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鉴于目前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确施策”的要求。落实省委“五严五防”“七个一律”重要举措,坚持“防控结合、杜绝感染、保障教学”的方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疫情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零感染”。</h3><h3>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全市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场所,现将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开发拓展,同步到线上进行实践活动,保证大同市中小学生在疫情假期期间足不出户,丰富假期,拓展新知,创新创造!依托基地十大场馆,五色课程体系将分类上线适合“互联网+实践教育”的新课程。</h3> <h1> 第一课 明长城</h1><h3></h3><h3>明长城及它的历史意义</h3><h3>一、军事意义:</h3><h3>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h3><h3>二、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影响:</h3><h3>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利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h3><h3>三、对民族经济贸易的影响:</h3><h3>长城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h3> <h3> 明长城为古长城大同段遗址。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h3><h3> 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h3><h3> 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人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而进人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据现存长城实测,外长城分别由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天镇县境,在新平乐村与西路长城相交。天镇境内长城约105华里。存黄土夯筑的墩台61座。由天镇水磨口向西3里进人阳高县十九墩村界,至镇边堡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区境。阳高境内长城计100余里,现存夯土墩台119座。从阳高镇边堡向西约8华里进人大同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另一条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人左云界,这道长城当地人称“二道边”。南北两道长城共210华里。长城由大同砖楼向南进人左云县保安堡地界,至二十边向西北出左云进人右玉县界。长城在左云境内长约86华里。</h3><h3> </h3> <h3> 以上这段长城在大同市境内约长501华里。大同市、浑源、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属内长城。浑源境内计160华里,灵丘境内长约190华里。明内、外长城在大同境内总长为800多华里。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地段。登方山,越长城,攀堡台,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堆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br></h3><h3><br></h3><h3></h3> <h3> 新荣境内长城有两条,是明代大同北部重要的两道防线,总长219华里。</h3><h3> 其中外长城长153华里,内长城长66华里,沿边筑烽台350多外,护边城堡10座,马市交易堡一座(四城堡),设口五个分别为:镇川口、得胜口、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h3><h3> 沿内长城有著名的“边墙五堡”分别是: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镇河堡。新荣长城最有特色的就是从得胜堡到宏赐堡之间的一段长城,被誉为“紫塞长城”。</h3> <h1> 第二课 探寻得胜堡</h1><h3></h3> <h3> 同学们,大家好!咱们此次研学的目的地是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的得胜堡,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 得胜口明初始建,同时在关口南建有得胜堡。接下来大家看一下下面的详细介绍。</h3> <h1>人文历史</h1><h3></h3><h3> 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距市区40公里。</h3><h3> 该堡先为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嘉靖二十八年(1549)宏赐堡参将移驻此堡。今堡城包砖多被拆走,保存有砖砌券拱南关门。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二大字,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关门里亦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二大字。门洞内东西侧墙壁各嵌有石碑一块,西墙碑风化严重,字不可辨,东墙碑字迹清晰完整,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扩修得胜堡记事碑。</h3> <h1>长城防御体系</h1><h3></h3><h3> 得胜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严密的防御体系。得胜口关在得胜堡北面,位于长城上,北边是马市。镇羌堡位于得胜堡东北2里的镇羌堡村,长城以内,东拒饮马河,嘉靖24年建。四城堡,又称市场堡,位于得胜堡北部,同样在长城内,是历史上的马市之一。得胜口长城向西连接拒墙堡,向东过饮马后后向南一段后向东往镇川口而去。得胜堡东南饮马河西岸长城第一个敌台旁修有羊马城(修有墙壁的土围子),《图文长城——山西卷》作者李少文老师富有诗意地命名其为“巡河堡”,但此建筑实际上只是一个墩院,或者称为坞壁,其级别不能作为城堡。</h3> <h3>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关于赞美得胜堡的诗句,是我曾经的一位导师所作。</h3><h1> 得胜堡诗三首</h1><h3></h3><h3>作者:任秀慧</h3><h3>旗展云舒逢盛世,</h3><h3>开年再续边塞缘。</h3><h3>得天独厚存古迹,</h3><h3>胜景重迎万人集。</h3><h3><br></h3><h3>幸传隆庆议和典,</h3><h3>福泽古堡百家欢。</h3><h3>新颜旧貌交相映,</h3><h3>荣耀三晋誉九州。</h3><h3><br></h3><h3>和顺福地祥瑞天,</h3><h3>谐歌高奏玉皇阁。</h3><h3>中有长城一脉连,</h3><h3>国强民富普天贺。</h3> <h1>门楼风格</h1><h3></h3><h3> 门楼东西两侧为厚实的黄褐色土墙,尤其东侧墙体棱角分明,十分齐整。门楼砌砖有修补痕迹,门洞上的砖雕图案精巧。门楣上额匾阴刻“保障”二字,门里匾额阴刻“得胜”二字。</h3><h3> 登上门楼,放眼望去,四边堡墙轮廓完整,墙体规整。墙外田野辽阔,墙内房舍成片。一条大街从南门向北延伸,穿过一座砖箍方台,方台下有门洞,台上曾建玉皇阁。《新荣区文史资料》(第六辑)称,得胜堡原有阁楼4座,分别为南城阁、日菩萨阁、玉皇阁、神武阁。得胜堡南门为万历年间扩修时所开,门外原有瓮城,瓮城向东开门;出瓮城为月城,月城向南开门,南城阁建在月城门楼之上。如今,四座阁楼及瓮城、月城均已不存。</h3><h3>黎中辅《大同县志》载:“堡方二里,高三仞,厚二仞余,门楼二,明嘉靖十八年筑。”据《新荣区文史资料》(第六辑)介绍,嘉靖十八年(1538年)修筑时叫“绥虏堡”,万历二年(1574)包砖,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进一步扩修,堡名改为得胜堡。重修的得胜堡外墙一律下砌石头,上为砖包。堡墙设敌台18个,各置千斤铜炮一门,称“二将军”;瓮城墙上置千斤铜炮一门,称“大将军”;堡墙上女墙跺口各置二百斤重“千腿”铁炮一门。墙四角筑角楼,东墙正中筑钟楼。</h3> <h1>文人典故</h1><h3></h3><h3> 得胜堡以北1公里即是得胜口,是连接口里口外的重要关口。</h3><h3> 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据李大钧、李大宏合著《大同晋商》介绍,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在得胜堡举行隆重敕封仪式,封蒙古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又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五年(1577年),又在长城沿线新平堡、助马堡等地设10个互市点,马市数十年高度繁荣,推动了明代晋商的兴起。</h3><h3> 正如诗人李杜诗所言:“天王有道边城静,上相先谋马市开”。马市的开辟是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由战争到和平的转折点,民族干戈化玉帛,蒙汉民族文化由此走向融合。</h3> <h1> (注:部分照片由名师吴彦春拍摄)</h1><h3></h3> <h3> 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h3><h3>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h3> <h3> 此次的居家研学就到此结束啦,希望同学们会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在当前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做到不外出,不集会,戴口罩,勤洗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h3><h3> 温馨提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