发展方向。书店需要静态与动态结合,拓展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学习分享会、体验活动等内容充实丰盈,这也是书店的拓展空间。</h3><h3> 我总认为,书店是一座城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符号。肇庆,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肇庆又称中国砚都,南粤千年古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优秀旅游城市,把传承与弘扬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作为初心,无疑是一家书店配得上城市文化地标的特质。所以,如是书苑特设本土文史资料专柜、本土籍作家作品专柜、本土乡邦文化专柜,让当地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都可以了解更多肇庆的人文历史文化。我觉得也是作为一名肇庆人对生我育我的乡土一种担当和责任。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着广府文化。</h3><h3> 有一种爱叫做慈悲。我更遵循“如是”的本意,希望来这里的人和我一样,怀一颗慈悲心,凡事顺其自然。</h3><h3> 如是,就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