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左传相关的拓展阅读,素材是杨老师帮助我们找的,游戏规则也是杨老师提供了一个参考,并鼓励我们多和孩子商量。每次课程是有一些目标需要达成的,让孩子们以玩游戏的心态达成目标。 在游戏开始之前,我跟孩子们讲了一下规则,并且告诉他们这是维垣最新的游戏,他们是先行者,这个规则以后大家可以不断地提出改进意见,以后参加游戏的孩子越多,就越好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比较兴奋,不过对于游戏规则,他们暂时没啥意见。<div>我请孩子们还是先相互提问。</div><div>洋:西周时期主要用哪些器具和器皿?</div><div>乐:鼎,笾豆,鬲(关于这个字读ge还是读li,端提出了质疑,他说他昨天晚上查了百度的,作为炊具的时候不读ge,读li)</div><div>峻:鬲是用来做什么的?</div><div>涵:文章里面有一种酱料,蘸着吃,这个酱料是怎么做的?</div><div><br></div> 承:鼎是古代的什么东西?<div>乐:是古代的青铜器,是用来煮食物,煮肉的器皿。</div><div>承:我说的是匕!</div><div>乐:西周的勺子啊!</div><div>承:甲骨文有多少年的历史?</div><div>端:三千多年的历史。</div><div>洋:甲骨文一共被发现的有多少个?被破译的大概有多少个?</div><div>乐:文章里萌萌哒图案不是小猫,是什么?</div><div>承: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div><div>师:王懿荣的官职名是什么呀?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div><div>(孩子们现场搜索,读那段解释的文字,分析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个孩子说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贺:这个字念啥?<div>有的孩子说念zhun,有的孩子说念chun。大家莫衷一是,老师提议大家一起读摘要,感觉二年级的孩子阅读摘要的时候似乎有点冷场。没有特别要求读懂。</div> 孩子们还有问这些问题:<div>谁写了一篇论文?</div><div>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乎都没打出来,好多孩子都认为是《摘要》就是题目,后来老师让他们看书名号里面的,是文章题目。)</div><div>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脍?炙?</div><div>孩子们基本上把老师准备问的词汇都问到了,老师最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查漏补缺,看看事先准备的内容还有那些没被问到的,另外有一些需要造句的内容。</div><div>比如,脍炙人口、密林丛生、详细这些词汇。孩子们在网上找句子,发现脍炙人口不仅仅可以形容美食,还可以形容好诗句,好文章。</div><div>师:谁能解释下脍炙人口的意思?(娃们都开始用百度查了起来)。</div><div>承: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由于是现查现念,语感不够,有点磕磕巴巴的,断句也比较生硬。)</div><div>师:能不能根据刚才的解释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一下呢?</div><div>老师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娃只能说出零碎的词汇,就帮他串一下,理一理。</div><div>承:(停了三秒后,很流畅地)形容东西很好吃,人人都爱吃。</div><div>真的是,没有想到孩子的概括能力这么好!最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这些词汇和句子做一个记录。</div> 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什么是成熟文字。孩子们一开始说成熟文字是很久以前的文字。<div>师:那么,如果上古时代有个孩子在洞穴里的石头上用线条画了一个他观察到的昆虫,线条简单,有点类似甲骨文。后来石块成了化石,一直可以保存到现在。这是很久以前的,但是是成熟文字吗?</div><div>孩子们答不是。</div><div>洋:我知道了,是很多都会使用的文字?</div><div>师:那你们觉得英语是不是成熟文字?</div><div>有的孩子觉得是,有的觉得不是,觉得不是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只有中国汉子才叫文字。</div><div>这次的讨论基本上就是这些。其实还可以让孩子们再总结归纳一下文章段落大意的,我认为按照他们的理解能力这方面是可以做的。种种原因没能做成,下次会加上这个环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