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一原子城(大西北之美第五集)

罗加莲

<h3>原创作品/罗加莲</h3> <h3>以石碑上的碑文作为夲集的序言:</h3><h3>原子城</h3><h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在这块5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干部、工人和人民解放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壮了国威,扬了军威。</h3><h3>1995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中国第一颗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如今昔日神秘的禁区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旅游名镇",2011年被纳入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名录。</h3><h3>此纪念碑形似一把利剑,既体现了当时艰苦条件下先辈们攻坚克难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决心,又象征着人民祈望和平,铸剑为犁,创新向上的精神风貌。</h3> <h3>第一篇章:青海西海镇原子城</h3> <h3>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专为原子人而建立。</h3><h3>在这里,这群原子人为初生的共和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历史。</h3><h3>在半个世纪以前,这里原夲是海拨3200多米:荒无人烟的金银滩大草原。1958年是这群原子人的到来才改变了一切。对外,这里是绝对保密称:211国营工厂(采矿),是一片禁区。</h3><h3>1993年这座城市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1995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才改为青海省西海镇。</h3> <h3>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盐县西海镇,距西宁120多公里。这里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地。</h3><h3>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立。为了粉碎西方列强的核讹诈核威胁,中国人民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中国必须有原子弹"。全国人民勒紧裤带研制原子弹。以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老一辈的科学家、工作者和各界精英,在五十年代抛家别子,与世隔绝,隐姓埋名来到这荒无人烟的青海省的金银滩大草原,安营扎寨,开始了研制原子弹的艰苦旅程,和艰辛岁月。这里海拨3200多米,生活和科研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权,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干惊天动地之事,为祖国的核事业谱写了一段段光辉的历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粉碎了西方世界的核威胁。</h3><h3>我国于1964.10.16日成功爆破第一颗原子弹,于1967年又成功爆破了震惊世界的第一颗氢弹。彻底粉碎了西方世界的核垄断、核威胁。</h3><h3>今天能够亲临此地参观,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看到当年的旧址和展览馆中的历史图片、实物、场景的一一再现,回望历史和英雄事迹,无不让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老前辈们昔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何来今日的太平盛世幸福生活?!</h3><h3>我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领导与倾注的全部心血。面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与苏联中断原子弹合作的境况,陈毅元帅说:“就是我们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原子弹"!张爱萍将军说:"就是打狗,还需要一根打狗棍嘛"。他们这气吞山河的话语至今还在我耳边振聋发聩。</h3><h3>我感恩这群无私无畏伟大的科研先驱者和为此奋斗牺牲的所有英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危与强盛,默默无闻,身居高原,奉献了一代又一代。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h3> <h3>原子城纪念馆</h3><h3>石头上刻写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称是张爱萍将军题写。</h3> <h3>原子城纪念馆占地9615平方米。</h3><h3>纪念馆的正前方是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广场,广场左侧耸立着一座铁质的和平纪念碑,象征着中国人民对和平不懈追求的决心。</h3> <h3>广场的左侧有一座铁质的和平纪念碑</h3> <h3>纪念馆的入口处右侧广场上耸立着一座最醒目的标志,主题雕塑为《聚》。这个《聚》既有核聚变的写实,更有集纳聚合全国人民力量、谱写宏伟诗篇之意。螺旋上升的形象则象征着中国人民凝心聚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聚》高25米,成为原子城崭新的地标。</h3><h3>此雕塑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王培波教授之手。</h3> <h3>每天都有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团体和游客,深受震撼和数育。</h3> <h3>纪念馆入口的门楣上镶嵌着三块巨大的青黑色石雕。三块青黑色石雕的中间是一个核裂变的图案,周围装饰着八卦、太极图等中国传统图案。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民谋求和谐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h3><h3>石雕的两侧还镶嵌着两款刻有和平鸽和金银滩草原风光的小型石雕,两幅石雕作品与主题石雕作品交相辉映,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谋求和谐向往和平这一永恒的主题。</h3> <h3>我们来到原子纪念馆参观,只能在场外拍照留念,进馆后一律禁止拍照。</h3> <h3>正中间这幅石雕寓意"核裂变"。主题为《自然能量》,图中央以钝形的放射状形象释放,暗示着核裂变的巨大能量。用日月、水火、阴阳彰显大自然的伟岸。这幅浮雕是三幅浮雕的中心主题。</h3> <h3>这一幅小石雕主题《奔向和平》。这一浮雕以象征和浪漫的手法,表现男女青年在空中遨游,他们的前方是一群和平鸽,象征全人类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平的执着追求。</h3> <h3>这一幅石雕的主题《和诣共生》,这幅表现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主题。在广袤的青海高原,山川壮美水草丰满,牛羊悠然,两匹奔腾如飞的骏马,象征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期盼和谐共生的愿望。</h3> <h3>由于进馆以后一律禁止拍照摄像。为了能给友友提供一些馆内展出的梗概,我这里从网上下载了几幅图片插入,并作简要介绍便于大家了解:</h3> <h3>每天来参观的团体游人很多,最多的是部队官兵与学校师生,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h3> <h3>纪念馆有五大展厅,这五大展厅围绕着圆形大厅呈圆形依次排开,五大展厅记录了221厂的沧桑历程。</h3><h3>特别说明:当年研制核试验,为保密对外统称"国营 221厂"。</h3> <h3>这是第一展厅:"历史抉择"这个展厅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科研人员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创办核工业的伟大壮举。</h3> <h3>这是第二展厅叫“激情岁月"。本厅主要通过图片、实物和模拟场景的方式,向观众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11月,221厂第一批建设者挺进海拔32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开始基础建设的情景。3顶帐篷起家.,这个221厂的建设者写在金银滩草原上的不朽传奇,更深化成了一种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h3> <h3>第三展厅:"勇攀高峰"。这个展厅复原了221厂一车间102号工位和二号车间的生产场景。</h3><h3>一车间又称组装车间,是原子弹制造的核心部门,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从这里起运的。</h3><h3>二号车间是工人们熬制炸药的车间。将这两个车间复原展出,充分展现了原子弹制作过程的神秘。</h3><h3>这个展厅还陈列了一个反映221全貌的巨型号沙盘和诸多制作原子弹所必需的仪器和器械。这些都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如亲临其境。</h3> <h3>第四展厅:"东方巨响"。这个展厅利用科技含量很高的幻影成像技术,向参观者立体展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时震撼人心的场面。完美的还原了两弹成功爆破的不朽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激动万分。</h3> <h3>第五展厅:“共和国的记忆”。是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这个展厅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反映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曾经为共和国核物理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无名英雄在221厂的奋斗历程。</h3><h3>展厅内展出的诸如221厂工人的出入证、生活用品等实物,是有关部门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每一件实物展品都真实地反映了221厂的历史。因为当年保密工作的需要,221厂的出入证就有60多种,现在展出的仅是很小的一部分。</h3> <h3>参观完《原子城纪念馆》,我们来到当年的地下指挥中心、总部办公地点、宿舍楼。每幢楼的墙体上都书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真实地呈现了先辈们当年无私无畏,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h3> <h3>一切都保留了当年的历史旧貌。</h3><h3>(我没作任何后期处理,比如电线太多)</h3> <h3>人生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h3> <h3>这里是当年的地下指挥中心</h3><h3>上面书写着:</h3><h3>地下摘秘,指挥中心,历史铭记,千秋丰碑。</h3> <h3>上不愧党,下不愧民。</h3> <h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h3> <h3>夲集完。请关注续集(六)塔尔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