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自主学习手册》手册开篇是“入门”,起初我并未重视它,匆匆浏览一遍就直奔主题做后面的题去了。后来多次读“入门”这部分内容我才读出了味道,发现 “入门”太不简单了! “ </b></h1><h1><b> 入门”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介绍新老师;新老师的重要讲话和新老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其中第二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也是给我启发最多的地方。 </b></h1><h1><b> 记得2017年11月最后一次座谈会上杨老师再次讲到“三化”,普及推广阶段就是要用较少的精力,较短的时间取得更大的效果,所以必须要“三化”。要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易做、知行合一。在“入门”的相关内容里,我看到杨老师的思想落地了,真的是用大白话讲明白了教育的大道理。下面就详细说明</b></h1><h1><b> “入门”第二部分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开始可能很困难,不要着急,你们都很聪明,多读几遍就会读了,以后慢慢就会用‘点读法’读书了。”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吗?有!《简论》一书中关于课题论证的部分杨老师讲了当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状”、“病因”和“病根”并相应提出了“3•3•3”对教育者(家长和老师)总的要求。</b></h1><h3></h3> <h1><b> 我们把“入门”中的这句话和总的要求对照起来看:“开始可能很困难,不要着急”就是落实“改善方法”中的不要急于求成;“你们都很聪明,多读几遍就会读了”就是落实“转变观念”中的相信学生有潜能,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和“改善方法”中的不包办代替;“以后慢慢就会用‘点读法’读书了”就是落实“循序渐进”中讲的三不怕。 这不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易做的最好体现吗?当我明白之后,这些词就生动、鲜活起来!甚至我大胆的相信只要用心体会,原原本本照书上去做,任何人都可以把这些教育理念落地,实实在在的做出来!(所以我要求家长把这句话背下来,在生活中套用。) “入门”第二部分还写了点读法的三大作用。</b></h1> <h1><b>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第一个作用就是通过点读法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第二个是用点读法读题操作学具,达到训练、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第三个是在点读的过程中训练手眼脑协调能力、注意的集中和注意的分配。 </b></h1><h1><b> 如果把前面那句话和点读法的三大作用联系起来看,你就会发现杨老师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自主学习! 前面那句话说的就是自主学习的外环境。对学生来讲老师和家长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人,如果他们能做到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潜能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同时在教育行为中能做到“三不要”和“三不怕”不就给自主学习打造了很好的外环境吗?但是光有外环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内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要对文字感兴趣,假如一个学生他不爱看书,如何实现自己主动学习呢?(同时也和当今教育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二是必须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可是认知能力的硬核。即便是爱看书,但看不懂理、解不了也是不行的。三是手眼脑协调的能力、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能力。训练抓住这三点,内环境就打造好了,自主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b></h1><h1><b> 想明白了这些,对如何培养自己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我天真的以为“内外环境”这个道理是自己悟出来的,可惜还是跳不出杨老师的五指山。在《智能基本功的测查和训练——3•3•3•••系列智能学具的原理和应用》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一个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心理因素以及促进这种心理因素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内部、外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这种因素发展的实际过程。”(引论P2)原来杨老师早就提出“内外部”这个概念了!我只是现在才明白而已。 </b></h1><h1><b> “入门”里的话是按老师给学生讲话的口头语言写的,没有一句读不懂的,不过我们千万不能小瞧了它!因为话虽简单但其背后的意义却一点儿也不简单!而且不仅仅是“入门”有这个特点,整本书都是如此!我深深地知道还有很多宝贝并未找到,但我相信只要反复读、反复做、反复思考,它们会一一浮出水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