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地衣

<h3></h3><h1> <b>《三国演义》读后感 </b></h1>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三(五)班 瀚小贝贝 <h3> 《三国演义》是由明代文学家罗贯中写的一本世界级历史巨作,此书惊喜地描写出东汉末年,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国,天下为鼎足之势,而魏蜀吴三国在一系列的战争中魏国胜出,最后以司马懿骗曹爽,曹氏大权落司马,天下尽归晋帝司马炎。</h3><h3> 在这本书中,最具色彩的是魏国君主曹操,曹操半个脸谱为乱世之奸雄,半个脸谱是创业之主。他创建了魏国,为司马炎统一三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又错杀吕伯奢一家,再遇吕伯奢时便一错再错,杀其灭口。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可谓是集善恶于一身,作者也在其身上挥发了大量的笔墨。毛泽东有句诗: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才智过人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初居山中茅庐,因刘备诚心请他出山,求贤若渴,亮被其诚心所打动,成为蜀国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如著名的火烧新野,华容道等几次战役,可以突显出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而舌战群儒更突显出了他的口才。诸葛亮擅长天文地理,在火烧赤壁一战中借东风等。其实,如果刘备不来找他,我认为他也是会出山的,为什么说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表面是在忠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其实是在完成他自己的计划,而挥泪斩马谡一事中,则是在掩饰自己的过失与用人不当。 我也喜欢重视百姓的刘备,他虽没有什么长处,但却是一个好君主。在建立蜀国前,居无定处,在失去新野逃命时,就算会被敌军追上,也不愿丢弃一路跟随的北黎百姓,这就显示出他的大仁,而接待凤雏体现出他的善待贤士,而关张之亡令他猝然颓废,回忆从前的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便欲死,但经不住诸葛亮及其他大臣苦谏,从此一病不起,享年62岁。 《三国演义》我读后感到身心舒畅,如同品尝了一杯醇香的茶,味道醇厚,看到伤心处,茶味微苦,似乎有一抹淡淡的忧伤;而看到双方交战时,茶味稍稍辛辣,让人激扬顿挫涌出一股激情,如同火山爆发一般。《三国演义》令人怀古,又令人赞古,更令人赞今而不伤今。故事可谓曲折,看到火烧赤壁感到荡气回肠,看到诸葛亮亡感到戚戚悲切,有些片段则波浪不惊。每一段重复读过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感情,就像长板桥那一段,第一次看为赵云的英勇感到震撼,第二次看为曹军的懦弱,感到不屑,第三次看为张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深深地镇住了。每一次看都是对英雄人物有新的感悟。 《 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聚集天地之精华的巨作!是我童年看过的最精彩的书籍!每当看的入迷,仿佛周围都是古铜色的,而哪些英雄人物在战场上奋杀,似乎就在眼前,那一篇篇精彩的片段,似乎就在我身边发生的!看到那壮烈的火烧赤壁,我似乎感觉到了火舌在向我舔来,看到在大江大河间一条绚丽的火链,像一条顽皮的大鱼一样,在湖中央摇摆。看到那的卢马跳檀溪,似乎天空中就划过那一道黑色的弧线,的卢马的轮廓在眼前渐渐清晰,我似乎看到了刘皇叔跳过檀溪后那一脸惊慌失措的样子。 《三国演义》中的种种画面,都令人身临其境,刻骨铭心,是怎么都不能忘却的一段历史。 <b> 看完这本书后,我为三国里的主要人物各作了一首诗《三国人物贼》。</b> <br></h3><h3> 赋曹操 孟德好汉,真乃英雄, 故献宝刀,欲弑董卓。 创建帝业,流芳百世, 一统三国,称霸天下 赋刘备 双耳过肩,有志气, 破黄巾首,重情义。 持双股剑,重贤士, 获孔明助,如添翼。 赋孙权 金盔金甲,一世英气, 紫须碧眼,称霸江东。 不用凤雏,失得大贤, 周瑜之死,没了江东。 赋孔明 孔明凤雏举世英才, 三顾茅庐得以出山。 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随机应变无人能比。 </h3><h3> 赋司马懿 曹营军师司马懿 聪明才智比孔明 千方百计骗曹爽 曹氏大权落司马 赋周瑜 江东周瑜,一世英才, 火烧赤壁,聪明绝顶。 嫉妒孔明,妒火中烧。 引妒致死,呜呼哀哉! 赋关羽 面如重枣,长须, 青龙偃月刀,赤兔马。 过五关斩六将,重情义, 威风凛凛,死于江东。 赋张飞 豹头虎脸,铁胆英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粗心大意,鲁莽行事,</h3><h3> 鞭打士卒,终被暗杀。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