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正月十八,我值班的日子。早在往年,休完春节假期就该步入正轨。晨起跑步,再回家从容洗梳,伴着音乐写写画画结束愉快而充实的一天,普通基层文化人的日常其实很美好。</p><p><br></p><p> 疫情让惶恐取代这些美好,空气里充满压抑与感伤。</p><p><br></p><p> </p><p> 昨夜将闹钟定在晨六点,担心闹钟不响,又分别在六点十分和二十分添加两次,算是三保险。我是党员,非常时期更应该有责任意识。不知是这段时间过于紧张还是惊恐未消,半夜心神不安,反复起夜,担心迟到,也担心安全。好不容易熬到六点,人却昏昏沉沉不愿起床。无奈还得抓紧穿衣洗漱扒拉两口早餐,不然十二小时靠单位两桶方便面怕是撑不下来。</p><p><br></p><p> </p><p><br></p><p> 下楼时仍心有余悸,已出院的邻居昨天打骂自家孩子,声音来自楼道。我沒有理由排斥任何一位不幸的患者,从她歇斯底里地狂叫中感受到一个家庭集体感染造成的身心伤害。除了深表同情也深感恐惧,只能用每天写字临帖来转移注意力,为此获得心的安宁。</p><p><br></p><p> </p><p><br></p><p> 天微亮,东门可钻的车缝隙己加固防守,连猫猫狗狗都难以通过,只能绕道北门。有人把守,见我戴着口罩并没询问和测量体温。想好了阻止我出门该如何作答。都是同志,都为了履职尽责。回头看一眼,不到两平方的岗亭里打着地铺,旁边一取暖器的光照在被子上。</p><p><br></p><p> </p><p> 24小时坚守,不容易。</p><p> </p><p><br></p><p> 除了环卫工人和树上的鸟有生命迹象,一切如死去般沉寂。几条流浪狗聚在一起伤心地耷着脑袋,地上没有食物可寻,受冻挨饿,所幸今天捕杀它们的人都禁足在家,这个冬天它们是幸存者。</p><p><br></p><p> </p><p> 地面是湿的,不知是昨夜小雨还是全县消毒的痕迹。如果刚一消毒就被雨水冲刷该多可惜。各城市都在全面消毒,国家要花费多少钱打这场艰辛的疫战。战争的结果只会是伤害,百姓只要和平,与人之间,与动物之间的。</p><p> </p><p><br></p><p> 七点二十到岗,按前面同志流程先拍照,痕迹管理不放松。所幸我的同事们逃过此劫,单位己消毒,办公环境相对安全的。</p><p> </p><p><br></p><p> 像摆摊子一样将桌椅放在宿舍区巷口,算文化馆抗疫哨岗了。馆内宿舍年久失修,居民只有两户是本单位退休职工,其余均转卖,满打满算不过十一家。独门独户,相互不熟知,没有聚会串门现象。十二小时内,除两位领导分头查岗,二人买菜,一人倒垃圾,一位爷爷去做透析,基本鱼不动水不跳的平静。</p><p><br></p><p> 倒是这位爷爷让我有所警觉。老人家将口罩挂在下巴上,我提示后才戴上。边戴边推着三轮车往外走,问他出去做什么?说去医院做透析,回答倒吓我一跳。透析耽误不得,人命关天,而医院是目前最不安全的地方,老人身体不好抵抗力弱,要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能做什么?好像只能测体温,提示戴口罩不出门而已。</p><p><br></p><p> </p><p> </p><p> 回家时夜已黑,思想慢慢放松。想着每日亲自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的可敬可佩。他们用生命护佑平安,他们敢于赴死的勇气是大爱,是使命,是职责与担当。而我,我们每个人能为社会做些什么?</p><p><br></p><p><br></p><p> 前天看元宵晚会深有感触,抗击疫情的文艺节目不就是轰炸病毒的炮弹吗?文化是什么?有人说 ,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想,在民族危难时刻,文化更是凝聚人心,吹响向困难发起总攻的冲锋号角。文化人的战场是舞台,是艺术。千千万万个你我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战场,守好自己的阵地,为社会需要我们的那一刻作准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