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火锅,能让内心暖意上升0.5℃;拥抱,能让内心暖意上升1.0℃;运动,能让内心暖意上升3.0℃;家乡的热炕,能让内心暖意上升5.5℃。那么,寒冷的冬日,是什么温暖了你?</p> <p> 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人,答案各种各样。但有这么一群人,却给出了我出于意料一致的答案,那就是——一锅馒头。</p> <p> 这件事得追溯到半个月以前,1月24日,大年三十,全国卫生健康委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1287例,陕西省确诊5例。为员工准备抗病毒颗粒、温度计、血压仪,为网点购置消毒液、白醋的杨亚玲,是王益区支行的行长。1966年出生的她今年54岁,还有一年时间即将退休。但她丝毫不敢懈怠,用她的话说,就是凡事讲究善始善终,要对得起良心,也不能辜负信任。</p> <p> 每年三十,杨亚玲总是喜欢组织员工一起吃顿饺子。北方人在除夕夜有吃饺子的习惯,有时还会将硬币包进馅儿里,咬到嘴里意味着吉祥如意。这算是王益区支行大家庭春节里最有仪式感的温馨时刻了。</p> <p> 但谁也没有想到,疫情形势短短几天变得紧张又敏感。为了落实防疫工作,保证员工安全,王益区支行紧急决定——关闭职工食堂,实行送餐、分餐制。</p> <p> 春节上班的时候,饭店几乎全部不营业了,员工只能吃泡面。杨亚玲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大街小巷放假的放假,关门的关门,自己的员工坚守在服务的第一线,却连吃口热乎饭都成了问题。</p> <p> 1月25号,大年初一,杨亚玲下班回到家里,婆婆已经准备好了晚餐,等她吃饭。看着满桌子的家常美味,她没有心思吃饭,脑子里涌现的全部是员工中午吃泡面的场景。</p> <p> “妈,教我蒸馍吧。”杨亚玲说道。</p><p> 老太太愣了一下,说:“好。”</p> <p> 杨亚玲的婆婆张振英女士今年83岁,是工商银行的退休老职工。她十分了解自己儿媳妇的性格——能让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事情,只有工作。没有多问,娘俩便开始了现场教学。</p> <p> 蒸馍首先要和面,接下来需发酵、揉面、切块,最后才能入锅。理论上听起来步骤繁琐,操作起来更是费劲复杂,还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耗时三个多小时,馒头终于出锅了。样子还算好看,就是大小不太一样。但总算是解决了明天吃饭的问题,杨亚玲稍稍松了一口气。扒了几口晚饭,她想起家里还有不少早上新买的辣椒,又挽起袖子自制起“夹馍酱”。</p> <p> 1月26日,杨亚玲早早便出门了。路上接到父亲电话,问她在干嘛。她突然想到,再过几天就是父亲79岁生日。她有点难受,母亲不在了,父亲一个人在渭南,她好像很久都没回去过了。她告诉父亲,在去单位的路上。父亲赶忙说,让她开车小心,好好工作,就挂了电话。</p> <p> 大年初二,王益人一早便吃上了“绿辣子夹馍”的美味。保安师傅连连称赞杨行长的厨艺,支行其他女员工班前在群里纷纷讨教厨艺,还约好学会后一人承包一天行里的伙食。玻璃窗外雾气挺大,温度很低,但此时,杨亚玲却感到温暖无比、踏实无比。</p> <p> 也许,这就是父亲口中“好好工作”的意义。</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曹家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