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2020年的节奏很像动作大片,开场字幕刚出完就是一个大爆炸。”</h3><h3> 仔细想想也是贴切。从过年回家到今天,我每天都在紧密关注着有关疫情的任何信息。</h3><h3> 让人揪心的求助文章、前线记者的新闻报道、医学研究上的努力突破……疫情阴云笼罩,大家都紧绷着神经。</h3><h3> 这时看到一张图,让我整个人都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打了气一样。</h3><h3> 照片上,一位年轻的患者正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看书。</h3><h3><br></h3> <h3> 说实话,一直游离在疫情信息之中,愤怒、无奈、悲伤以及麻木像排着队一样每日报到,我已经很少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了。</h3><h3> 但看到那张照片,我甚至感到有些羞愧,想问自己有多久没认真地去读一本书了。</h3><h3> 现在疫区尚未摆脱险情,恐惧的情绪裹挟每一个人,而那位患者却在住院隔离之际依然保持着从容淡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实在是令人感动。</h3><h3> 想起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位患者大概已经在自己的避难所里收获抵抗病毒的勇气和力量了吧。</h3><h3> 也许,这一次我们要打败的不仅仅是新型冠状病毒,还有精神上的病毒。</h3> <h3> 自疫情爆发后,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也随之而来。</h3><h3> 就比如说我朋友吧,因为不得不返程复工,她只好从有疫情确诊案例的某座城市前往工作城市。</h3><h3> 一路上安检、测体温、自觉向社区报备登记,而她也买好了足够的食物准备自行在家隔离十四天,可是物业竟派人去把她家的大门焊上了。</h3><h3> 朋友表示如果家里发生了一些危及人身安全的意外该怎么办,对方立马威胁如果不配合就拉去集中隔离……</h3><h3> 只因为她从一座有多例疫情确诊案例的城市回来。</h3><h3> 关于这件事,我很难去分析谁对谁错,似乎站在谁的角度上我都可以理解一点。</h3><h3> 理解物业或是周边邻居的恐惧,理解朋友自觉做了一切该做的事情后却遭受如此对待的心寒。</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歧视,是和病毒一起蔓延的。</b></h3><h3> 不难发现,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很多人对武汉人的歧视,对湖北人的歧视,甚至对外地人的歧视在不断增加,网络上不乏一些斥责咒骂之声。</h3><h3> 这大概就是除新型冠状病毒外最肆意的精神病毒——无法正视疫情。</h3><h3> 疫情不是那些被无辜感染的患者带来的,也不是武汉人带来的。</h3><h3> 病毒之迅猛,大家也都知道,想要自保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明白,面对疫情,独善其身绝不是有效方法。</h3> <h3> 今天看了一个新闻视频,一位五十岁的湖北货车司机在高速上流浪了近二十天,只能吃泡面,睡车里。</h3><h3> 这一切只因为他的湖北车牌,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口也不给下,只好一直在路上开着。</h3><h3> 被民警发现时他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身上的钱也已经花完,他哭着说“我唯一的奢望是,能有个地方让我停下来,好好地睡一觉,吃一口饭”。</h3><h3>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疫情不能回家,年夜饭也是在车里吃泡面,晚上睡觉冷了就发动车子取暖。</h3><h3> 白天开车时,他甚至会抽自己巴掌来防止犯困,就因为他说“不能害了别人”。</h3><h3>看着视频中他的脸,我感觉喉咙酸酸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h3><h3> 我们要防的明明是病毒,怎么很多时候防的却是湖北籍的人和车或是其他了呢。</h3><h3> 疫情中,众生皆苦,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高高挂起。</h3> <h3> 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需要做的是物理隔离,而不是心理隔离。</h3><h3> 疫区人民只是受害者,是倒霉版的你和我,不该遭受歧视。</h3><h3> 面对疫情,很多人同我一样高度关注,为前线捐款,为不公发声。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戴口罩、消毒、增强免疫力,保护好自己。</h3><h3>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歧视不排斥,不过度恐慌也不人云亦云,保护好他人。</h3><h3> 我承认自己也曾在疫情中感受过无力,而那位在病床上阅读的患者给了我一些力量和希望。</h3><h3> 他处之泰然的态度和对生的渴望,正是处在这场疫情边缘的我们应当保持的精神状态。</h3><h3> 苦难不应该被悲情化,去正视它,正视苦难里的每一个人才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br></h3> <h3> 这一次,疫情留给武汉人的不仅仅是病痛折磨,还有封城后的萧条回忆和那些我们无法感知到的情绪,就像心口上的一道伤口。</h3><h3> 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是我们从小就明白的道理。</h3><h3> 关心武汉人,关心疫区人民,关心普通人,也正是关心你自己。</h3><h3><b> 而我由衷地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那位患者可以在把书读完之前顺利出院,每个人摘下口罩后都能拥有最初的笑容。</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