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导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面周到部署安排</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身先士卒深入一线</h1>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彭洪泉,男,50岁,高庄镇党委书记。</div><b>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b>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高庄镇党委书记、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彭洪泉,坚持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全过程,组织领导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成立了党员疫情防控工作突击队,各村都设立了党员先锋岗,镇党委印发了《致高庄镇广大党员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始终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最坚强的组织保障。 <b> 周密部署安排,迅速行动扎实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b>1月24日,动员全镇党员和镇村干部迅速行动,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加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设置劝导点减少春节期间外出活动、细致做好对辖区人员排查、疫点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等工作。组织镇机关值班干部深入全镇10个村委会防控一线,一线发声指导,一线掌握疫情,一线联防联控。用好用活“小广播”,将疫情防控的音频在全镇10个村委会进行全面宣传,让群众知晓疫情防控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b>坚守岗位、深入一线抓工作。</b>高庄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成立以来,他能够坚守岗位,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按时参加泾河新城的防控会议,回来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工作。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从严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及时批评同桌就餐的不当做法,坚持每天深入到各村检查点、市场、小区、超市,就公共场所的消杀防疫,重点监控对象的监控进行指导。流动人口小程序监控外来人员,他自任专班组组长,亲自部署安排,到村聂冯高庄指导外来人口扫码防疫监控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表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记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勇于担当做表率</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于奉献为民情</h1> 孙联平,男,50岁,泾河新城高庄镇阜下村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br> <b>化解矛盾解除民怨。</b>2018年5月份上任以来,面对村隶属开发区域,信访量大、遗留问题多等不良现象。他不推诿,积极面对。首先从群众关注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全局的大事、难事着手。想尽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即因征地拆迁而引起的40户诉讼官司。他主动和司法部门联系,听取镇政府的指导,再通过两委会出面协调,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仅用了十天时间,最终40户诉讼户成功撤诉,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泾阳县法院王建宏院长一行,特意向阜下村赠送:“党建引领、止诉息争、固本强基、心系群众”锦旗一面。 <b>弘扬模范凝聚民心。</b>2018年重阳节,为老年朋友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倡导召开了“第一届道德模范标兵”表彰大会。公开表彰了田保平、潘红侠等十位优秀同志。树立典型、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受到阜下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b> 疫情面前勇于担当。</b>在这次防控疫情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积极部署、亲临指挥,深入抗疫第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以上,每日三次率两委会成员亲临各个卡口检查指导防疫工作;对外地返乡人员,除了关注其隔离情况,还给他们送去面粉、口罩、体温计等用品。村里群众在他的感召下,为疫情防控捐款达11万多元。 <b>心系百姓甘于奉献。</b>阜下村是一个三千人口的大村,原先也是一个告状多发的落后村,在孙联平书记的带领下,无论是在精准扶贫、平安创建、 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敬老孝亲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工作始终名列前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党员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敬公婆好儿媳</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击疫情好党员</h1> 朱洁,女,30岁,泾河新城高庄镇芦家村人,中共党员。<br> <b>作为儿媳,</b>朱洁自结婚以来,一直同公婆住在一起,结婚9年多,从未和公婆红过脸,吵过架。婆婆由于高血压和脑梗引发的后遗症,一天比一天严重,从结婚时的只有一只手可以活动,到现在的生活不能自理,朱洁不但没有嫌弃婆婆,还坚持一边带娃,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婆婆。经常给婆婆和公公买新衣服新鞋子,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衣服穿好几年,还总说,旧衣服穿着舒服。有好吃的东西先送回家给婆婆吃,说婆婆年纪大了,还能吃多久都不知道,自己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吃。 <b>作为党员,</b>她更不能落后于人,她说,生命无价,安全第一,人民群众的利益大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安全就是大家的安全。她一边要照顾久病的婆婆和不懂事的女儿,一边又积极地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来,她每天去村委会报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刻关注着每个防控点的动向,她用文字,记录着芦家村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志愿者、人民群众的点点滴滴。从芦家村成立疫情防控攻坚指挥部,到每天来自各个组的爱心捐款及好人好事,一会姚书记捐款2000元,一会吕副书记捐款1000元,一会小耿捐款800元,一会张永利捐款1000元,等等,今天张叔给防控点送来了一箱泡面,下午李阿姨又给防控点的同志端来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油饼,一会小刘又悄悄的给防控点送来了口罩,等等,她用文章向芦家村的人民群众在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她用文字传递着大家的爱心,用微笑传递着战胜疫情的决心,用行动传递着人民群众的安全高于一切。她相信,在党中央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在高庄镇党委及芦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干部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音方言来宣传</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干群连心战“疫”难</h1> 刘富苍,男,55岁,泾河新城高庄镇寿平人,村党支部委员。<div> <b> 一丝不苟准备播音稿</b>,平时严格要求,形成了干事认真的态度,每天晚上写好第二天要播的文章,准备好宣传资料,连续几日几乎每晚零点后休息。由于疫情复杂多变,需要给群众普及的东西太多,他每天都在变化着稿子,用最普通的方言、朴实的语言与群众交流沟通,乡音方言浅显易懂,期间也收到了许多村民短信、电话问候,他很感动也很自豪,体现了50多岁的人生价值。</div> <b>组建宣传队扩大宣传,</b>随着居家大学生志愿者刘博源、刘明、童婧婧、童苗加入,成立了宣传队,进行了具体分工,对工作流程进行了细致安排,系统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设备,如何组织写作准备材料,如何抓住重点工作,明白清晰的用喇叭向村民宣传。鼓励年轻队员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每天编写短信集中发送。截止目前,已发送短信200条,宣传先进事迹100多条,稿件字数达20000多字。 <b>组织捐赠慰问增强信心</b>,收集统计村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寿平村收到120人的爱心捐款40000多元。送来慰问的村民和爱心人士80多人次,捐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br> 因为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村上的父老乡亲,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架起了干群关系的沟通平台,展现了乡村基层干部的风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愿者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飒爽英姿勇担当</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愿服务抗疫情</h1> 张王李,男,36岁,泾河新城高庄镇聂冯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预任军官,高陵星火英语培训中心理事长。 <b>发起聂冯村志愿者倡议活动。</b>组织领导志愿者参与护村执勤,组成抗击疫情志愿者科普宣传小分队,安排志愿者执勤,疏导志愿者心里,鼓励志愿者进步,提高志愿者执勤热情。 <b>科普宣传家喻户晓。</b>组成“志愿者抗击疫情科普宣传小分队”,进村宣传,给村民分发科普宣传单,每天中午都会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拿上扩音器,带领小分队走街串巷,提醒人们疫情还未过去,呆在家中,不要聚集,人们看到小分队走过来,都自觉地回到家中,继续“蜗居”。 <b>学榜样做表率。</b>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志愿者执勤文化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在抗击新型疫情期间张王李同志注意抓典型,做表率,树立榜样,让志愿者们学习休假在家的荣立二等功表彰解放军战士张佳豪同志。 <b>捐赠献爱心。</b>向红十字会“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基金捐款1000元,在防护用品及其短缺的情况下,向聂冯村捐赠防毒面具9具和防护眼镜27个,红外体温计2个,隔离桩等执勤用品。 做好新闻报导。每天将抗击疫情工作中的好人好事,优秀志愿者,执勤剪影,快乐瞬间,疫情通报等信息,在晚上回家后继续挑灯夜战,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类,然后以“美篇”的形式图文并茂,配上音乐,先发给马书记审核,然后再发到群里让群众欣赏,村民们在家隔离也能真真切切地了解到志愿者们如何站岗执勤保家为民,增加村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值勤队每天的“美篇”成了村民们期待的快乐晚宴。后边的留言都是“武汉必胜”,“马书记好样的”,“志愿者好样的”,“聂冯村好男儿”等激励人心的鼓励和肯定。志愿者们看到这些留言也都是信心满满,都说,“咱们的这次志愿者抗击疫情活动搞得好,以后在有啥需要志愿者的地方我们随叫随到”。 <b>先进事迹多方宣传。</b>张王李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受到了“西安发布”、“掌中陕西”、“都市快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事迹更是登上了中宣部的“学习强国”号召全体党员学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贫困户风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脱贫不能忘党恩</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消毒防控献爱心</h1> 张丰收,男,49岁,泾河新城高庄镇王家堡村人,属2016年贫困户,一双儿女正在读书,父亲瘫痪在床,妻子一人在家照看捉襟见肘,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生活陷入窘境。党的扶贫政策给其妻子提供公益性岗位,参与基泰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和茯茶产业入股分红等项目,2019年10月在党的脱贫政策关怀下,通过自身努力,顺利脱贫。脱贫不能忘党恩,身材消瘦不怕脏不怕累的他,朴实的想,能做一些啥事情表达一下自己的一点心意。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村里的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的消毒消杀成为当务之急。他自愿加入到王家堡村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来,背起沉甸甸的消毒打药机,每天按时挨家挨户消毒,春寒料峭,天寒地冻,消毒液不时溅在他诚恳朴实的脸上,但是他毫无怨言,坚持为群众服务。看到联防队员日夜坚守在村口疫情哨卡一线,他悄悄送来慰问品和捐赠200元现金,并向高庄镇防疫指挥部办公室捐赠500元。 朴实的想法、朴实的作为,朴实地表达着一个贫困户在脱贫后对党的感恩之情,为共同抗击疫情献出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