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渊子路墓祠

紫塞金城

<h3> 子路墓祠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末年鲁国汴(今山东泗水)人。孔子著名弟子,位列“孔门十哲"跟随孔子周游十四年,十年居卫。晚年为卫国大夫孔悝家臣,公元前480年死于卫国孔悝之难,卫人得其首葬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最早记载确认子路墓所在。历代帝王多所封祀 。 </h3> <h3> 子路祠 子路墓祠整体占地面积6500平米,自南向北依次按明清建筑格局复建的山门、两耳房、两庑、“正大高明"坊、东西厢房、两碑亭、享殿、卫国公坊、墓冢。享殿内有近年补塑的子路塑像及生平壁画。东庑内壁绘“孔子居卫十年”壁画。 </h3> <h3> 子路墓 结樱遇难 葬于檀渊 子路墓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0年,卫国前太子蒯聩发动“父子争国”宫廷政变,子路以63岁高龄力战叛军,“结樱遇难”卫国人将其首葬于此。东汉永平15年(72年)始受公祭,历代多有修葺。据《水经注·河水》所载戚城东有“子路冢”,说明在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写《水经注》时,已确认这里就是子路的葬所。仲由墓曾被盗掘,墓室内有残铁剑一把,陶壶、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为夯打,墓室为绳纹小砖券砌。专家认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之西汉中叶。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侧。1993年再次重修,围砌青石宝城。 子路墓冢封土高五米,直径三十米,神道上有石兽、望柱、魏国公石坊等石构件遗存,墓祠区另有明、清名人题咏石刻二十二方。余下祠堂部分皆为近年仿明清建筑复制品。 </h3> <h3> 史书中子路记载 清卢文弨《群书拾补》辑 《风俗通逸文》:“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h3> <h3> 孔子携子路出游的故事 据《中国神话传说词典》1985年版记述:</h3><h3>《古小说钩沈》辑:“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h3> <h3> 子路之死 子路死不免冠。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鸡,佩猳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蕢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蕢聩,蕢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蕢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摘自《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h3> <h3>后记   把人杀死再剁成肉酱刑法称之:醢”(hai)刑。 子路也是史载中第一个遭受此刑法的人。 孔子深知子路性格刚强,难有善终,得悉恶噩后悲恸万分,为之不食肉糜。 </h3><h3><br></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