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华师取真经 学用结合提质量

梁文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12月6日清晨,沐浴着初冬的晨曦,在教体文旅局杨慧芬局长的亲自带领下,三角镇专题研修班40名学员问道华师,开启为期两天的学习之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李志厚、郑航教授分别带来了《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及实践创新》和《立德树人的时代意蕴与体制机制创新》两场精彩的讲座。前沿的教育思想,规范的管理方法,耳目一新的教育思维,震撼人心的教育情怀……让学员们明白作为一个教育人的幸福、责任与担当。课后,第四小组的学员意犹未尽,齐聚一堂开展学习研讨,交流思想收获。</span></h1><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的宣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抓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助力三角教育高质量崛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四学习小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程改革,首先从课堂改变开始! </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文</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收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午听取了李志厚教授主题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路与创新》的讲座,感受颇深,获益匪浅:课程无论如何改革,都要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课堂改变开始。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共同体”,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反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几年,我深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听了很多形式各异的课例,课堂低效化、无趣化、无序化等僵化现象依然时有存在。我注重引导教师从三个维度去进行课堂改变:1.从课堂呈现的效果来改变(有效课堂),一节好的常态课首先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收获,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2.从课堂呈现的状态来改变(活力课堂),师生、生生有没有形成良好轻松的互动氛围,课堂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3.从课堂呈现的方式来改变(自主课堂),老师和学生是否都很享受课堂?课堂是否体现自主、和谐、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效益、效果,构建李教授提到的“有效、有趣、有序”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行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新一轮的课改往哪里改?怎么改?通过李教授的讲座,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将引领广大语文教师做到“精准教学”,努力构建“教师有魅力(自信、自如、自若)、学生有能力(会学、善学、乐学)、课堂有活力(讨论声、欢笑声、喝彩声)、教学有效率(有效、高效、优效)”的理想课堂生态,为助力我镇教育高质量崛起夯实学科课程基础。</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高度、厚度、温度三个层面,落实立德树人使命!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文</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听课感受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彰显高度。郑航教授的讲座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去阐述立德树人的时代意蕴,高屋建瓴,理论前沿,独具洞见,让人入脑入心。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彰显厚度。郑教授以“三全育人”为载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了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诉求,分析透彻,鞭辟入里,生动阐述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让人醍醐灌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彰显温度。郑教授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列举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热点事件,深入浅出,让学员近距离感受立德树人的时代之音,产生共情。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行动反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新形势下,“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我将带着职责、带着情怀、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坚持课程与教学育人、活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认真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立德树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科课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婵娣</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立德树人是教书育人之根本,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目前,中山市英语教材作为显性课程,对于学生的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不断开发隐性课程,如绘本阅读教学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利用空间换取在校时间的阅读,如家校结合,来弥补英语阅读的不足,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无论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或者空缺课程都好,课程的目标都必须回应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不忘初心!</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德育教学融合在课堂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红娣</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今天早上听到李教授的课,我的收获很多 。李教授说 ,作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帮助者、挑战者和激励者。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做到精准教学,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因材施教,让人人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就拿我上的音乐课来说吧,在设计表演活动时,歌唱得好的同学让他去合唱组,节奏感好的同学就让他去敲击乐器伴奏 ,身体协调性好的同学就让他去舞蹈律动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让每一位同学都在活动当中得到进步和提高。&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午听到的是郑教授的课,同样是收获满满。郑教授提到现在的时代、社会、学生都变了,我们的德育教学也要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德育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同时要与学生的生活、认知规律、年龄和身心特点等方面结合起来,设计让学生喜闻乐见、充满乐趣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中受到友善、爱国、责任、勇敢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营造有效课堂,健全评价制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桂玲</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德育课程,应该承担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李志厚教授强调,要“塑造有效的课堂,营造有趣的课堂,打造有序的课堂”。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来看,2016年教材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要求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加大法治教学比重。如何构造更有趣、有效、有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成了摆在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个小学科,执教教师多以兼职为主,队伍的参差不齐,缺乏明确的评价制度,导致老师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把握还不太准,重视度还不够,课堂还不够生动有序,教师应更注重从活动的设计、情境的创设等,培养学生获得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成为真正有效的立德树人的专业课程,让每个规则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落到实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郑航教授从立德树人的时代意蕴引入话题,谈到立德树人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结合当前实际,我感受到,确实时代变了,孩子变了,各种网络信息和社会风气都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的言行举止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我们德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除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之外,也能有大量的专业研修培训活动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管理督导制度,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社会育人的方针。</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筑框架,内予生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丽兴</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271模式可用于构建课堂框架。一备学生:20%的优生,带动70%的中等生,70%的中等生帮扶10%的学困生!二备教材:20%的内容可通过自学习得,70%通过互助讨论解决,老师只需引导讲解剩下10%的内容!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好好研读课标,赋予课堂框架以内容,以生机!这两年化学中考在改革,考纲没有了。我们更需要静心研读课标,既要处理好80%的显性内容,也需要好好开发20%的隐形内容,凸显教师的课堂引导地位!&nbsp;</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改革重教学内容,立德树人显时代特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飞燕</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历史课程改革是重视形式还是重视内容呢?我认为是重视内容改革,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四方面进行改革:1.重构教学立意,建构课堂的灵魂,培育家国情怀;2.整合课程内容,选取有效资源,优化课堂教学;3.利用问题驱动,培养历史关键能力;4.创新评价体系,达到教学目的和考试目的的一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立德树人,我的理解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公民。就历史教学而言,2016年使用部编版新教材,在新教材中新增和删减的内容,能充分体现国家立德树人的目标,从初一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发展,到初二中国近代史国民民族、国家、民权观念的觉醒,到初三历史中更加客观叙述西方文明的发展史,这些变化中应该是归因于历史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特点,培养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学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文明,人类各文明并非按照一个一个模式发展,而是依据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传统等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所以人类文化具有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步入近代后,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并将其所谓的“普世价值”强硬推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复存在,文明之间的平等地位也不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近代世界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向西方学习,首先摆脱西方的控制、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然后发展现代经济,完成工业化。到21世纪开始的时候,伴随着全球化运动,非西方国家的整体崛起已不可抗拒,世界文明又开始回归多元。文化多元的回归,意味着现代的人们更多地思考古老文明的现代意义,用传统的智慧去解决现代问题。所以我们培养学生要认同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相互尊重各国的文明,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培养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的现代公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客观看待西方的文明,树立“四个自信”。学习世界近代史既要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封建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又要明确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剥削制度。资产阶级宣传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的思想是一种进步,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剥削,以及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剥削与掠夺,却违背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看清楚资产阶级的本质后,我们的学生才能树立历史是非观念和正义感,认识到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对待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等,只有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那一套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世界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定位中国,让我们的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历史价值引领,培育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尽量做到教学目的和考试目的的一致性。</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改革明方向,立德树人铸师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雁明</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课程开发的体会:1.作为一个普通老师,一开始代入不了李教授的讲座,可能讲座的受众是学校管理者,后来听着听着,发现原来李教授是从大格局来说课程,那么我发现,对课程有了大的把握,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2.教授提出的三知,我深有感触,我好像也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这个层次,没有让学生往知识和知能的层次上提高。3.以后的努力方向是培养能自主学习的有内驱力的学生,教师应立足于“以学习为本,以发展为终”的原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立德树人的体会:1.郑教授的讲座语调抑扬顿挫,语言亲切幽默,举例平实接地气,让我听得意犹未尽。2.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身正为范,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3.初中道德与法治由算等级变成中考算分科目,让教学的侧重点有所变化,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题。我觉得应该不忘本课程的初心,立德树人,以德促学。</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改变思路 活化课堂 德才兼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书年</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改变学生命运?换个思维思考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就是我们作为以后教学改革方面引领的方向。打基础,强思维,培能力作为教学驱动,设计好课程目标,细节设计,设计体验,美化课件作为自己资源库,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将课本知识故事化、感性化,提高课堂的交响力和共情力,塑造有效有趣有序的课堂。同时,用自己学科的特色来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自己学科的进步和发展。</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体教育 有机融入 教育改革 观念更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福波</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学生每天学有所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艳梅</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课程改革的体会: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学生变了,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跟着改变。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时代变迁,迫在尾睫。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学生的不足,对相关教学内容展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挖掘相应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视频、实验来辅助教学,让物理课堂更有活力。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主动学。我们不但要“三思而行 ”更应“七思而教”。要让学生每天的学习都学有所得。</span></p> <p><br></p><p><br></p><p><br></p><p>......</p>

课堂

学生

立德

课程

树人

教学

育人

法治

教师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