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武汉撤侨纪实(二)

Sheena (余粵萍)

登机口—15 小时的马拉松 <p>我们一路畅通地进入天河机场,几乎没费吹灰之力,自动扫车牌就放行了,除了这张撤侨通行证,要归功于湖北高速公路的先进系统管理。</p><p><br></p><p>来到天河机场出发处,映入眼帘的是屈指可数的送行车辆和稀稀疏疏的乘客,这与昔日车辆穿棱,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走进候机大厅,只见每人戴着大口罩,圆的,方的,贴面的,凸显的,应有尽有;还有一些戴着帽子和墨镜,包裹严实,形状各异,俨然是一场化妆舞会的角逐,连我们熟悉的朋友近在咫尺找了几圈也没认出来。在疫情严重的武汉而且危机四伏的机场内,谁敢掉以轻心不严加防护呢?</p><p><br></p> <p>武汉封市,停运了所有公交车,地铁及出租车。天河机场也几乎停飞了所有国内外的航班,除了几架撤侨机。停飞后的机场,餐厅和礼品店闭门休市,自动售货机里的饮料和食物也被滞留在机场的乘客洗劫一空。机场仅有一处服务台出售极有限的食品。食品</p> <p>来到美国撤侨集合处,大约下午六点左右,已有三百多人聚集在此了。这些都是通过自己申请,美大使馆审核并通报中国政府后批准的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原通知十点左右起飞的,但怎么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也没有一点关于航班的信息,哪家航空公司,航班号,起飞时间,飞到美国什么地方,似乎都是个谜。焦急的人群开始拖着行李箱涌向托运行李处,一会儿一条长龙宛然出现。</p><p><br></p><p>时钟嘀嗒嘀嗒地过了十点,终于听说二架撤侨飞机到了,通知大家坐回原地等待,不要排队托运行李,然后又没有下文了。又饥又渴又焦躁的人们再也不顾病毒感染的危险,摘掉口罩,大口吃喝起自备的干粮和饮料来。还好,使馆事先提醒每位带好水和干粮以备不时之需。</p><p><br></p><p><br></p> <p>已是午夜时分,机场显得更加冷清。仿佛只有大厅显示牌的LED灯光,能给寂静冷凝的空气带来一点温暖。飞中东的,欧洲的,蒙古的,最后一班是凌晨3点的K4375, 这应该是飞美国的吧!</p><p><br></p><p>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登机,而无可奈何地傻等在机场。直到凌晨三点,终于盼到中方人员拿着特别的卫生检疫表和出境表让我们填写,并按姓氏顺序把名单上的350人分配到二架飞机上。A至L第一架,M至Z第二架。可这个分排法,硬生生地把一家人分拆到二架飞机上,给那些带小孩的家庭造成大问题。按说调换一下有什么不容易的?错了,这个名单及每步具体操作都需中美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协调同意后才能行动。</p><p><br></p><p>开始排队发登机牌了,太兴奋啦!这个临时制作的特别登机牌,没有姓名,没有航空公司,没有起飞时间,没有到达地点,唯一有的是护照号码和按姓氏次序编的座位号,当然你必须在大使馆的花名册上。</p><p><br></p><p><br></p> <p>查体温,核身份,交表格,运行李,出海关,过安检,机场工作人员个个身穿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我们可谓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来到登机口。</p> <p>美国国家院工作人员在登机口接管了我们,再次审核名单及护照,给每人右手腕套上一个蓝色纸环,写上登机牌上的座位号,测体温并记在纸环上。这个纸环直到目的地就是我们身份的代言人。</p><p><br></p><p>在上飞机前,我们被叫两次排队,清点人数不下五次。他们数数的举动看起来有点滑稽,但那种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确实让人敬佩。他们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名单上的每一位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乘上这趟飞机回家。</p><p><br></p><p>5日上午9点,经过15小时的马拉松,我们终于在武汉天河机场,登上了这架神秘的回美撤侨飞机,开始了这次越洋冒险旅程。</p><p><br></p><p>待续</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