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路见西藏之二

瓜瓜

<h1><font color="#ff8a00">D5:<br>7月31日,星期三<br>玉树——通天河——勒巴沟——杂多<br></font></h1><h3><font color="#ff8a00"></font></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  通天河,长江上游,汇集长江南源当曲、北源楚尔玛河、正源沱沱河之后叫通天河,流出玉树后叫金沙江。<br>长江第一弯在丽江石鼓,曾经和金沙江三江并流了100多公里的澜沧江和怒江,受横断山脉压迫,往东南方向流出中国,雅鲁藏布江更是被横断山脉阻断,早早流出了中国,而金沙江正因为在石鼓大转弯,冲出横断山脉,在攀枝花接纳了雅砻江,之后在宜宾接纳岷江,然后正式改名长江,水面相对平缓很多,适合航运了,下游有段似乎又叫扬子江,懒得翻资料了。<br>我喜欢横断山脉,那里有原始森林和境内几乎所有的高山湖泊。据说忘了哪个朝代,有位地理方面的官员到三江并流地区考察,看到很多南北走向的群山,觉得很奇特,因为我国东面是海,西面是高原,地形上西高东低,像块大斜坡,山脉也自然一般是东西走向,那位官员就把这些南北走向的群山叫横断山,意思是阻断东西方向交通,后来又把川西和藏东南等地的一系列群山囊括进横断山脉,这也是我们从四川或者云南方向进藏艰难的原因,南北向的横断山脉横在那。<br>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阻断东西方向交通,但也让南边的印度洋暖气流由南至北毫无阻挡的进入横断山脉,带来充沛的雨水,在藏东南、三江并流地区、川西地区形成茂密原始森林和高山湖泊,生物种类也是多样化。卫藏地区1000多公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就几乎完全阻挡了南边的印度洋暖气流,在卫藏,森林和雨水是奢侈品。</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勒巴沟,一条小河流沿着这条沟流入通天河,当地居民郊游的好地方。我们看完通天河,沿着通天河走了段,然后转入这条沟,土路,好走,当地人一般走文成公主庙那个方向进沟里野炊什么的,那方向是油路,需要翻垭口,这边土路就很少车辆走。<br>  我们找个地方做午饭,树荫底下,天幕都不用拉,开开心心休息下。</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冲过河时把车牌冲掉了,跑出去一个多小时,下车休息才发现,又回头找车牌,水流挺急,沿着河边走来走去都没找到,后来有个郊游野炊的当地人拿着块车牌过来,问是不是我们的,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又激动又感谢,当地人都有捡车牌放好的良好习惯,点赞啊👍🏻</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h3> <h1>去杂多路上草原,花开的挺漂亮,就是有些远,不在路边。</h1><h3><br></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草原河流汇入澜沧江,从这开始到杂多,就沿着澜沧江边走。澜沧江在这边应该还是叫扎曲,到西藏昌都和条什么河流汇合后才叫澜沧江。</font></h1><h3></h3> <h1>路边一些壁画,有些漂亮。</h1><h3></h3> <h1>路上的牛羊,宝宝最喜欢了,相片也是她在车上拍。</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好多头衔的杂多县,和隔壁的西藏那曲(比如县)都是虫草主产区,也是虫草最好的地方。杂多有些偏僻,游客很少,但县城酒店和车辆相对比较多,都是收虫草的,很多酒店房间都有股酥油茶味😢😢,找了好几家酒店才住下来。<br>  长江南源当曲和澜沧江源头都是在杂多,两个源头也是相距不到10公里,澜沧江穿城而过。</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r>D6:<br>8月1日建军节,星期四<br>杂多——西藏贡日乡——巴青县——索县<br></font></h1><h3><font color="#ff8a00"></font></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  从海拔4000米左右的杂多县开上小垭口,然后一直在大约4500米海拔地方走,开始有段油路,之后都是土路,前面段还比较好走。<br>  这就是杂多挖虫草草原了,海拔4500米左右。</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图片左手这条路就是杂多去丁青县色扎乡的路,这条进藏路线在网络上叫杂多线,最近几年出现的一条进藏路线,也叫什么进藏第九条秘境路线等等。最开始我也是规划这条路线,后来咨询杂多县的虫草商,他们建议走贡日乡,直接出到巴青县了,比走色扎乡近好多,同时也说他们这边人都是走贡日这边。走贡日这边,网络上也有少量这方面记录,一般是认为路况比色扎那边差。刚好在网上找到一条轨迹,是19年5月份走的,附着些图片,感觉上那轨迹真实性比较高,也下载了那条轨迹导航,这些路线高德或者百度那些导航是找不到的,得用户外软件加轨迹的方式手动导航。<br></font></h1><h3><font color="#ff8a00"></font></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路边出现了条河流,看了下导航的卫星地图,哇,是当曲啊,长江南源哦,有些兴奋。</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长江源头河流,当然得去河滩走走,顺便捡块石头纪念下。</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美篇写到这,突然有些疑惑,按河流方向,右手的当曲得往左手的玉树方向流,然后知道左手的澜沧江是往右手的昌都方向流,这样两条河流不是得交汇?去翻出之前购买的纸质1米X1米的大比例分省地图,嗯,这条不是当曲,之前在旅途中,看的是卫星地图,这里离当曲源头也是很近,卫星地图没有标识这条河流,只标识了不远的当曲,因为卫星地图是提前只下载到18级,比例不大,当时把附近不远的当曲误认为是这条河流了,呵呵,一个美丽的误会😂😂实际当曲不是往杂多这方向流动,是往相反方向流往沱沱河镇。<br> 长线行程一般都习惯买好大比例的纸质分省地图带上,以前喜欢去广西玩,那时没导航,就得带上地图,有次甚至看着地图,从东兴的九龙潭漂流后,横穿十万大山过上思县,3小时左右没人烟,在深山老林里上上下下,路况也一般,走的都有些发毛。就一直养成了带上地图的习惯了,即使地图现在也没怎么使用,可就是觉得心里踏实。</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这段路况还可以。这条线路很少车,1小时大概能遇到几台车吧。到边界前也没什么人家,没牧民,没机会探访😃😃</font></h1><h3></h3> <h3>朝拜的藏民,这条路朝拜的不多,像这样跪拜着去的更少,徒步去的倒是遇到过几群。</h3> <h1><font color="#ff8a00">  这路线原来应该是比较难走,现在在修路,路面进行了一定平整,最主要是河流地方都铺设好简易桥梁。</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在修路项目部门口午餐,结果车边有条狗好凶,吓得我们都不敢下车,就在车上吃点干粮了。<br>  在网上买了些饼什么的,想到了藏区遇到小孩就派送,结果才到拉萨,就给我们自己吃完了,有些好吃😋😋在拉萨又买了些糖果什么的,也没怎么送出去过,主要是没怎么看到小孩。</font></h1><h3></h3> <h1>到达两省边界,正式进入西藏,边界有检查站,不给照相,悄悄拍了几张。</h1><h3></h3> <h1>看着这些车牌,这条路以前确实不好走。好几次过河,没铺设桥梁,确实难走。再次体现了捡车牌是这边的好传统😂</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巴青县满地泥水,下车都没个地方落脚,县城街道还遇到台摩托,从旁边个小斜坡突然下来,那摩托没刹车,边用脚撑地边溜下来,视线又被停路边的一排汽车挡住,到了才突然出来台摩托,幸好当时车速不快,精神也集中,猛打了把方向才躲过。给吓了下,干脆就到几十公里外的索县住了,晚餐自然要有酸菜鱼啊😛😛</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D7:<br>8月2日,星期五<br>索县——那曲——拉萨</font></h1><h3></h3> <h1>沿着317到那曲,然后青藏线到拉萨,都是草原路段,没多少景色,那曲到拉萨很多测速,开车累。</h1><h3></h3> <h3>到了拉萨是煮些粥,宝宝很喜欢住的地方,不停的拿手机照相又拍视频。宝宝没吃饱,带她去旁边街上吃串串香,味道还不错,那些串串最后竟然是称重计费,看来来拉萨的游客素质都比较高啊😂😂</h3> <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D8:<br></font><font color="#ff8a00">8月3日,星期六<br></font><font color="#ff8a00">拉萨休整。</font><font color="#ff8a00"><br></font><font color="#ff8a00"> 从杂多到拉萨的这两天时间,大致海拔在4200米至4700米,庆幸我们都没出现高反,始终困扰着我们的高反问题应该是过去了。我认为在玛曲到杂多的那几天时间,让我们在3000-4000这个海拔区间停留了足够长时间,是没出现高反的关键。<br></font><font color="#ff8a00"> 到高原地区,首先担心的是高反问题,我大概去过高原地区有7、8次了,我也很害怕高反,对高反也有自己认识,不一定对,可以参考下。<br></font><font color="#ff8a00"> 首先要理解,高反不是一种病,只是我们自身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我们从光明中突然走进比较暗的地方,眼睛瞳孔会变大,吸收更多光线,来适应较暗环境,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了。高反也是一样,我们平时血氧大概100左右,到了高原,血氧可能在85左右,这时,我们身体器官就会自动调节,来适应这种血氧降低的环境。当然,眼睛瞳孔是单个身体器官调整,比较简单,而血氧涉及身体很多的器官,更加复杂,在多器官一起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器官功能混乱,这就是高反了,当器官混乱结束,那高反也就消失。如果器官混乱严重,甚至诱发身体隐藏的某些疾病,那就要及时到医院医治。<br></font><font color="#ff8a00"> 所以对高反,我们不要太过害怕,即使高反了,依靠自身系统调节,一般都是可以克服的,但也不要轻视,要做好出现特别情况的紧急应对准备。我个人觉得,从云南或四川进藏,一般不会高反,因为海拔高度起起伏伏,身体有充分时间来调节适应,即使高反也是比较轻微。青藏线就不同,是突然上到高海拔,然后一直停留,第一次走青藏线,半天时间从2000多海拔上到4500以上,很快就严重高反,在沱沱河镇住的那晚,痛不欲生啊,想着都怕。<br></font><font color="#ff8a00"> 我们这次准备的应付高反的物资,大家可以参考。<br></font><font color="#ff8a00"> 1、氧气2箱72瓶,每瓶可以连续吸15分钟左右。因为线路开始是计划在巴青去萨普冰川,那里交通不方便,海拔也高,要住一晚,线路的早期就到那样地方,得准备好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提供2人10小时的氧气,支撑到大医院。后来看到路况实在差,SUV去有些困难,就取消那行程。<br></font><font color="#ff8a00"> 2、血氧仪。测量方便,我们开始那些天,有事没事都测上一下。通过血氧度也是大致可以判断是否高反,在阿里普兰县,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也是首先测血氧,宝宝的是91,医生就知道不是高反了,那医院用的血氧仪还是和我们的同款。<br></font><font color="#ff8a00"> 3、简单一些药物,有应对高反头痛的药和每天冲喝的葡萄糖粉,15元一大包的那种,小熊妹还给了两排医院用的那种高浓度葡萄糖液,大致效果都差不多吧,可以轻微缓解高反。<br></font><font color="#ff8a00"> 网络上很多高反土方,包括提前喝红景天什么的,我个人觉得那些都是起个心理作用吧,对高反有正确认识,根据线路评估高反风险,做好应对措施,高反也不必要太害怕。顺便说下,网路也流传着一种高反时可以医治的药物,叫高原安,据说是西藏军队医院研制,在拉萨某些地方和网上可购买。我了解了下,据说那种药可能副作用大,反正是没通过临床,没有生产批号的,所以建议谨慎。</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1><font color="#ff8a00">  早上宝宝睡懒觉,我们4人先去布达拉宫转转,觉得有些冷,回去穿件衣服,顺便带宝宝出来,他们3个去大昭寺转转。<br>  和宝宝吃牛排,然后再去布达拉宫转转。现在没有藏民挑着木桶满街卖酸奶了,但布达拉宫旁边店铺卖的酸奶还是那个味,超赞啊!所以说,到了拉萨,必须到布达拉宫,不为打卡留影,只为尝试旁边卖的酸奶。</font></h1><h3></h3> <h1>晚上买了牦牛肉回房间煮,味道很浓,也好吃。</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D9:<br>8月4日,星期日<br>拉萨——羊卓雍措——江孜县——康马县</font></h1><h3></h3> <h1>羊卓雍措,三大圣湖之一,也不用多说了。可能是昨天早上出去时有点冷着,今天有些感冒了,一路上也是没什么精神。</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路边一条冰川,有些车辆停在路边,同伴以为是网红点卡若拉冰川,自然是得去看。我有些感冒,没力气走,就和宝宝在后面逛逛,就是有些奇怪,卡若拉冰川不是在公路边的么?怎么还要走2公里左右的。实际卡若拉冰川就是在公路旁边,离这很近,有栈道去,要门票,我们没买票,车都不让停,想照张相都不行,那就算了。</font></h1><h3></h3> <h1>路边开始出现青稞、油菜花等农作物了。</h1><h3></h3> <h1>  康马县一间酒店,不错,过几天有个印度访问团要入住,自带厨师和食物,酒店就准备好台椅厨房等,我们先借用下,去市场买只鸡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宝宝开始不舒服,精神很差,有些担心。</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D10:<br>8月5日,星期一<br>康马县——亚东沟——亚东</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r>  今天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大裂缝亚东峡谷,横穿过喜马拉雅山脉,从海拔4500下降到2000多。早上有些小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完全被雾遮住,什么都看不到,经过多庆措时,天昏暗毛毛雨,大家都懒得下车,更里面的几个措,也懒得去了,直奔亚东。可能受洞朗事件影响,去亚东的路况很好,修好没多久。</font></h1><h3></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  亚东峡谷,喜马拉雅山脉大裂缝。绵延上千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有5条沟,分别是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这5条沟把喜马拉雅山脉割裂开。正因为这几条沟,南边印度洋暖气流可以从这几条沟溜进来,在日喀则地区形成西藏粮仓,这些溜进来的暖气流再往北,就被西藏中部东西走向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挡住,在另一边的阿里和那曲地区形成羌塘高原。</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亚东河穿城而过。亚东鲑鱼,亚东第一大宝,好像列为保护了,那就不能说这两条鱼晚上被我们炖了,就给大家看看,认识下亚东鲑鱼😂😂</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宝宝还是不舒服,下午到了亚东,宝宝在房间休息,我留下陪宝宝,听酒店老板讲2017年洞朗事件的故事,他们3个去边贸市场转。亚东县城离洞朗不远,受2017年洞朗事件影响,边贸很少。</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br>D11:<br>8月6日,星期二<br>亚东——康布温泉——岗巴县<br><br><br>  之前问酒店老板去岗巴县的道路,老板是建议原路返回,中途再转向岗巴县,问峡谷对面的路况,说路况好,就是路小,会车难。不想走重复路,就走了来时对面这条小路。大概4米路面吧,慢点或者借用路肩,会车还是没问题。<br>  从2000多米的亚东,再次回到45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清晨的亚东峡谷很舒服,这样的峡谷景色,南方人应该见得多了。</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康布温泉,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一处温泉,海拔4400米,藏经上都有记载。共有13处泉眼,每处泉眼盖了栋小楼,泉眼做个水池,池子不大,泉眼出来的水和池子出去的水平衡,水质清澈。泉眼出来的水温大概40来度,刚好适合,不用加任何冷水调温,非常棒,可能再没机会泡到这样好的温泉了,20元门票,非常推荐,<br>  附近藏民是带着被褥来,泡累了就上来睡觉,睡醒又继续泡,真是泡足一整天。走进几间屋子,都有好多藏民,忘了看眼他们是穿着什么衣服下去泡的,或者不穿衣服?泳衣肯定不可能了。我们找了间屋子,没有人,然后我和老胡就下去泡,小玲和三姨没带泳衣,就只能泡泡脚咯,宝宝无精打采在旁边看实体书,好像是七宗罪。</font></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从拉萨去珠峰,一般都是走219,我们选择走岗巴——定结——定日这条线,贴近喜马拉雅北麓走,雪山就在旁边。这条路以前不好走,路是刚修好的,全程油路,真好运。</font></h1><h3></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  雪山就在旁边,很少车辆,路况好,随便跑,没有比这更好的自驾路线了。8月是雨季,虽然不下雨,云多,遮住雪山,不是看雪山季节。宝宝精神越来越差,早早在岗巴住下了。岗巴交通不方便,没鱼拉进来,晚上吃岗巴羊,西藏最出名的羊就是岗巴羊,觉得不咋地,羊还得看新疆啊。</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