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忧唤卖汤圆。转瞬间,又一年。往年的元宵,人们喜欢呼朋唤友,共赏明月花灯,而此时,冷清的街市,揪心的疫情,居家多日的苦闷与焦躁,与往日的喧嚣大相径庭,更多的是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抗疫一线,此时的我们唯有闭门不出、做好自我防护,也算是抗击疫情的一种方式吧。</h3> <h3>“火树银花台,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总是对元宵节充满了眷恋和青睐,那些藏在古诗词后面的绝美意象惊艳了时光,也惊叹了心灵。今年的元宵节比较特殊,寂静中夹带些许的惶恐,落寞中又充满了期待,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依然把元宵节视为祈愿美好新春的节日、视为积蓄力量再出发的节点。</h3> <h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这个春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严禁走亲串友、聚会聚餐,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变得无所适从,居家隔离成了唯一的选择。宿舍--充装站,两点一线的生活愈发的孤寂和落寞,电视新闻、朋友圈扑面而来的都是疫情的最新消息,“确诊”、“疑似”、“死亡”、“治愈”,每天不停变化的数字让人手足无措。电视、媒体重复着“不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就是对抗击疫情的最大支持”,儿子被“困”让我少了份牵挂,除此之外,每天给父母通电话成了头等大事。</h3> <h3>备战研究生复试的儿子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理论学习和软件操作,在与儿子团聚的二十天里,我们的餐桌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谈论最多的是疫情,如何正确面对?如何合理防护?偶尔也会与我们畅谈人生和理想,三人围坐在一起,各自聊及今后的生活和打算。我剥好石榴置于桌前,老公拿手的水果羹,儿子边吃边说自己幸福到受宠若惊,看着儿子一脸的满足,我恍惚回到了十几年前。儿子自2013年升入高中后,这是我们相聚最长的一次,尽管同在天津,各自忙碌却很少团聚,尽管有时话不投机,招来儿子的嘲讽+调侃,人到中年的我却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h3> <h3>作为外闯市场职工,为了津京冀和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我们选择了岗位坚守,公共区域消杀、口罩、手套、防护服,但每天面对不同的司乘人员时我的心仍揪成一团。安检、车辆及司乘人员信息审核、过磅、制卡、槽车充装,这一个个场景、一道道流程,汇成今年元宵节独特的场景,每一个岗位坚守的人,他们都默默地奉献着,用心中的爱驱散料峭寒风,温暖槽车充装。我们用独特的方式庆祝庚子元宵,也见证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h3> <h3>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开启新一年的进行时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再追求事业的成功和梦想的实现,唯求病毒的死亡、疫情的消失,家国平安,亲人平安,无惧疫情的蔓延和岁月的变迁,即使无花灯可赏,也让举国相守的温暖洒满人间。</h3> <h3>原来,元宵的团团圆圆,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健康的活着,正常地生活。“凡是杀不死我的,会使我强大。”灾难总会过去,春风必将到来,待到春暖花开,我们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