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鸟的故事

宋明琨

<h1><b>  近几年,我留意观察纪录自家及周边生态环境变化的物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的生态环境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改善,人与野生动物的距离逐渐缩短,逐渐和谐。我与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多种鸟类来我们住宅楼周围的茂密树林中栖息,那时清晨的鸟鸣声清脆悦耳,像民乐演奏把人吵醒;一种白头鸟喜欢秋天来吃我们花盆栽培的金桔果子,冬天来吃我们阳台晾晒的腊肉香肠;春夏之交鸟儿来我家筑巢孵化。以下记录的是近几年鸟类动物来咱家筑巢繁衍的故事。</b></h1> <h1><b>一、 2011年4月,斑鸠来家繁衍的美好时光。</b></h1> <h3>  2011年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在家窗户拍摄的户外树上一对斑鸠过夜的照片。</h3> <h3>我在沙坪坝住宅一窗户的外景。</h3> <h3> 斑鸠来家繁衍的环境,一对斑鸠在2011年4月初,在我家书房外的这个窗户花架上的空调压缩机下面靠墙的花盆上筑巢。</h3> <h3>  2011年4月5日,这天早上突然发现我家书房窗户外的花架上,靠墙边一盆芦荟植物上住进了一只斑鸠,这是一种珠颈斑鸠。估计是二天前筑的巢,正好在空调外机下面可避风遮雨。斑鸠在筑巢时还叼来了一只塑料袋放在窝边准备下雨使用。第二天早上开窗就看见窝里斑鸠下了一个蛋。</h3> <h3>  </h3><h3> 2011年4月10日,近距离拍摄时斑鸠飞走了,发现窝里又多了一个蛋,比第一个蛋要大一点,约为2.3cmX2.8cm。刚产下的蛋比较透亮。</h3> <h3>  2011年4月13日,连续几天两只斑鸠夫妻轮换昼夜孵化鸟蛋,后来发现多数时间是雄性斑鸠在孵化。</h3> <h3> 2011年4月18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孵化,斑鸠蛋的颜色已发生了变化,不那么透亮了,说明蛋里斑鸠的胚胎在逐渐发育成雏鸟。</h3> <h3>  2011年4月23日,连续几天两只斑鸠夫妻轮换昼夜孵化鸟蛋,后来发现多数时间是雄性斑鸠在孵化。</h3> <h3>  2011年4月25日,二只雏鸟全身绒毛,左边是第一个蛋孵出的,要小点。但是没有看到蛋壳,估计是被亲鸟(大斑鸠的统称)吃了。</h3> <h3>2011年4月25日,母斑鸠呵护着小斑鸠。</h3> <h3>  2011年5月1日,亲鸟守护雏鸟。</h3> <h3>  2011年5月3日,雏鸟长的更大了,两个雏鸟已挤满了鸟巢。</h3> <h3>  2011年5月3日,亲鸟每天上午九点多钟和中午一点多钟给雏鸟喂食。</h3><h3> </h3> <h3> 经观察,斑鸠父母每天二次轮流出去采食后回来喂小斑鸠,小斑鸠的嘴插入大斑鸠的嘴里。大斑鸠也称为亲鸟,到树上或地面觅食植物的种子及少量昆虫等经嗉囊消化后制造出一种黄色的粒状食物,叫“鸽乳”,喂给雏鸟。</h3> <h3> 这是斑鸠“妈妈” 采食回来,给宝宝喂食的视频。</h3> <h3>  2011年5月3日,由于两个雏鸟就装满了鸟巢,大斑鸠只好站在窝边的植物上,放心的守护着雏鸟。</h3> <h3>  2011年5月3日,亲鸟喂食后嘴上还残留有黄色的“鸽乳”,注视着周围动静。</h3> <h3>  2011年5月3日,雏鸟长的更大了,两个雏鸟已挤满了鸟巢。</h3> <h3>  2011年5月4日,亲鸟喂完“鸽乳”后。</h3> <h3>  2011年5月4日,亲鸟出去采食后,两只雏鸟在嬉戏。<br></h3><h3><br></h3> <h3>  2011年5月4日,亲鸟出去采食后,两只雏鸟嬉戏累了静静的休息。</h3> <h3>  2011年5月5日,斑鸠爸爸来了的“全家福”。</h3> <h3>  2011年5月5日,两只雏鸟长的更大了,鸟身已超出了鸟巢。</h3><h3><br></h3><h3><br></h3><h3><br></h3> <h3> 2011年5月5日18:22拍摄,斑鸠妈妈回来了的“全家福”。</h3> <h3>2011年5月5日,斑鸠妈妈回来了的“全家福”。</h3> <h3> 2011年5月6日,小斑鸠兄弟俩静静地呆在窝里。</h3> <h3> 2011年5月6日,雏鸟吃饱后,老大展翅练习飞翔。</h3> <h3> 2011年5月6日15:01拍摄,斑鸠妈妈又回来了,另一只小斑鸠躲在亲鸟的身子下,斑鸠妈妈似乎在对老大说,你应该出去闯荡了。到17:30,雏鸟老大飞走了,勇敢地闯荡江湖去了。</h3> <h3> 2011年5月7日8:27拍摄,亲鸟就在巢外约3米远的树上呼叫,就是不去喂幼鸟。</h3> <h3> 2011年5月7日14:10拍摄,幼鸟一天未进食了,似乎感觉有些饿了,试着飞翔,但它胆小不敢出巢,只有忍受饥饿了。</h3> <h3>  2011年5月7日19:02拍摄,小斑鸠父母就是不来喂食,双双在巢外约80米的树上监视着它,似乎是说,你该出巢自立了。</h3> <h3> 2011年5月8日8:08,这只幼鸟昨晚又只身过了一夜,我们看它可伶,给它食物又不吃。8:10在我的帮助下,终于飞出巢,到大自然中去了。</h3> <h3> 2011年5月8日8:11拍摄,鸟飞巢空,只留下了一片鸟粪和美好的回忆</h3> <h1>  这是当时重庆商报对这事的报道。</h1><p><br></p> <h1><b>二、2012.4.22 麻雀孵化</b></h1> <h3>  2012年4月22日,大学城虎溪花园一楼顶上菜地里麻雀孵化的一窝雏鸟,个个张口待食!</h3> <h1></h1><h1><b>三、2015.5 鸽子孵化</b></h1> <h3>  2015年5月9日,重庆大学城虎溪花园四栋某单元九层楼,我家入户花园一间房未装空调压缩机的位置,估计五一节前野鸽子就在里面安家了,铺窝下蛋,这是鸽子的生态环境照片。</h3> <h3>  2015年5月9日,野鸽子几天前在里面下了二个蛋,看这蛋的颜色,估计有一个星期了。</h3> <h3> 2015年5月9日,这只野鸽子正在孵化。鸽子不如斑鸠大方,比较怕人,一听见声音就飞出去了。加之墙壁上有木质百叶片栅栏隔着,照像很不方便。</h3> <h3>  2015年5月15日,一个星期后,二只小鸽子已经孵化出来,估计有二三天了,一大一小,好可爱啊!</h3> <h3> 2015年5月22日,破壳约十天后的小鸽子,绒毛颜色不那么鲜艳了,并且可以看出小鸽子先天不足,瘦小有点无精打彩。</h3> <h3>  2015年6月11日,出壳约二十天后的幼鸽,仍是一大一小。</h3> <h3> 2015年6月11日,出壳约20天后的幼鸽,仍是一大一小。</h3> <h3> 2015年6月19日,黑色的大鸽子已经出巢,回归大自然了,出世40天后先天不足的小鸽子夭折,也可能是病死 ,有几天了,尸体发硬。因为我们没有住在那里,一个星期才去一次,可能死了几天了1。赶快消毒后,把鸟尸弄出来埋到外面的土里。把里面的鸽子粪也陶出来处理掉,原地打扫干净并消毒。</h3> <h3> 2015年6月19日,小鸽子夭折,兄长大鸽子不愿离去,守护在窗前,有义气有感情。</h3> <h3> 2015年6月19日,夭折的鸽子家族在此盘旋不愿离去。</h3> <h3><b>四、2016年 4月 黑八孵化</b></h3> <h3>  2016年4月23日,在重庆沙坪坝重大C 区住宅楼的窗台花架上,黑八在一只塑料桶里筑巢下了五个蛋,中景图片,能看到部分环境。</h3> <h3> 2016年4月23日,在重庆沙坪坝重大C 区住宅楼的窗台花架上,黑八在一只塑料桶里筑巢下了五个蛋,特写镜头,能看清黑八蛋上的花纹。</h3> <h3> 2016年4月27日,黑八在塑料桶的窝里孵化五个蛋。黑八鸟比较怕人,发觉稍有惊动立即飞离。</h3> <h3> 2016年4月27日,黑八在塑料桶的窝里孵化五个蛋。换了个身位,非常警惕。</h3> <h3>  2016年4月27日,黑八在塑料桶的窝里孵化五个蛋,下午又换了个位置,非常警觉。</h3> <h3> 2016年4月27日,黑八在塑料桶的窝里孵化五个蛋。半夜用闪光灯拍摄,可能惊动了它。第二天就不见了黑八的踪影,从此黑八就拜拜了,五个黑八卵也完蛋啦,只好作了肥料。这窝黑八孵化繁衍失败,主要是因我拍照打扰它造成的,应负主要责任。</h3> <h1><b>五、 2016年5月 鸽子孵化</b></h1> <h3> 2016年4月30日,仍然是大学城虎溪花园的我家,还是原来地方,今年野鸽子又来铺窝下蛋了,还是下了二个蛋,估计鸽子已孵化几天了,鸽蛋已不怎么透亮了。</h3> <h3>  2016 年 5 月13 日,我们还是一个星期才上去一次,没有住那里,近半个月时间,二只小鸽子就孵化出来了,看样子这对雏鸽发育正常。</h3> <h3> 2016 年 5 月13 日 ,我们一开窗户,里面的大鸽子马上就飞出去了,飞到对面的楼上远视着我们。</h3><h3><br></h3> <h3> 2016 年 5 月21日 ,又隔一个星期后去看它,碰到大鸽子正飞离栅栏。</h3> <h3> 2016 年 5 月21日,一个星期后的鸽子生长状况。</h3> <h3> 2016 年 5 月27日,又一个星期后的鸽子生长状况。</h3> <h3> 2016 年 6 月3 日,又一个星期后的鸽子生长状况。</h3> <h3> 2016 年 6 月8日,又一个星期后的鸽子生长状况。</h3> <h3> 2016 年 6 月8日,又一个星期后的鸽子生长状况。</h3> <h3> 2016 年 6 月12日,幼鸽出巢后的鸽子空窝。</h3> <h1><b>六、2019年1月 黑天鹅</b></h1><h3>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数年来坚持人工养殖黑天鹅,在缙湖和云湖中搭建鹅屋,配备专人饲养和管理,为黑天鹅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有二只黑天鹅从2019年1月开始,已陆续数次成功孵化繁衍后代。</h3> <h3>  2019年2月3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缙湖,黑天鹅和鸭子形影不离,给校园增添了生气。</h3> <h3> 2014年在缙湖修建的鹅房。</h3> <h3> 2018年在云湖修建的鹅屋。</h3> <h3> 2019年2月3日,缙湖和云湖中时常有野鸭子出没。</h3> <h3> 2019年2月3日,市民在虎溪校区缙湖观赏黑天鹅。</h3> <h3> 2019年2月3日,市民在虎溪校区缙湖岸边与黑天鹅零距离接触。</h3> <h1><b> </b></h1><h1><b><br></b></h1><h1><b> 黑天鹅第一窝孵化</b></h1> <h3> 2019年1月上旬,重大虎溪校区的一只黑天鹅在图书馆前的荷塘中筑巢产下四个蛋,并且于14日成功孵化出一只幼鹅,窝里还有一个报废的蛋,一个蛋掉入水中,一个蛋送到有关部门人工孵化失败。</h3> <h3> 2019年1月28日,雌雄黑天鹅守护着刚出世不久的幼鹅。</h3> <h3> 2019年1月28日,雌雄黑天鹅守护着刚出世不久的幼鹅。</h3> <h3>  2019年2月3日,黑天鹅妈妈高兴地在窝里展翅迎接出去游玩归来的幼鹅。</h3> <h3> 2019年2月3日,黑天鹅妈妈在水塘里训练小天鹅的生存技能。</h3> <h3> 2019年2月3日,黑天鹅父母带着这个第一窝的“独生子”、“幸运儿” 在水塘里游玩。</h3> <h3> 2019年2月3日,黑天鹅父母带着这个第一窝的“独生子”、“幸运儿” 在塘里觅食、游玩。</h3> <h3><br></h3><h3><br></h3><h3><br></h3><h1><b> 黑天鹅第二窝孵化</b></h1> <h3> 2019年4月12日,还是在这个水塘里,还是这对黑天鹅“夫妻”,三天前又孵化出4只小天鹅,这次成功率100% ,黑天鹅妈妈阿护着可爱的小天鹅。</h3> <h3> 2019年4月12日,黑天鹅“全家福”,窝里是黑天鹅“妈妈”和四只幼鹅,水里左边是黑天鹅“爸爸”,右下是上一窝的“独子”。</h3> <h3>  2019年4月12日,黑天鹅全家共进“早餐”,在水塘里吃工人刚丢的菜叶。</h3> <h3> 2019年4月12日,黑天鹅一家“早餐”后,在水塘里畅游。</h3> <h3> 2019年4月12日,黑天鹅一家“早餐”后,在水塘里畅游。</h3> <h3> 2019年7月7日,三个月后黑天鹅一家在云湖岸边觅食、游玩,小天鹅长大了。请仔细瞧,照片左上远处是黑天鹅“父母”,中间四个是小天鹅,右下这只黑天鹅是第一窝的“独子”,也算是这家的长子,它们配合得很好。</h3> <h3> 2019年7月7日,天下着雨,雨点打在水面溅起波纹,黑天鹅一家在云湖觅食、游玩。“长子”呆在远处站岗执勤。</h3> <h3>  2019年7月7日,黑天鹅一家畅游云湖。黑天鹅“父母”带领全家游向远方,中间四个是宝贝小天鹅,最后老大“长子”收尾、压阵,你看它们安排组织得多好!</h3><h3> </h3> <h3>  不幸的是,这个“长子”(上图右下这个大点的黑天鹅)今年春节前夕被狗咬死,1月19日中午,我还在校园里缙湖边的马路上驾车为它让过路;不久它的那四只黑天鹅“兄弟”也飞离虎溪校区(上图左上和中间这4只麻的黑天鹅,还没有长大颜色还没变黑)。2019年7月7日拍摄。</h3> <h3> 后来单位又去找回来二只黑天鹅(上图),现在已经长大了,羽毛也变黑了,嘴壳也变成红澄色了。图片2020年2月13日拍摄。</h3> <h3><br></h3><h3><br></h3><h3><br></h3><h1><b> 黑天鹅第三窝孵化</b></h1> <p>  2020年1月中旬,还是那对黑天鹅“老夫妻”又繁殖了一窝,产下四个蛋成功孵化出三只幼鹅,拍照时快满月了,黑天鹅“父母”在水塘里训练幼鹅的觅食能力。</p> <h3>  2020年2月13日,这一家黑天鹅上午在水塘里玩腻了,下午爬上岸到草坪里玩耍觅食。</h3> <h3> 2020年2月13日,对这窝小黑天鹅,学校倍加爱护,专门安排有保安24小时值守。</h3> <h3>  2020年2月13日,执勤保安跟着黑天鹅转移。</h3> <h3>  2020年2月13日,执勤保安阻止黑天鹅往远处跑。</h3> <h3> 2020年2月13日,黑天鹅一家往水塘里移动。</h3> <h3> 这二只老黑天鹅在这水塘里繁殖了三窝(代)共八只黑天鹅了。它们进入水里如鱼得水,自由自在。</h3> <h3>  2020年2月13日下午,游荡在回家路上。</h3> <h3>  这就是他们的家(窝),窝里还有一只孵化失败的蛋,晚上它们才回窝,白天有一只乌龟值守。</h3> <h1><b> </b></h1><h1><b> 后 记</b></h1><h3><b> 无数事实证明,保护野生动物,可以促使生态平衡,也许可能避免灾难。本集作品为纪念世界爱鸟日(4月1日),因新冠病毒疫情而提前制作发布。</b></h3><h3><b> END </b></h3><h3><b> 宋明琨摄影制作</b></h3><h3><b> 2020.02</b></h3><h3><b> </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