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中共宁屏第五区康里中心支部纪念碑</font></h1><h3></h3> <h3>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英雄,与历史同在,纪念英雄,缅怀先烈是人类的良知。是国际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只有崇尚英雄,才能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h3> <h3> 武魂冲霄汉,代代有传承。</h3><h3>民国三年(1914年)七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行护法运动,郑威明,蓝干堂率部队到连江参加吴适领导的护法军,蓝干堂被任命为第三革命别动队队长。郑威明任副队长。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二月,郑威明任古屏连罗宁游击队副支队长,当月在前往福州投奔许崇智军长,在闽清渡塘村被国民党自治军抓获,押往古田遭枪杀,据郑锡齿、郑乙丙、郑呈养,郑乐妥、郑尔渺、郑呈远等诸老回忆,郑威明从康里招去壮丁18名。</h3> <h3>从清末至民国初中期,除了八国联军不断欺压中国外,境内由于混乱民不聊生,一些人居然乘机作恶,匪患四起,政和、石堂、古田一些匪徒流窜屏南,抢劫屏南农村,民间苦不堪言,东区犹甚至。于是郑云亭、郑应弘与忠洋韦翼神等为首组建屏南东区联合团,将康里区范围内(包括今熙岭乡、代溪镇范围内)三十六个村组织起来,共同布防补控,保卫家乡。</h3> <h3>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郑鸣西去榕城求学,被福建法政学院录取。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民国十六年(1927年)受福州特委指派,回屏南开展革命工作,郑鸣西看到东区联合团的优势,将这股势力引入革命大道,次年二月,在康里创办翠峰小学,以学校为教育阵地,白天为学生上课,晚上讲解革命道理。</h3> <h3>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十一月在黄家山创办枪厂,壮大东区联合团武装实力,民国十九年(1930年),郑鸣西、郑云亭将康里民团改为东区游击队,郑云亭任队长,郑鸣西为指导员。</h3> <h3>民国廿二年(1933年),在福州特委的协调下,闽东党支部闻讯康里区东区联合团的实力,派许一峰,老郭,林再生由谢赞聚带路到康里,与郑鸣西、郑云亭、郑应弘取得联系,决定组建党组织,当年,郑鸣西、胡葆仁、张良东发展多名党员。民国廿二年(1933年)春,中共安德边委康里支部成立,郑云亭任支部书记,郑鸣西为党代表,郑尔耻、郑应弘、胡葆仁、张良栋、郑子温为支委,尚有党员12名。</h3> <h3>民国廿三年(1934年),中共宁屏第五区区委成立,康里支部划归第五区辖。改称“中共宁屏第五区康里中心支部”,支部书记郑云亭,党代表郑鸣西,党员22人,分布康里、洹坑、官岭、梨洋、鸡髻山、熙岭等地。其后,相继在康里成立贫民团,并加强枪厂管理,壮大游击队组织,与驻守雨屏南、宁德的国民党地方保安队,民团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h3> <h3>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一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闽东特委指令,中共宁屏第五区康里中心支部奉命征集辖境内党员,进步青年38名到宁德桃花溪集训,成立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二月,移驻石堂,为期三个月的集训,努力提高政治、军事素质,当年低,移驻棠口。</h3> <h3>民国廿七年(1938年)二月,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同年二月十四日,六团1300名新四军指战员由叶飞率领开赴皖南抗日战场。</h3> <h3>时至今日,当年选送的38名党员、进步青年只知郑福庆60年代有回榕外,其余全部牺牲。</h3> <h3>留守在康里等农村的游击队员、党员转入秘密战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民国廿七年(1938年)八月,郑云亭,郑尔耻奉命去坑头去开分,在宁德莒州被捕,在曹水坑地处,与敌人搏斗中而牺牲。党代表郑鸣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与民国卅三年(1944年)逝世。其实,剩余党员,游击队员全面转入秘密斗争。</h3> <h3>此时,国民党到处抓丁派款,据传有40多名青壮年被抓壮丁,参加国民党军队,主要人员有,郑瑞积、郑呈平等,解放战争时期部分人员投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h3> <h3>民国卅六年(1947年),周宁何道武,何常提,何开林奉命到康里开展革命工作,重新组建康里支部,并发展郑呈爕、郑呈钦、郑呈张、郑福殷、胡月花等党员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力量进行斗争至解放。</h3> <h3>康里在二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很多人参加革命,且都已牺牲,但被政府认定为烈士的却寥寥无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