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人物系列之——老书记陈开佐

云飞扬

<h1><br></h1><h1> 几年前,我写过几个身边的普通人,写他们面对苦难轻松快乐的生活。有人提出让我写写陈开佐老书记,也曾动过几次笔,又中止了,一是对老书记的了解太单薄,毕竟隔了两代人,只有一些回忆片段;二是对老书记心生敬畏,怕写不好影响老书记的形象。</h1><h1>  己亥岁末,走访当年的老领导,省劳模,深为当年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震撼,被陈开佐书记为国为民,攻坚克难、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而深深感动。</h1><h1>  陈开佐一九二七年重阳节出生于太阳升坪塅村松坪。三岁丧父,房子被日本兵烧了,跟着母亲住在茅棚里,母亲改嫁后放养牛为生。解放后,二十三岁的陈开佐参加土改工作,因工作积极被推选为乡武装队长。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三次参加县、市、省干部培训班,每次三个月。从此,一字不识的放牛娃被党培养成能识文断字的优秀乡村干部,历任初级社社长、书记等职务。</h1><h1>  1958年,为响应中央“并小社进大社”精神。“江南第一社”太阳升人民公社成立,陈开佐任副社长,党委副书记。 </h1><h1> 当年初冬,中央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各地兴起大修水利的热潮。太阳升人民公社调动全社劳动力在陈开佐书记的带领下,变冬闲为冬忙,着手修建东风水库。全公社146个生产队社员们热火朝天的干劲点燃了往日寂静的山沟,高音喇叭架上山顶,革命歌曲激情飞扬。山上山下,几千社员挖方挑土,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全体社员披星戴月,日夜奋战在水库工地上……</h1><h1> 陈开佐书记和社员一样,腰里扎着白罗布巾,(白罗布巾是当时每个男社员都有随身物品,能御寒能擦汗),跟社员一起挑土方,每个工作面都带头挑土,他用自己订制的大号土箕一天挑的土方量作为社员一天工分的标准。防止了“小小土箕慢慢挑”的消极怠工现象。 数九寒天,好多社员手脚发裂,有的裂口都能放进筷子,特别是后脚跟的裂口,一用力,血便从鞋帮上渗出来,痛得不行。有人向开佐书记请假,陈开佐举着十个指头关节都裂开,贴满膏布的双手,“又不是刀砍斧头剁的,这点痛算什么,轻伤不准下火线!”社员们只好紧跟着开佐书记带伤劳动。暗地里喊他“蛮书记”。</h1><h1> 经过两个春冬的奋战,太阳升第一座小一型水库终于完工,庆功大会上,陈开佐书记几度哽咽“……对不起各位父老乡亲,给你们鞠躬了!”他再次举起贴满胶布的手:“在建设途中,我说了许多违背良心的话,做了许多违背良心的事,天寒地冻,发裂的脚手痛啊!像针扎的一样痛!但我要是放松了,就打乱了公社的部署,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就完不成!……我们现在做的,是全人类未有过的最伟大的事业,我们今天吃这么大的苦,为后辈儿孙换来了数万亩旱涝保收的良田沃土,我们在为自己的儿孙造福,后辈儿孙会记得我们的!”……</h1><h1>  在陈开佐书记的带领和指挥下,从五八年到七八年,全公社组织社员共修建小(一)、小(二)型水库16 座,修建河港岸边的排灌站25座,修建的灌溉渠道总长达100余里,形成了覆盖全社农田的灌溉网络,使7000多亩旱地变成水田,16000多亩单季稻田和“望天丘”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即使在几个月不下一滴雨的大旱年头,依赖这些有效的水利保障,太阳升95%的稻田安然无恙,天干田不干,农民世世代代“旱涝保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h1><h1>  陈开佐书记工作在哪就吃住在哪,很少有时间回家,妻子余云凤在老家带着四个女儿,没有男劳力,就将刚成年的大女儿陈英在家招了个上门女婿,不幸几年后女婿意外身亡。留下无助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体弱多病的余云凤带着孩子担水挑柴都无人帮助,实在无能力在乡下生存,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陈开佐把一家从坪塅村带到街上,安排在政府后面一个废弃的厨房里。一直住到他离开我们的最后一天。</h1><h1> 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家里常常揭不开锅。有一次在我家那个生产队驻队,收工后开佐书记跟生产队长腆着脸说:“家里没米下锅了”。队长连忙叫来保管员在生产队仓库里装了30斤大米送给开佐书记,开佐书记拿出纸笔来打借条,队长说:你驻在我队上这么久,天天跟我们一起下田做事,没有一分钱工资,这是你应该得的。说什么也不愿意收借条。发了工资,陈开佐书记第一时间就把30斤大米折算成钱送来。队长坚决不收,“我是党员干部,莫害我!莫害我!”陈开佐书记硬是把钱塞进队长的口袋。</h1><h1>  我家住在坳头村下陈一组。 (以前叫红光大队),门前几百亩水田,屋背几百亩山地,“半田半山,子孙不闲”劳动强度大。陈开佐书记在我们队上驻了好多年。这里居住着清一色义门陈姓人,开佐书记虽然不是我们村人,却跟我们同宗共祖。他把我们当成自家兄弟伯叔,没有半点领导架子。还记得小时候陈开佐书记在村上驻队的一些片段,一阵自行车的铃声响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跑到村口,“开佐公”“开佐太”亲热地叫着,开佐书记见到涌来的孩子便下了单车,弯着腰,低下他瘦高的个子,笑吟吟地回应着,按着辈分跟村里的招呼。开佐书记放好单车就招呼着他的“兄弟伯叔”忙碌在田间地头,到了中午,他从来不要队长派饭,很随意地跟一个人回家,常常让别人措手不及。吃完饭,三两粮票两角钱,打架似的往人口袋里塞。</h1><h1> 下陈的东面山场与武宁县交界,有一大片松树林,山那边住着几千浙江移民户,两边经常因山场纠纷不断。有一年几个上山砍柴的大哥用绳子捆回来一个偷砍松树的浙江人回来。那年代封山育林抓得紧,我们自己都只能砍些茅草当柴烧,松树枝都不敢砍。所以村里人对浙江人偷松树都是深恶痛绝,偷树的浙江人被绑在马路边的一颗杨树上,不一会十几个“浙江人”都赶来了,现场争吵愈来愈烈,队长哨子一吹,村里的男人们拿着棍棒赶上前去,直到一个“浙江人”被打倒在水田里才停手。</h1><h1> 四邻八乡的人都知道,“浙江人”打架齐心,没人敢惹他们。下陈人这次趟大祸了!为了防止他们报复,村里的妇孺老人都送走了,把修水库用的炸药包上犁头铁,锅铁。分发给每人。第二天“浙江人”来了几十人,每人手里拿着棍棒,村里人也拿着棍棒,带着炸药包守在他们必经之路的山坡上,眼见“浙江人”越走越近,闻讯赶来的陈开佐书记气喘吁吁地爬上来,一把抢下带头点燃的炸药包,扯掉正冒着火星的导火索!“兄弟伯叔们哪!千万不要乱来!”……安抚好山上的人,开佐书记又冒险独自下山,拦住山下气势汹汹的“浙江人”,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劝说,并承诺承担受伤者的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用。终于将一场弥天大祸消于无形。</h1><h1> 事后,那位被抢下炸药包的村民几天都没缓过神来,逢人就说:“没见过这样不怕死的,要是导火索没扯下来,我都要陪他见阎王”。到今天,下陈人说起这事,都感激地说:不是开佐书记来得快,将会是一个血肉横飞的场面,“浙江人”不知道要炸死多少,下陈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进牢房!</h1><h1> 七十年代末,为响应国家“科学种田”号召,公社成立了农科所。陈开佐书记亲自搞了七亩试验田,带着学校刚毕业的青年农民潘先福搞土地测肥,收集数据,以人畜粪,火土灰为主,将施肥量精确到每株禾苗。白天精耕细作,晚上常常观察虫情活动规律到深夜。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试验田两季亩产达到2400斤,另收小麦400多斤。并将成功经验向全公社推广,使全公社粮食产量跃上一个新台阶。陈开佐书记因此出席了一九七九年省科技大会,大会报告中有一首打油诗,至今还被人记得:</h1><h1> 农民不配搞科研?</h1><h1> 地地道道是谎言。</h1><h1> 无数事实都不说,</h1><h1> 单看我们试验田。</h1><h1>  早晚两季二千四,</h1><h1>  一季小卖三百三。</h1><h1>  科学种田走在前,</h1><h1>  亩产定能过三千。</h1><h1> ……</h1><h1> 一九八零年,陈开佐书记因工作突出,被评选为省劳动模范。</h1><h1>一九八三年,陈开佐书记光荣退休。他依旧挺直着瘦长身躯,常常奔走在田间地头,不时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庄稼的虫情病害。及时把治理方案告诉农户。他发挥自己熟悉农村、精通农业生产的特长,帮助那些生产技术差的乡亲种好田地,做他们的义务技术指导员。有人劝他:“退休了,就别这样操劳了。”他回答:“我还是党员,还拿着政府的工资。不做点事对不起党和政府。”</h1><h1> 1996年早稻播种后出现了久雨低温的不利气候。陈开佐下村去各处秧田察看,在三都村1组的一块秧田边,掀开农膜的一角,看见有开始烂秧的症状。他连忙找来组长联系本组村民在秧田边现场说法,提出了立即改进覆盖管理、管水和看天看苗施肥等具体挽救措施。大家都按照他提出的意见迅速采取了挽救措施,控制了烂秧的蔓延。后来早稻插秧时,全组170亩早稻全部顺利栽插完,无一户少秧。一些村民碰见他时都感激说:“幸亏你及时提醒,不然全组至少要烂掉一半秧。”</h1><h1>  随着年龄一年年增大,身体越来越差,陈开佐书记因脑血栓引起行动不便,再不能下田了,他深感农村农业科技普及的重要性,于是找到了镇广播站采编傅少波,说想写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我农业科技的材料,由广播站对外宣传。但自己文化不高,语句不通,想请傅少波帮忙改稿。傅少波被眼前这位一心为乡亲服务的退休老人深深感动,答应帮他修改,并每天亲自在广播站“农家参谋”里播出。从那时起至2001年动不了笔,他5年共向镇广播站投稿220篇。更可贵的是,他的稿件全都是针对农户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h1><h1> 2010年十二月十八日,陈开佐书记因脑血栓久病不治离开了他终生服务的乡亲。追悼会上,太阳升镇全体干部,各村村民自发前来悼念,当年在农科所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农业局局长潘先福致悼词。潘局长几度哽咽念完悼词竟忍不住悲痛,如丧考妣嚎啕大哭!痛失这位如兄如父的好书记。至今天都被乡民们常常说起。</h1><h1>​ 写此篇前,特地拜访了曾经跟陈开佐书记共事的几位老人。说起当年的老书记,都说:这样的干部再没看到过了,从来没为自己谋过半点私利,没为儿女安排过工作,没为自己家里添过片瓦寸土。把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全镇的父老乡亲。</h1><h1> 打听到他老人家的墓地就在坪段村松坪大路边,我同镇民政所所长陈水根一起去祭奠。走到坟前,竟有一种给自家祖宗上坟的感觉,这里长眠着的是我同宗共祖的长辈亲人,祭奠你的是当年给你称30斤大米的生产队保管的孙子,是当年被你叫着小名摸着光头的小毛孩。</h1><h1> 当看到你墓碑上横刻着:“惜党恩未酬尽”几个大字,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老书记:你若没报尽党的恩,那太阳升人民拿什么来报你的恩?我和陈所长在你坟前静立、默哀、鞠躬。无法表达对你深深的敬意!</h1><h1> 以前读过宣传焦裕禄,孔繁森的文章,那些曾经光芒万丈的党员模范事迹,渐渐淡没在岁月的长河中,而你,一个平凡朴素的农村基层干部,却能几十年后还长久活在太阳升人民的记忆中。我记述的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些小片段,犹如七百里修河里的几朵浪花。你一生对党的忠诚、对太阳升人民的贡献、对家乡父老的无私大爱,岂是我能书写得尽?</h1><h1> 陈开佐老书记:若真有轮回。愿你能化身千万回人间,则是国之万幸,民之万福!</h1> <h3>  </h3><h3> (在此郑重感谢傅少波、王诗村、陈开腾等老同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