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易 奕</h3><h3> 2020庚子年,年三十还没到,肺炎疫情铺天盖地,掩盖了过年的喜悦。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整个披着节日盛装的城市,陷入一片灰色的沉寂。和大多数人的反应一样,我一直宅在家里,抱着手机不停刷屏搜索各种关于疫情的信息,常常一看就是就是几个小时。当海量的信息潮水般向我涌来,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已悄然袭来。无意间我打开了武志红老师的一篇推文,他介绍了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调适过程,并将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font color="#ed2308">抗拒期、吸收期、消化期、应对期。</font></h3><h3>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自我强大的人,会在整个阶段都能自我调整,并一直保持自我功能。自我虚弱的人,调整得会慢一些,容易使用一些严重的自我防御机制,甚至失去自我调节功能。而如果一个人对这四个阶段有大概的了解,他对事件的应对也会更加淡定,能更快自我调节。这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原因。</h3><h3> 一、抗拒期:不敢相信</h3><h3> 每个人都有“自我”或者说“我”,当一件事情不在 “我”预期内,“我”需要在一些时间调整,然后才能把这件事容纳过来。人接受信息有三层过程,先是外层的思维,然后才是里层的情绪和身体。</h3><h3> 灾难一开始,人本能上会抗拒这个信息,自我基本正常的人,首先都会在思维上承认这个外部灾难的发生,尽管在情绪和身体上并不一定能快速接纳。</h3><h3> 二、吸收期:不断刷信息</h3><h3> 抗拒,只是为了暂时保持自我功能,不至于让信息直接冲击内在自我,导致自我瘫痪,吓坏自己。但外部世界的灾难,仍在进行或蔓延。所以“我”必须学习,将这个外部的“它”吸纳进来,否则,若对灾难视而不见,这会令人真正陷入危险。所以,绝大多数人下一步会进入吸收期,比如,不断刷网页,看各种关于疫情的消息,这就是在试图吸收这些信息,接纳眼下重大事件的发生。</h3><h3> 三、消化期:情绪起伏大</h3><h3> 吸收了信息,并不意味着你能消化。像吃饭一样,将食物吃到肚子里,不能太生硬,不能太着急。吃饭最好是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细嚼慢咽,才利于肠胃消化。但如果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甚至食物有毒,那就难以消化甚至伤害身体了。围绕疫情,也是一样,当前关于疫情的信息林林总总,如果没有先在头脑中判断,只是一味控制不住地刷网页,吸收了大量信息,而没有进行梳理与甄别,一些言论甚至包括阴谋论、谣言甚至极端表达,那就会带来消化不良甚至中毒。于是,有的人莫名怀疑自己生病,有的人仿佛末日来临般慌乱,有的人痛哭流涕……</h3><h3> 抗拒期、吸收期和消化期,这三者常常也混在一起,相信你也有体会:越不想看的消息,却越控制不住去看,越看越难受。</h3><h3> 不想看,是抗拒;</h3><h3> 控制不住去看,是吸收;</h3><h3> 越看越难受,是消化不良……</h3><h3> 这时候,怎么办?</h3><h3> 仍然像吃饭一样,慢慢地吃。想一下,你要吃些什么进去?当消化不了的时候,停下来,去做些喜欢做的事。当一个人能做到这些时,就能较好地消化信息,最终能做出更适当的反应,即进入应对期。</h3><h3> 四、应对期</h3><h3> 在应对期时,一个人应对方式的效率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应对行为是根据外部客观现实做出的,而不是根据内在想象而做出的。前者引发的行为是有效、主动、积极的,反之后者则是紊乱、多变、消极的。如果只是根据内在想象做出反应,那么人会很混乱:有时在抗拒期,不想做任何反应;有时在消化期,又胡乱做出反应,比如摔死猫狗、哄抢生活物资等。</h3><h3> <font color="#ed2308"> 应对期有一个原则非常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必要的事”。</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喜欢的事”能滋养“我”,“ 必要的事”指“我”能控制的事,能带给“我”力量和保护。</font></h3><h3> </h3><h3></h3> <h3></h3><h3> 回想起自己这十来天的经历,同样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1月22日(腊月二十八),同事们聊到很多人在抢购口罩,有的说去网购,我还不以为然,认为小题大做,2003年的非典我也经历过,依旧该干嘛干嘛,这就是典型的“抗拒期”表现了。</h3><h3> 直到1月23日高福院士作客央视,强调务必要戴口罩,我才意识到此事非常寻常,立马购买。此时县城所有药房的口罩早已售罄,网购也无法发货。春节假期正式开启,我每天在家抱着手机刷信息,关于疫情的消息一条也不放过。鱼目混珠的信息铺天盖地涌来,有人宣扬高尚与牺牲,就有人释放亢奋与恶毒;有人展示善良与奉献,就有人显露卑鄙和无耻……好多时候闷闷地机械地翻看着,疫情地图上的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数字,都牵动着我的心。屏幕上的真相与谣言,心中的无助与恐慌,泥沙俱下而来。</h3><h3> 我的确是“消化不良”了,特别是看到2月7日凌晨李文亮医生去世的信息,我无比感伤,多么年轻美好的生命,多么才华横溢的医生,多么善良的人,如今却留下可怜的父母妻儿还有遗腹子,感同身受他破碎的家庭,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要是能早一些就采取措施,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何至于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所幸的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那晚彻夜无眠。第二天上午,我整个人像瘫痪了一样,无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我索性关了手机,不刷任何信息,躺了一个下午。起床后,我洗了把脸,然后去厨房做饭。在厨房里忙活个把小时,家人们表示吃的还不错。我感觉“我”回来了,重新有了一些基本的掌控感。</h3><h3> 想起那句老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管怎样,生活还要继续。我试着以更积极的心态过好自己的日子,越发觉得应对期那个原则非常重要:</h3><h3> <font color="#ed2308"> 去做必要的事,恢复“我”的控制感;</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去做喜欢的事,滋养“我”以正能量。</font></h3><h3> 在家有大把的时间,以前那些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正好都试试。放下手头的家务陪孩子认真看动画片,捡起毛笔练习荒废已久的书法,读读那些买来就束之高阁的书,和家人一起弄一桌可口的饭菜,跟着小视频练习瑜伽……原来宅在家的日子也可以如此精彩!</h3><h3> 元宵已过,疫情还在继续,愿大家都能积极应对,尽可能过好每一天。不管外部现实如何晃动冲击,别忘记,你内在的光。我们每一个个体在这场疫情面前,即使只能发出极其微弱的光,汇聚在一起就足以照亮头顶的天空。我们从来不曾孤单过,在疼痛时有人感同身受,在呼喊时有人聆听。生命如露如电,风暴来临时,除了在阳光与阴影并存的迷雾中寻找真相,我们还可以坚定地选择有序、有情!还可以让封锁在心底最美的诗句,照亮守夜人的眼睛!祝大家平安、健康!</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