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汝瓷的前世今生(散文)
张万强/文/图
因为从事新闻工作的缘故,早从1993年起我就开始了对汝瓷的宣传报道,发表关于汝瓷的各类文章10多篇,见诸于国家、省、市级报端30多次;不仅自己宣传,还配合国家、省、市各大媒体对汝瓷进行了无数次的宣传报道,对家乡的汝瓷情有独钟,爱莫之深。</h3><h3></h3> <p class="ql-block">神秘汝瓷 光耀史册</p><p class="ql-block">烧造于公元1086-1106年间的汝瓷,同汝石、汝帖 并称为汝州的“三大宝”,宋代有“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的美誉,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汝瓷之所以神秘,就在于它有一段神奇美丽的传说。据传,宋徽宗一生酷爱瓷器烧造。忽有一日夜里,梦中他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雨过天晴后的奇特现象。受此灵感的启发,于是第二天便命人照此制作。而且把这一任务下达于宋时瓷器烧造非常盛行的直隶州—汝州,一个颇具名气的瓷器烧造师的头上,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要求限期完成,完不成的将处以杀头之罪。皇命难违,瓷师不敢怠慢,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苦心烧造,难有所获。眼看皇期将到,老瓷师为此闷闷不乐,伤情动感。女儿不忍心爹爹倍受煎熬,磨难之苦。趁爹爹不注意,跃身跳入窑炉之中,以身祭窑而感动上苍。随着窑炉光芒四射,瓷器突生窑变,一种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等典型特色的汝瓷终于应世诞生。汝瓷自此,便盛名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国之瑰宝 尊贵大气</p><p class="ql-block">汝瓷的问世深受宋徽宗的宠爱和赏识,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定性为宫廷御用瓷不得在市面上销售,禁止用作祭祀的殉葬品。而且对汝窑严格管理,对生产出的残次品一律销毁埋入地下,不得外传。后因宋金之乱致使这一国之瑰宝,断代失传。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存有60多件,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和英国、日本、美国的几家大型博物馆收藏,成为“稀世珍宝”。历史上故有“家中汝瓷一片,胜似家财万贯”的传说。著名书画大师李苦婵先生,曾亲笔挥毫题写下了“天下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的绝世作品。 汝瓷因烧造技术难度大,自南宋断代800年后,虽经历代烧造不绝却无一成功,传世作品少之甚少,更彰显出了它的珍贵。从1940年到现在的近80年间,上过拍卖的汝官瓷仅有6件,并且全部是由海外的拍卖机构,如,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出。2017年10月,一件北宋汝窑洗,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2.943亿港币高价,约合2.5066亿人民币。而且这已经不是汝瓷第一次拍出如此高的价格了。</p> <p class="ql-block">失传千年 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汝瓷鼎盛于北宋,到南宋时已近尤难得。虽经历代仿烧不绝,但苦于技术失传无一成功。 1953年,在周恩来总理恢复祖国文化遗产的指示下,临汝县投资创建了汝瓷一厂,并于1973年建成了汝瓷二厂(即汝州市美术汝瓷厂),迅速成立了汝瓷科研攻关领导小组,进行汝瓷科研攻关。汝瓷研制工作经过郭遂、朱文立、孟玉松等科研人员成千次的科学试验,终于1983、1986年先后试制成功了汝瓷“天蓝釉”、“天青釉”,其后又相继成功研制出汝瓷月白釉和豆绿釉等釉色的汝瓷作品,品种30多个,使汝瓷得到了继承发展。</p><p class="ql-block">1982年,工艺美术汝瓷厂生产的仿古斗笠花碗荣获河南省旅游产品优质产品奖,1982年12月洛阳地区授予汝瓷豆绿釉恢复研究项目荣誉奖;1984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汝瓷器皿河南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1984年该厂研制的豆绿釉器皿在1984年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评比中获大会表扬二等奖;1983年12月,郭遂、孟玉松、王天中、张天庆、张全、宋海、樊立8人研制的汝瓷天蓝釉荣获洛阳地区公署科技成果奖,1985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国家、省、地市级报刊都在重要位置相继刊登了文章。</p> <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汝州市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获得成功。从而使该产品获得走向世界的绿卡。</p><p class="ql-block">2006年8月25日,汝瓷产品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启动了对汝瓷产品的保护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组成了由朱文立、孟玉松等16位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汝瓷在汝州的大峪店、蟒川的严和店,在汝州与相邻的鲁山县境内都有生产遗址发现。自2000年6月到10月,在宝丰清凉寺发掘出土汝瓷片之前的1983、1985、1986年前后,汝州已在蟒川的严和店、大峪乡的东沟村,鲁山县的段店村,2000年汝州市区的张公巷街等均发现有大量的作坊 、窑炉、窑具、瓷片、烧制的瓷器等,这些足以证明了当地有汝瓷窑址和生产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纷争只有内耗,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质上无论历史文化遗产发生在哪里都不重要,关键是怎么传承发展它,如果单单只是为了争个名声,怀抱金牌无所事事,不发展又能如何。历史文化遗产不管发生在何时何地,那都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只要能使他得到应有开发利用,价值充分的得到体现,出生何地又该如何呢,笔者认为关于汝瓷之争可以休矣。</p><p class="ql-block">“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一个大地,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摒弃地域观念,携手同心,多做些有益汝瓷发展的事情,我们期待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扬、开发利用,期待着汝瓷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和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