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孟德龙</h3><h3>文字:孟德龙/部分据网络资讯</h3> <p class="ql-block">原名海参崴,现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现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趁中国和英法联军作战时,沙俄政府逼迫清政府于1860日11月14日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者”或“镇东府”。</p> <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我曾在绥芬河边防检查站服役了4年。我们每天从口岸站到边境线,对往返于两国之间货物交接所的铁路工作人员执行着护照检查及安全监护的任务。而那时正是中苏关系交恶最为严峻的年代,互相间不说是满怀敌意,也是充满警惕。</p><p class="ql-block">那时,每逢夏秋季节的早晨,绥芬河的山沟里就飘逸着雾和海腥味——都是从海参崴刮过来的。当地的老年人也常常讲起祖辈们”跑崴子”(小商贩)并娶回俄罗斯姑娘的故事,而当地颇多的“华俄混血儿”就是见证。这让我们对对面的海参崴充满好奇。可那时两国正是剑拔弩张的敌对关系,好奇也只能好奇了!</p><p class="ql-block">然而,四十年后,在千里迢迢恭贺转业后依然留在当地安家的老班长女儿新婚大喜之际,借机也满足了我曾经心驰神往的愿望,于是,在初秋的时节,从东宁口岸跨出国门——这是我带着夫人第一次出国。</p> <p class="ql-block">从东宁口岸到海参崴市区,大约230多公里。一进入海参崴市区,就被异域的风光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游览车上一路扫拍——</p> <h3>国际比赛跳水台</h3> <h3>岸边晨雾</h3> <p class="ql-block">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已成为仅次于黑海、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三旅游疗养胜地。利用山丘地形、临海的位置和大片森林的特点,经过总体规划设计,把这个滨海山城装扮得秀丽多姿,别具一格,环境幽美,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有良好的海滨浴场,每逢夏季,来自远东各地、西伯利亚、欧洲部分乃至外国的游客、疗养者成千上万。</p> <h3>这是乘游艇游览太平洋的画面——</h3> <h3>站在制高点可环顾全市风貌。</h3> <h3>跨海大桥</h3> <h3>乘车穿越跨海大桥。</h3> <p class="ql-block">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年吞吐量约1000万吨,其中国内运输量约400万吨,国外运输量约300万吨。港区结冰期约4个月,借助破冰船可全年通航。夏、秋两季多雾。北海航线的终点,远东区近海运输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符拉迪沃斯托克军事历史博物馆,坐落在船厂岸边,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在海上和陆上进行了殊死战斗,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战士,纪念广场中央常年燃烧着长明火,纪念广场的主体纪念物是C-56近卫军潜艇,这艘潜艇在二战中英勇善战,共击沉战舰十艘,重创四艘,立下汗马功劳。</p> <h3>凯旋门</h3> <h3>在俄罗斯,每一座城市都矗立着列宁的塑像。</h3> <h3>开放的军港</h3> <h3>东正教堂</h3> <h3>中心广场</h3> <h3>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按照俄罗斯17世纪的建筑风格,于1912年建成。</h3> <h3>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此,亦开始有海运路线由其往返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h3><h3>1903年起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达铁路线建成后,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苏联解体前,它是苏联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苏联解体后,仍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h3>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从海上运到苏联,1963年前,这种蒸汽机车一直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为纪念战争年代的铁路工人,1995年二战争胜利50周年之纪,设立了这座实物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旁有一个刻有9288的标志物,这是贯穿俄罗斯的大铁路东端终点的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p> <h3>火车站夜景</h3> <h3>太平洋上的帆影</h3> <h3>太平洋上飞驰的舟艇</h3> <h3>夜幕降临时的太平洋岸边风光</h3> <h3>夜色街景</h3> <h3>中国游客餐厅外</h3> <h3>港湾一角</h3> <h3>国营第一百货大楼</h3> <h3>百货大楼内的特色设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