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爱之行(五)

周兴强

<h3><b><font color="#ed2308">英爱之行第十七天</font></b>,天下着细雨,我们来到<b>哈德良长城</b>游览。原以为与我国的万里长城有得一比,哪知过来一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中北部的防御工事,包括城墙、瞭望台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从东端的<b>纽卡斯尔</b>到西端的<b>卡莱尔</b>,全长118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了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h3> <div>在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不列颠,最终只是占领到今天大致的英格兰地区,难以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蛮族”人则屡次进犯。期间<b>哈德良皇帝</b>来到不列颠视察,遂下令3个罗马军团约1.5万人,沿起伏的山岭分段筑成绵延的城墙。沿途建有16座要塞,设有指挥部、营房、粮仓、医院甚至庙宇等,作为永久屏障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因由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又近似中国长城,所以得名哈德良长城,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div> 事实上,历时约6年建成的哈德良长城从未发生过太大的战事,也没有太多的英雄传奇。随着罗马帝国衰落,哈德良长城在公元383年终于弃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不列颠长期陷于割据状态,这条罗马人强加的边界长城不再有任何意义。历经近2000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哈德良长城现已破损不堪,只能从少数断壁残垣和残存的基座一窥昔日的雄风。人们既会怀想罗马帝国的荣耀,也会感叹峥嵘岁月的无情。<br> <div>接着,我们又冒雨来到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的<b>格特纳格林小镇</b>游览。1754年,英格兰法律禁止21岁以下年轻人未经父母同意自行结婚,而在苏格兰,相恋的情侣只要年满16岁,不用经过父母同意就可以自由结婚,而且可以按照苏格兰法律承认的婚礼仪式,只需在一个见证人面前立下誓言,其婚姻即算成立。于是英格兰许多相爱却不到结婚年龄的恋人纷纷奔向苏格兰,而<b>格特纳格林</b>是到达苏格兰的最先落脚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私奔者”的结婚天堂,如今小镇也因其浪漫故事成了旅游胜地。<br></div> 小镇久负盛名,这是我98年来这里游览时所拍的照片,雕塑依旧,场景有变,原先的裸体男女现在穿上了一条苏格兰格子裙,既提升了现代文明又凸显了地域特色。不管怎么样,“逃婚小镇”历来远近闻名,依旧魅力炽热,创下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婚礼超过5000场次、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下100万人的记录。 <div>这是另一座称为“执子之手”的雕塑,已成为小镇标识,纷至沓来的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把地面都踩出斑驳的痕迹。<br></div> <div>走在小镇上,你会感到处处充满了温馨的气氛,一排排白色墙面的小房子象征着爱情的纯洁,情侣相拥的铁锈红雕塑寓意恋人割舍不断的爱情,那十指相扣高高举起的双手雕塑既具体又深刻地表现了爱情的亘古长久,爬满绿叶的长廊、处处盛开的鲜花、活泼可爱的雕塑营造出一种甜蜜浪漫的氛围。小镇有一个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一些与<b>格特纳格林</b>式婚姻相关的展品,如古老的婚姻证书,各种旧式马拉婚车,自行车,铁匠铺、婚纱服饰,婚房及新婚夫妇的生活用品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无论民族种族在婚姻习俗和法律制度上有多大差异,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永远囚禁不住,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永远不会改变。<br></div> <h3>匆忙吃了午饭后,我们开始了<b>爱丁堡</b>半日游。作为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山城,爱丁堡不仅是苏格兰的首府,更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文化历史中心和旅游城市,有着“北方雅典”的美誉。这座城市充满着来自中世纪的古老建筑,歌特式尖顶建筑沿山坡鳞次栉比,黛青色的石墙石雕随街道绵延不断。漫步其中,抬头是城堡,低头是大海,就好像走在《哈利·波特》的电影里。因此有人说没去过爱丁堡,你的英国旅程是不完整的。</h3> <div>我们先参观了<b>爱丁堡城堡</b>,门楼上面正中间有个苏格兰皇家徽章——<b>红狮盾牌</b>,徽章下的蓝底白字为斯图亚特王朝的格言:Nemo me impune lacessit,意为“犯我者必受惩”。城堡从6世纪起成为皇室堡垒,12世纪到16世纪一直是苏格兰皇家城堡、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爱丁堡城堡见证了苏格兰历史上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其中,1566年,苏格兰<b>玛丽王后</b>就是在这里生下<b>詹姆斯六世</b>,也就是后来的<b>伊丽沙白一世</b>退位后继承王位的<b>斯图亚特王朝</b>的国王<b>詹姆士一世</b>。<br></div> <div>城堡门口有两个守卫的雕塑,分别是<b>威廉·华莱士</b>和<b>罗伯特·布鲁斯</b>,他们都是苏格兰独立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曾荣获5项奥斯卡大奖的史诗片《勇敢的心》,就是根据威廉·华莱士的史实改编的。华莱士临刑前的呐喊“Freedom”让我对苏格兰人追求独立与自由的信念充满敬意,罗马人未能征服他们,英格兰也没让他们低头!<br></div> <div>从城堡高处俯视城市,神秘威严的宗教氛围以及苍茫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正如一位当地的作家所夸赞道:“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称为王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高贵迷人的景色。”<br></div> <div>这是城堡的<b>米尔山炮台</b>,摆放着一座L118型105毫米榴弹炮,叫<b>一点钟大炮</b>。从1861年开始,这门大炮每天下午1点钟准时鸣炮(周日除外),以前鸣炮是为了让<b>福斯湾</b>船只上的水手校准钟表时间,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需求了,但是一点钟大炮仍然会准时鸣炮,维持传统。我们去到时,已错过了这个时机。<br></div> 这是放置在<b>圣玛格丽特礼拜堂</b>前平台上的<b>蒙斯·梅格大炮</b> ,是法国<b>勃艮第</b>公爵<b>菲利普三世</b>在1457年送给老同盟苏格兰国王<b>詹姆士二世</b>的礼物。此炮1449年生产于比利时蒙斯,重达6吨,能把150公斤重的大石球打出3.2公里远,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200多年间它曾在苏格兰多地参加战斗,战功卓著。由于铸铜技术的进步,以及铜炮可以发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铁球,蒙斯·梅格大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它被运到伦敦摆放了75年,直至1825年,<b>司各特爵士</b>和苏格兰古文物研究会的名流合力说服了英王<b>乔治四世</b>,大炮才重返爱丁堡城堡。<br> 导游带着我们先参观了<b>皇家苏格兰骑兵团卫队博物馆</b>。这个橱窗介绍了<b>罗伯逊</b>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各个军阶升为英国陆军元帅的士兵,用我们的视野看就是从奴隶到将军的典范,这里展出的是他所用过的指挥军刀和所获得的荣誉勋章。 这是<b>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b>,为了悼念一战、二战和1945年以后在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而建,展示了战争和军队是如何塑造这个民族的坚毅性格的,值得一看。 <div>城堡的<b>王宫</b>位于王冠广场北侧,在苏格兰国王<b>詹姆士四</b>世(1473-1513)统治期间作为王室的官邸,是国王与王后生活和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它也是苏格兰历史的见证者,在16世纪初<b>荷里路德宫</b>建成之前,王室的一切活动都在此进行。<br></div> <div>这里借用小金的一段视频,你可以大致了解城堡内王宫的情况,特别是看看被称为“苏格兰荣耀”的三件珍宝——<b>王冠、权杖和宝剑</b>,是英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室珍宝。当然还有一块苏格兰<b>幸运石</b>,也叫命运之石,苏格兰国王曾经在数百年间都是在这块石头上加冕称王的。<br></div> <div>这是一战时期英国陆军元帅<b>道格拉斯·黑格</b>的骑马戒装铜像,于2011年3月16日被从海滨广场迁移过来。道格拉斯·黑格于1884年进入<b>桑赫斯特</b>皇家军事学院,一战爆发后出任第一集团军司令,1916年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一战中最受争议的将领,只靠人海战术对抗机关枪而令军队损失惨重,因此获得“屠夫”的外号。<br></div> <div>城堡内游客摩肩接踵,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快速浏览之后,来到城堡外著名的<b>皇家英里大道</b>,两边多是餐馆、酒吧和纪念品商店,游人如织。不远处的高大建筑就是<b>爱丁堡艺术中心</b>,它原来是<b>托博特高地圣约翰教堂</b>,在1845年建成时原本叫做<b>维多利亚大厅</b>,是当时苏格兰教堂的集会场所。1995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协会取得该建筑所有权,并将其彻底改造,成为该协会总部所在地,于1999年7月对外开放。<br></div> <div>这里遍布历史建筑,古城堡、大教堂、宫殿,你随便看到的一栋建筑,都有几百年历史。这里当然也少不了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咖啡馆和酒作坊,更有全球知名的爱丁堡大学。浓厚的苏格兰风情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格子裙、吹着悠扬风笛的苏格兰小伙,他们完全就是爱丁堡靓丽的风景线。<br></div> 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还能看点什么?还好我98年在这里游玩了两天,走了不少景点,谋杀了为数不多的菲林,这里选几张贴上来。城堡威严地屹立在高高的岩石峭壁上,城堡下三面悬崖,只有一面斜坡可以出入,可以说是一处天然的要塞。 <div>这是黄昏时分的城堡全貌,休闲的男女把草地当作沙滩,点缀了整个画面,让当时的我着实赞叹不已!<br></div> 这是位于街口的苏格兰哲学家<b>休谟</b>的青铜像,背后是<b>苏格兰高等法院</b>。休谟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与<b>约翰·洛克</b>以及<b>乔治·贝克莱</b>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听说每逢考试前夕很多学生会赶来摸他右脚的大拇脚指以求好运,以至于他的脚指头被摸得特别光亮。 <div>从城堡出来,我们来到<b>荷里路德宫</b>外围观看,位于皇家英里大道东端的这座<font color="#333333">精美的</font>巴洛克式宫殿与苏格兰悠久的历史紧密相连。这里曾作为苏格兰<b>玛丽女王</b>的居所,发生过许多事件。玛丽女王号称当时最美丽的女人,三度结婚后不久在叛变中失掉王位,最后因图谋英格兰王位被处死。20世纪20年代起,荷里路德宫正式被指定为英国女王在苏格兰的行宫。现在每年夏初,<b>伊丽莎白女王</b>都会在这里居住约一星期,举行一系列的正式活动和仪式。<br></div> <div>接着,我们赶往<b>卡尔顿山</b>参观<b>苏格兰国家纪念堂</b>,实际上这里仅有一排巨大的圆形立柱支撑着横梁,设计师以雅典卫城<b>帕特农神庙</b>为蓝本,为纪念在<b>拿破仑战争</b>(1803-1815)中阵亡的苏格兰将士而建。1822年开工,使用了非常优质的材料,1829年由于缺乏资金被迫停建,直到现在还是个半吊子工程,被称为“苏格兰的耻辱”或“爱丁堡的愚蠢”。<br></div> <div>不远处的<b>纳尔逊纪念塔</b>高32米,造型酷似老式的单筒望远镜,建于1807-1815年,是为了纪念在1805年<b>特拉法尔加</b>战役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海军中将<b>霍雷肖•纳尔逊</b>而建。1853年又在纳尔逊纪念塔塔顶增加了一个报时球,平时每天下午1点爱丁堡城堡鸣炮时,纳尔逊纪念塔塔尖的小圆球就会降下,以此报时。<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英爱之行第十八天</font></b>,我们前往<b>尼斯湖</b>游览。途中,我们从观景台远眺了<b>福斯铁桥</b>,该桥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建于1890年,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大桥,共计3个桥塔,6个伸臂,总长1620米,主跨达521.2米,最高处高达110米,是19世纪伟大的工程项目之一。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中,最惊险的跳火车场景就选在福斯铁桥上拍摄。</h3> <h3><b>尼斯湖</b>位于苏格兰北部的<b>喀里多尼亚地峡</b>,湖泊形状狭长,湖面海拔15.8米。它是英国面积第四大、第二深的湖泊,平均深200米,最深处达298米。由于浮藻和泥炭的存在,能见度很低。湖底地形复杂,有很多洞穴,酷似迷宫,沸沸扬扬的尼斯湖水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h3> 这是<b>尼斯湖水怪中心和博物馆</b>,我们在不同的展室看了投影视频,详细介绍了尼斯湖水怪的前世今生,从传说、科学手段解释水怪现象到探索水怪踪迹的历程。中心还展出了各种人们拍摄到的尼斯湖水怪的照片、短片和资料。我觉得水怪现象纯粹是商业炒作,按照现代生物学理论判断和技术手段检测,这里既没有生物链也没有排泄物,水怪怎么生存? <h3>一个极其平常的湖泊由于发现所谓的水怪,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猎奇,从而催生了这里的观光旅游业,旅馆商店比比皆是。</h3> 从展览中心出来,顿感真实世界十分美好。我们的大巴带我们来到<b>厄克特城堡</b>,让我们从远处浏览一下,拍几张照就回旅馆了。路上大家向导游提出能否让我们进城堡游览一下,再说此时天气也转多云。导游与司机商量片刻,最后接受了我们的建议,重返厄克特城堡,大家皆大欢喜。 <b>厄克特城堡</b>坐落在尼斯湖南岸一座突出深入湖中的小山上,充满天荒地老的沧桑神秘感。关于这座城堡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3世纪,14-15世纪为麦当劳家族所有,期间屡建屡毁。现在看见的这些断壁残垣,主要是公元580年代的一个要塞遗址。 我们站在城堡的顶层,可以俯瞰到尼斯湖美丽的景色以及整个废墟的地理位置。 一条石阶的坡道,一堵破败的城墙。 这是尼斯湖的<b>厄克特湾</b>,据记载1977年有人在这里发现水怪的踪影。<br> 从城堡下来,我们又穿过城墙,登上对面的山坡,远眺城堡与尼斯湖,真心觉得不登城堡不足以发现尼斯湖的浩瀚无垠啊! 回来路上,看到窗外的牧场上,一捆一捆的干草像一盘珍珠洒落在绿草之间,如梦如幻,好似一幅精致绝伦的水彩画。 <b><font color="#ed2308">英爱之行第十九天</font></b>,我们前往此行最北部的<b>天空岛</b>游览,大巴在起伏的苏格兰高地疾驶,车窗两边一掠而过的自然景色让我不时地举起相机拍摄,驿动的心情难以藏匿。 <div>和英格兰的田园风光、柔美湖泊截然不同,<b>苏格兰高地</b>的景色给人以苍凉孤寂、粗犷壮美的感觉,且大多是山丘、峡谷、湖泊地貌,许多人将其视为欧洲风景最优美的地区,壮丽如史诗般的风景曾出现在很多电影中。<br></div> <b>爱莲朵娜城堡</b>位于苏格兰高地西海岸<b>多尼镇</b>南侧的一个小岛上,通过一座人行桥连接陆地,与<b>天空岛</b>隔海相望。早在公元580年,一名<b>凯尔特圣徒</b>Abbot Donan带着同伴就在这个小岛上过着隐修生活。公元618年,当他和其他修道士一起庆祝基督圣体节的时候,修道院遭到一伙海盗的抢劫,他和另外52名僧侣被斩首。 以后到13世纪,该岛才建起第一座用于防御维京人的城堡。13世纪末期,它已成为<b>麦肯齐家族</b>的要塞。1511年,<b>马克雷家族</b>继承了该城堡。城堡因其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又在西海岸,从来都是遭受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日耳曼人、维京海盗以及后来的西班牙人,都曾在这里登陆。<br> 1719年4月,西班牙军队占领了城堡。后来城堡被夺回,但是在同年5月被英国皇家海军3艘巡防舰摧毁。1919年马克雷家族后人又将城堡买下进行重建,包括建造一座拱桥与陆地连接,1932年竣工。现在对外开放,里面设有历史展览。 不过城堡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水,又在西海岸,为湖中岛,壮丽山色环绕,水天一色间,遗世独立,静谧而浪漫。它是苏格兰最具画面感的城堡之一,也是颇受欢迎的婚礼场所和电影拍摄地,传说在城堡前接吻的情侣可以一生一世、永结同心,因此被公认为是苏格兰最浪漫的城堡。<br> <div>这个城堡的英文名字其实并没有翻译的那么浪漫,因为Eilean在苏格兰语中是“岛”的意思,而Donan是岛的名字,也就是那位被海盗斩首的岛主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在Donan岛上的城堡”,博大精深的中文在这里为城堡增色不少。<b></b><i></i><u></u>&lt;sub&gt;</sub>&lt;sup&gt;</sup><strike></strike><br></div> <div>午饭后,我们散步到饭店前面的空旷地带,眼见不远处的<b>斯凯桥</b>横跨<b>洛哈尔什海峡</b>,该桥开通于1995年,将天空岛与苏格兰本土的洛哈尔什教区连接在一起,成为驾车上天空岛的唯一通道。</div> 接着,我们乘着大巴通过了<b>斯凯桥</b>来到<b>天空岛</b>。岛上到处都是湖泊和丘陵,这是车拍的一道景色,平静的湖中停泊着三艘小船,一样的距离,一样的朝向,连大小几乎也是一样!湖面映照着天上的云彩,静谧而又和谐。 <h3>上山观赏<b>老人峰</b>的路上,我们遇到一条宠物狗,一米多高的身躯看上去像一只狗熊,吓我们一大跳。</h3> <b>老人峰</b>位于斯凯岛北部<b>特罗特尼施半岛</b>上的一座石山,号称整个天空岛最为壮观的景色。据说好久以前的一次英国自然摄影比赛的第一名所拍摄的主题就是老人峰,或称老人石。<br> <b>老人峰</b>曾经是耸起山体的一部分,后来在经年累月风雨海浪的不断冲蚀下,四周的岩块渐渐坍塌,只剩下几根石柱孤独地伫立着,其中最高的一根海拔719米,最宽处仅27米,被称为“斯托尔的老人”。由于登上老人峰顶端再下来返回大概需要3个小时,我们只能半途而下了,借用导游此前所拍的照片饱览一下老人峰的全景吧。 都说站在山上远眺,可以尽揽云中岛屿、海天相融的奇景。环顾四周,云雾缭绕中奇峰怪石嶙峋,景色非常迷人。我们只能在半山腰稍作休憩,拍照留影。 这是靠近海边的一处斜坡,不少人爬到顶部好似欢歌曼舞,有一个人爬到半山腰,你能看见吗? 这是岛上的一处瀑布,名称记不得了,旁边专门设有木制看台,供游客观景,瀑布虽然落差不大,但水流还是蛮急得,灵动中尽显苏格兰风韵。 这是<b>苏格兰裙岩悬崖,</b>悬崖的名称源于它的外观,60多米高的悬崖上部岩石布满长条状的节理,像极了苏格兰男人穿的花格褶皱裙子,也是这座岛屿最壮观的景点之一。 <div>这是位于苏格兰裙岩悬崖边上的<b>力特瀑布</b>,瀑布看起来并不宽大,但水流湍急,像溃堤似的飞速泻出悬崖,直接冲向60米下的大海,犹如一条挂在悬崖上的幕帘,喷珠溅玉,拍击岩石,巨响冲天,无比壮观。<br></div> <b>波特里镇</b>是天空岛的首府和最大城镇,位于东北岸一个海港旁,是个远离世俗喧嚣、恬静古老的海滨小镇。它的名字意为“国王的港口”,由<b>詹姆士五世</b>所起。 这是苏格兰<b>高地之屋</b>,呈高地建筑特色,里面专门出售当地生产的服饰和礼品。 <div>小镇也是天空岛最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交通枢纽。海湾旁那一排排彩色房子特别引人注目,粉红、粉蓝、粉绿、粉黄,面朝向大海,映衬青山,加上点点的帆船和盘旋的海鸟,吸引了无数写生的画家和摄影师,也出现在很多明信片和摄影作品里。<br></div> <div><b><font color="#ed2308">英爱之行第二十天</font></b>,上午我们前往<b>福尔柯克</b>,游览21世纪工程设计的一大奇观。途中的景色绝佳,有山有水有牛羊,随手一拍尽显高地风貌。<br></div> 这是<b>三姐妹山</b>观景台的标识,简单介绍了三姐妹山的形成和历史,以及景点特色,我们走过路过,无法深入其中观赏。 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是在4.7亿年前,当<b>劳伦西亚</b>和<b>阿瓦洛尼亚</b>两块古老大陆碰撞的时候开始出现的。五年的时间里至少有八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使大陆上的岩石拔地而起,高出海平面数千米。这里曾经有四座山峰,比今天看到的还要高,只是云雾遮挡了山峰的全貌。 <div>途中,我们还特意去看了充满神秘感的“铠魄巨马”钢雕。 它由两个高30米的钢雕马头组成,约10层楼高,每个重约3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形雕塑。该雕塑是为了响应2014年苏格兰罂粟募捐活动而设计创作的。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正是为了纪念在一战中死去的约800万匹战马,从而提升福尔柯克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增进苏格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div> 然后,我们又匆匆赶去参观<b>福尔柯克轮</b>,它于2002年落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会“翻转身子的大桥”——旋转式升船机,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堪称一大“设计奇观”。2003年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旅游者》评为最新现代建筑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br> 原来这里有两条运河交汇:一条是建于1773年的<b>福斯和克莱德运河</b>,另一条是建于1822年的<b>联盟运河</b>。但是由于交汇处的地势相差太大,两条运河之间有约24米的高度落差,相当于8层楼高。为了贯通这两条运河,人们曾经像航行在巴拿马运河一样,在联盟运河沿线建造了11段可调节式水道,以缓和地调整水位差,船只就像搭乘电梯一样,分段上上下下。而要通过这11段水道、22个闸门,总共耗时6个小时左右。<br> <div>于是在上世纪末的英国千禧年计划中,便提议建造一座升船机,以便使苏格兰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北海的水道变得更加畅通。如今,<b>联盟运河</b>通过一条长100米的高架水道延伸至空中,直达低水位的<b>福斯-克莱德运河</b>的正上方,然后在高架水道的尽头,这艘新造的大转盘似的福尔柯克轮就会通过旋转轮体内巨大的齿轮机械结构,运行半周,耗时15分钟,将船只提升到高水位的运河,或者把高水位运河的船只送到低水位的河面上,起到摆渡作用。<br></div> <h3>我们一行都玩了一把,坐船体验从低处升到高处、又从高处降到低处的过程,享受乘电梯一样上上下下的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如果留在下面运河边拍摄整个轮渡运作过程或许更加令人赞叹。</h3> <h3>本来我们行程还要去<b>格拉斯哥</b>游览的,由于要赶时间到<b>凯恩莱恩</b>乘轮渡去<b>贝尔法斯特</b>,我们只好放弃了。</h3> 轮渡航行在茫茫大海中,厚厚的云层把落日遮住了。 <h3><font color="#191919"><b>英爱之行第二十一天</b>,我们开启贝尔法斯特的二日游。上午我们先去参观了<b>泰坦尼克号游客中心</b>,该中心建立在当年泰坦尼克号建造和下水的港口遗址之上,于2012年3月开门迎客,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泰坦尼克号体验中心。建筑漂亮而独特,有6层楼高,耗资9700万英镑。外观设计让其看起来像极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向四面伸展如莲花般绽放。里面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再现了昔日工人建造泰塔尼克号的许多动人的情景,凸显了贝尔法斯特作为英国工业重镇在造船业的辉煌历史。</font></h3> <h3>我们在里面还坐了专用的“轨道车”,亲身进入建造这艘巨轮的船坞,观看了当时的生产条件和造船过程。共有15000名工人参与了建造,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还没有焊接技术,整个轮船用了数以万计的铆钉进行拼接,具有极大的难度和强度,让我们看到了大工业时代热火朝天的生产面貌和工艺流程。</h3> 从中心出来,旁边正好有一块TITANIC的钢板雕塑,美女帅哥纷纷进入角色,各显神通。 <h3>接着我们去看<b>贝尔法斯特和平墙</b>,第一段和平墙砌于1974年,用来隔离这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居住区,以减少双方血腥的宗派暴力冲突。墙高六七米,陆续扩建长达15公里。上世纪末达成和平协议后,这里硝烟散尽,归于平静。</h3> <div>就像当年的柏林墙一样,人们开始通过在墙上涂鸦的方式表达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对和平的祈愿。有许多画的是爱尔兰民族英雄和共和军的故事,画不尽暴力的累累伤痕,言不完冲突的苦苦磨难。后来又增添了游客的“到此一游”和爱情表白,各种语言也跃然墙上,不胜枚举。据说按照北爱当局的计划,2023年前后,和平墙也将面临柏林墙同样的命运——被拆除。<br></div> <div>位于<b>拉根河</b>码头边<b>大鱼</b>,其实就是一条由许多破碎的陶瓷片镶嵌而成的大鱼雕塑,长10米左右,建造于1999年,因其清新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陶瓷拼接技艺,成为贝尔法斯特官方的旅游标志之一。<br></div> 既然是合影的好道具,那么我们的女同胞就一起来秀一张吧! <h3>这是<b>阿尔伯特纪念时钟</b>,高35米,融合了法国和意大利哥特式风格,雄浑典雅,是贝尔法斯特地标式建筑之一。钟楼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而建,有15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基的问题,建成后有点倾斜,被称为贝尔法斯特的“比萨斜塔”。</h3> <h3>这是十分夺人眼球的<b>大歌剧院</b>,该建筑有着维多利亚王朝后期的优美风貌,内部装潢也十分值得一看。这里除了歌剧外,还有音乐剧、芭蕾、戏剧、演奏会等各种娱乐演出。门前车水马龙,好在我们大巴就停在一边,路过多次才把它拍完整。</h3> <h3>这是<b>圣安妮大教堂</b>,建筑庞大,需要走到对面广场尽头才能拍全。大教堂是爱尔兰国教教堂,也是贝尔法斯特最知名、最受欢迎的教堂。19世纪末开始建造,中间几经波折,在20世纪后期才最终完成。教堂的规模、建筑及石雕和彩绘玻璃等,在北爱尔兰都是极为出众的。</h3> <h3>这是贝尔法斯特的购物中心——<b>维多利亚广场</b>,顶部是个玻璃砌成的大圆球,坐电梯上到楼顶,可以俯瞰到整个城市。这也是我们此行唯一一次购物机会,大家在这里逛了几乎所有的品牌店,满载而归。</h3> 这是在1906年竣工的<b>市政厅</b> ,是贝尔法斯特工业革命取得成功的见证。这栋采用波特兰石灰岩建造的大厦,带有绿色的大穹顶,被称为文艺复兴样式的杰作。周围的花园里有很多名人雕像,当地市民喜欢在花园的草地上晒太阳。冬天,花园又会变成圣诞集市。 这是市政厅内的穹顶,做工精致,用料考究,绝对是一件艺术珍品。 市政厅的窗户玻璃都是彩色的,拼接成各种线条和图案,以怀念那些可爱的市民和沧桑的历史。 这是《饥荒之窗》,是为了纪念贝尔法斯特当年死于伤寒和霍乱的所有公民的苦难。 这是我们晚饭后在酒店附近的<b>拉根河边</b>散步时所看到的美景,一抹夕阳涂在黛瓦红墙的建筑上,又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产生出美轮美奂的城市风光,真可谓可遇不可求啊! 河边的<b>感恩广场</b>有一座不锈钢制成的塑像,一个少女双手托举一只花圈,代表古典和凯尔特神话的形象,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神圣主题,充满了希望和抱负、和平和安宁。 <h3><b><font color="#ed2308">英爱之行第二十二天</font></b><font color="#191919">,在贝尔法斯特的第二天,我们去游览了</font><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7px;">卡里克索桥</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7px;">,这是北爱尔兰最惊险的景观之一,坐落于北安特里姆海岸上<b>巴林托伊</b>东部。这是一个绳索吊桥,跨度约20米,距桥下的岩石30米。左右有两根粗绳索作为栏杆扶手,脚下则是宽木板连接而成,走起来一摇一晃,索桥连接一个小岛——</span><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7px;">莱斯林岛</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7px;">。</span></h3> <h3>从索桥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壮丽的风景,左边就是陡峭的<b>拉里贝恩山</b>,这座山峰一直延伸到小岛,山顶上还有一座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的碉堡遗迹。这座桥原本只是为了方便渔人通往卡里克岛上捕捉三文鱼,今天却成为无畏的游客们一项挑战。每次只能上8个人,走过去再原路返回。</h3> 从索桥出来,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岸边的牧场特别漂亮,大块大块的绿野掺杂着金黄的麦地,中间是几棵小树,远处是几幢农舍,别具风情! 接着,我们来到著名的<b>巨人堤</b>游览,巨人堤也称为巨人之路,1986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位于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棱状玄武岩石柱构成约8公里长的岩岸。同一形状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六棱状玄武岩石柱群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多有发现,但规模如此之大,这样鬼斧神工,天然生成,堪称全球首屈一指,实际上也是至今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唯一一处玄武岩石柱群。<br> 巨人堤的石柱,有些与海面齐高,有些像台阶,高出海面6米或以上。共分三段:大堤、中堤、小堤,尤以中堤的石柱最为对称,其中有四、五或八边,甚至十边形的,但大部分是完全对称的六边形,直径由38-50厘米不等。从上空俯瞰,石柱宛如铺路的石块,排列得整整齐齐。有些还有优雅的名字,比如“巨人井”“烟囱顶”“如愿椅”等等。 叹为观止的巨人堤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古时候的爱尔兰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爱尔兰巨人<b>麦库尔</b>誓要打倒隔海的苏格兰巨人<b>高尔</b>,所以他把一根根石柱打好,最后筑成一条通往苏格兰的堤道。完工后他感到非常疲倦,于是回家歇息。这时高尔正好沿着堤道来到爱尔兰察看敌情,他看见躺在梦乡中的麦库尔,不禁大吃一惊。及至麦库尔机智的妻子告诉他,熟睡的巨人不是她丈夫,而是她的婴孩,高尔更加惊惶。他暗忖:孩子尚且这么巨大,何况父亲?于是立刻逃回苏格兰,边走边拆路,只剩下首尾两小段,一段就是今天的巨人之路,另一段在苏格兰西北部沿海的<b>斯塔法岛</b>上,以<b>芬戈尔洞</b>最出名。<br> 地质学家的解释是:大约五六千万年前,地壳剧烈变动,使不列颠群岛各地的火山活跃起来。巨人堤附近地壳撕开了一条大裂缝,一股股玄武岩熔岩向上涌升流淌至地面。之后熔岩慢慢冷却,速度非常均匀,一面冷却一面渐渐收缩,表面产生规则的裂隙,最常见的就是与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的六角形状。随着不断的冷却、收缩、凝固,表面的裂隙便伸展及整片熔岩区,形成很多的垂直节理,变成六棱柱形,分隔表面平坦的玄武岩平台。最后,千万年的海浪冲蚀,使玄武岩柱在不同高度位置被截断,形成今天所见的堤道参差、高低不平的梯级状表面。 每天,神奇的巨人堤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探幽和玩耍,看这一家大小站在高低不平的奇石上,惊奇与快乐的神色不可名状。 <h3>我们被如此之多的石柱所聚集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而震撼不已,那井然有序的造型以及磅礴壮美的气势更是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h3> 当天的最后一个景点是位于<b>巴利莫尼小镇</b>附近的<b>黑暗树篱</b>,是世界上10条最美的树隧道之一。18世纪50年代<b>斯图亚特</b>家族在自家别墅附近的大道两旁种下的150棵山毛榉,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早就“修炼成精”,它们盘根错节、互相交织、蔚然成荫,形成天然隧道,巍巍壮观。 这条路本就应该出现在童话里,整条路都氤氲着浪漫、诡异和神秘。《冰与火之歌》(又名《权力的游戏》)剧迷可能一眼会认出,这里就是电视剧里拍到的国王之路。在日落前尤其显得有趣和神秘,由光与影创造出一道中世纪的幻境。 这是路边枯死而被推倒的大树,看上去令人心痛,真是无法弥补,十分可惜。 <div>站在大树隧道中,我们抚今追昔,倍感阳光之美好、旅游之快乐,也期待我们的英爱之旅更加圆满、更加如意。</div><div>谢谢观看!</div><div>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