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鳊鱼溪石刻--楚蜀鸿沟

神农溪国旅(张家顺)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常常有一种冲动,想写写家乡的记忆!儿时游子们返乡归,不忘初心,风雨兼程,相聚胜谈,阅步石刻,勾勒出家乡美好的记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巫峡长54公里,自巫峡(门扇峡)至鳊鱼溪25公里属巴东县管辖,在巫峡中铁棺峡北岸(鳊鱼溪东岸)的一道悬壁上,镌刻着“楚蜀鸿沟”四个大字,这是我的同乡朋友相约相聚之处。这是湖北与重庆交界之地,一幅石刻便为两省划定了界线;遒劲的“楚蜀鸿沟”四个大字,此石刻艺术表现手法独到,生命力强,因而被文人墨客所看重。此石刻为清乾隆年间荆南观察史李拔题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楚蜀鸿沟”四个大字随三峡大坝新建,已沉没江底,但站在鳊鱼溪头,擅巫峡云雨,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黑客密切关注。此时每每有北魏作者: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涌上心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毛泽东一生,仅到过一次长江三峡。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词章,其中有云:“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但直到两年后,毛泽东情系三峡,才有机会来到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1958年3月29日清晨,毛泽东乘“江峡”号轮船从重庆启航东下。船过巴阳峡,驶入巫峡,进入了滩多水急,尽悬绝壁,奇峰林立,他兴奋的对随从人员讲,假如我学习驾驶一定学三峡巫峡这一段,一会儿大山当前,一会儿峰回路转,一水相通,江峡号在三峡江中穿行………,毛泽东拿着望远镜“楚蜀鸿沟”四个大字进入远眺,顿时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三国刘备兵败猇亭,逃至巫峡口时,令军士尽脱袍铠,塞道而焚,以断后路,逃至巫峡避兵岩,是否在此?还有待研究”。毛泽东细致观察了经过改造的河道各地势,“我们在长江三峡修个大闸,以发电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赞成不赞成”?大家不约而同叫好。毛泽东点头微笑了。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乘江峡轮考察三峡抵宜昌后,葛洲坝工程前期指挥部代号为“330”,后改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郭沫若乘坐“江沪”号轮顺江而下,行至巫峡看见“楚蜀鸿沟”四个大字,顿时走向船头赋诗一首:“群壑奔荆楚,一溪定界边;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此时正值新中国建设高潮时期,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群壑奔荆楚”那万马奔腾的势头好不鼓舞人心,好不振奋人心!我想此时我也一定想起李白的诗,不过不是蜀道难,而是李白那抒发豪情壮志的千古名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nbsp;&nbsp;儿时的游子们有的都是第一次在此擅胜,“楚蜀鸿沟”四个遒劲大字,以凝炼的文字记载了巫峡的历史,那些墨迹已沉没江底,年复一年地洗刷,显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驻足时辰、感慨颇多、品味再三!与古人对话知兴替,在此得到一种历史传承,会从中悟出一些做人道理…孝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20年1月18日(农历腊月24日)&nbsp;</span></p> <p>长江与鳊鱼溪交界处(楚蜀鸿沟四个大字在此悬壁下方,已被江水淹没),以下为鳊鱼溪风光!</p>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