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疫情期间“宅”在家幼儿饮食需注意</h3> <h3> 疫情期间,为保障幼儿安全和健康,阻断病毒传播,全市启动延期开学工作,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期宅在家中,容易出现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情况,而且活动量减少还会引起消化功能下降。特殊时期儿童饮食应该注意那些呢?</h3><h3><br></h3> <h3>一 饮食卫生</h3><h3> 新型冠装病毒对热敏感,所以不要给孩子们吃活禽野味,食物都要煮熟熟煮透(特别是肉蛋鱼等食物);在烹饪时,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切菜板、工具等都要分开使用,盛放工具也不要混用,家长在处理生食及熟食之间要认真洗手;做好饭菜后洗完手再去接触孩子;在使用餐具时,最好每人单独使用碗筷,用公筷分餐制;再给孩子喂食时,不要将大人吃过的食物给孩子吃,也不要直接用嘴吹凉食物喂孩子,避免唾液交叉传染;再给餐具消毒时,建议使用煮沸消毒30分钟以上。</h3> <h3>二 食物品种</h3><h3> 给孩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尤其各种青菜、水果、瘦肉、蛋、奶、鱼、豆制品等食物。若孩子食欲欠佳,就遵循少食多餐原则,进食半流食或流食类食物,比如牛奶、蔬菜粥、瘦肉粥、烂面条、面片汤、鸡蛋羹等好消化的食物。督促孩子多饮水,以白开水好,新鲜果汁蔬菜汁亦可,多排汗,多排尿。均衡饮食,保证大便通畅,加快身体新陈代谢。</h3> <h3>三 注意事项</h3><h3> 避免给孩子进食辛辣刺激性或重口味的食物,避免多食油炸高糖类食物,如油炸薯条,油炸鸡块,巧克力,奶油蛋糕等,此类食物易引起消化不良。</h3> <h3> 如果当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例如腹泻,呕吐,便秘,腹痛等情况,是否需要立刻去医院呢?在这个特殊时期,咱再来了解一下。</h3> <h3> 当孩子因为食物吃得太多或太渣而出现腹泻时,可先调整饮食,减少食物种类和量,尽可能进食粥、面条或烂软的米饭,蔬菜、肉沫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补充口服液盐,预防脱水;若患儿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尿量减少,大便带粘液及脓血等情况,需及时去医院就诊。</h3> <h3> 当孩子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时,家长需及时调整饮食,鼓励孩子多进食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新鲜的青菜和水果;多饮水;适当食用粗糙多渣的杂粮,如玉米、红薯等;不能因为贪玩而改变排便习惯,从而抑制便意。若大便超过3天未排,可酌情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h3> <h3> 当孩子进食过多或过快时,易出现呕吐或腹痛时的症状。家长需减少孩子进食的量,若呕吐频繁,可暂停进食2到3小时,可少量喝水,再逐渐过度到米汤,米粉粥等食物。若伴有发热、呕血、呕吐胆汁样物等表现,需立即就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