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朔随笔集《知道分子》(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选有《灿烂的文明在哪儿》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也没有音乐家,只知道有一曲子《高山流水》,一叫高渐离的古代人弹过,全中国就一个人爱听,两千多年前老高就把琴摔了——急的。”此句中的“高渐离”(以及 “老高”)应为“俞伯牙”。</h3> <h3> 作为汉语成语,“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春秋战国间琴师伯牙鼓琴技艺高超,樵夫钟子期竟能心领神会,感悟其意境时而“峨峨兮若泰山”,时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叹:“善哉,子之心与吾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发誓终身不再操琴。于是有高山流水一词,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后世也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名。</h3> <h3> 高渐离,战国四大刺客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战国策·燕策三》记载: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失利,高渐离隐姓埋名,秦灭六国后,以乐师身份进入秦廷行刺始皇,事先在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入迷时发动袭击,未能砸中,被杀。古代典籍中没有高渐离弹过《高山流水》的记载,也没有摔琴一说。</h3> <h3> 将“俞伯牙”误为“高渐离”,除“高渐离”与“高山流水”都有一“高”字外,还与一些带有穿越性质的玄幻小说有关,不论作家王朔语言风格如何,散文毕竟不同于小说,应以不犯知识性错误为前提。值得一说的是,上引文字中“老高”却不能改成“老俞”, 因为伯牙原本姓伯,说他姓俞字伯牙,始于明末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那也是小说家的杜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