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之一 • 我 的 乐 园

美在指尖流淌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乡 情 </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7px;">── 琐忆家乡风土人物</b></h5><h3> 虽然我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但故乡泥土的芳香、乡亲的质朴、亲人的笑容、伙伴的无邪、五谷的馨香、牛羊的欢叫、古老的习俗、旧式的屋舍、宽大的土炕、昏暗的油灯┄┄这一切似乎仍在眼前。</h3><h3> 每当想起这些,我总是感慨万千,思绪绵延。眷眷之心,拳拳之情,小小寸管,难以表述。</h3> <h3>  我出生在陕西省富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屋里,家里有个不小的后院,虽在村子里无什么特殊之处,这儿却是我儿时的乐园。</h3> <h3>  先不必说那又红又甜的水枣、颗粒饱满的石榴、血红爽口的构桃 ┄┄</h3> <h3>  春风吹来,后院的树木从沉睡中苏醒。山桃树开出了粉红粉红的花儿,隔壁婶婶家养的蜜蜂也争先恐后地飞来了。</h3> <h3> 看见蜂,我就有些怕。</h3><h3> 犹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要用柴禾,我到前院去抱晒干的玉米杆。谁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玉米杆内竟有一窝马蜂。</h3><h3> 我的行为大概破坏了它们宁静的生活吧,一只蜂飞出来,向我发起了进攻。至今,臂上还有个烙印呢。从此,每见到蜂,我就有些心寒。</h3><h3>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h3> <h3>  山桃渐渐长大,表皮生出短短的茸毛,很是好看,可是,你千万可别吃生桃呀。</h3><h3> 有一年,我看着山桃渐渐透出了红晕,不等桃子熟透,就想去摘。可是,我那时个子太矮了,够不着。赶紧进屋搬了个高板凳,站上去摘了两个,用手胡乱抹了抹就吃了起来。</h3><h3> 桃子虽未成熟,酸中带些甜味,挺好吃的。还没等咬第二口,就觉得手发痒,抓桃的手一松,没吃完的桃掉到了地上,捡起一看,上面沾满了土,很是可惜。我把另一只桃用手擦了擦,谁知手更痒了。</h3><h3> 咋会痒呢?我急得直喊:“妈妈──”、“妈妈──”。</h3><h3><br></h3> <h3> 妈妈急忙跑来了:“怎么啦?”。</h3><h3> “妈妈,我的手、脸和耳朵都痒了。”</h3><h3> 妈妈看到地上的桃,明白了:“你吃生桃了,对不?桃没熟,吃不得。手一挨桃,桃上的白毛毛就会扎到手上,手就痒了;手一摸脸和耳朵,手上的毛毛不就抹上去了吗?等熟了才能吃。”</h3><h3> 说着,领我进屋,给我洗了脸和手,这才不痒了。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吃生桃了。</h3> <h3>  山桃树每年结桃很繁,虽然桃子的个头很小,但桃熟透后,又酸又甜的,别提多好吃了。</h3> <h3>  桃核是深红色的,有螺旋般的深纹。每年,我都叫小伙伴们来一起品尝桃子,吃完后我们就用漂亮的桃核来玩“抓扬”或“弹子”游戏。</h3> <h3>  院子里有棵榆树,长得并不很高,每当榆钱长出来后,我和小伙伴们就来这里揪榆钱,一边揪,一边吃,还不停地往衣兜里装,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h3> <h3>  一棵棵甜椿树枝叶繁茂,用两条胳膊也抱不过来。</h3><h3> 我经常在竹竿上绑个铁钩钩椿芽,椿树的嫩叶可做菜,椿芽有股淡淡的清香,吃起来别有风味,每年妈妈都用椿芽给我做菜吃。</h3> <h3>  夏天,槐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花儿。</h3> <h3>  到了秋天,树上结满绿色的豆荚。</h3> <h3>  天越来越冷了,豆荚渐渐变为黑褐色,豆荚干裂后,黑黑的槐豆坠到地上,我便和妹妹拿着小碗到树下捡豆子。</h3> <h3>  用水将黑黑的豆子泡上几天,直至豆儿胀大后,把豆蒸熟,剥去表皮,露出透明的薄层,这层东西可以吃,虽说不上有啥味儿,我却喜欢,这是儿时难得的零食。</h3> <h3>  槐虫的颜色象槐叶一样,是绿色的,它吐出丝来将自己悬在空中,摇来摆去,象在荡秋千。我和伙伴们瞅着它,拍手唱道:“槐虫槐,搭戏台,又没袜子又没鞋┄┄”</h3><h3> 可不是吗,它正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呢!</h3> <h3>  夏天一到,知了、知知豆的大合唱便开始了。知知豆喜欢呆在花椒树上,它与知了形体相似,只是个儿小点,它也脱壳。</h3><h3></h3> <h3>  蝉蜕可做药,每天清晨,我总喜欢到后院里捡它,用细绳穿成一串串的,攒多了拿到药铺去换钱买零食吃。</h3> <h3>  雨后,巴牛牛就从背上碌碡般的壳里探出脑袋,在地上、墙上“漫步”。我和伙伴们抓来几只,放在地上,让它们赛跑。</h3> <h3>  它们走起来,身子贴着地面,简直是在爬行;头上两只细角一会儿伸长,一会儿缩短,象蜗牛一样,笨极了,用手一触,它的身子立即又缩回壳里了。 </h3><h3> 我们一起拍手齐道:“巴牛牛,拽碌碡,拽不起,叫干爹┄┄”</h3> <h3>  在地上找到巴螺螺的家很不容易。它的家门是圆形的土盖,盖子圆圆的,象用圆规画成的。我很奇怪:它的盖子咋做得如此圆呢?至今它对我来说仍是个谜。</h3><h3> 盖子的颜色与地面的土色一致,用针把它挑开,可看到“屋子”是圆柱形的,不很深,将毛毛草伸进去,巴螺螺就会抓住它,你往上猛一提,就会把巴螺螺吊上来。</h3><h3> 它的模样酷似蜘蛛,我和伙伴们经常比赛谁吊上来的多,胜者倍感自豪啊。</h3> <h3>  也不说那“吱吱”、“吱吱”歌唱的蛐蛐,地上飞舞的钱串子 ┄┄ </h3> <h3>  儿时最有趣的事儿,就是逮簸箕虫和抓蝎子了。 </h3><h3> 簸箕虫背为黑色,貌若簸箕,因其貌而得名。蝎子是节肢动物,生有毒钳。它们都生活在墙根下或柴堆底,均可做药。</h3><h3> 每到夏天的晚上,我便拿着手电筒、细棍、夹子和瓶子去后院刨虫夹蝎。</h3> <h3>  抓来的簸箕虫和蝎子千万不能放在同一个瓶子里,否则,簸箕虫就会被蝎子吞掉。</h3><h3> 瓶子必须是敞口的大瓶子,底部应放些土,因为它们生活在土中。白天它们很少出来,天一热,它们的“屋里”又闷又热,不得不晚上出来乘凉,却不走远,只在家门附近,以便随时可以逃回。</h3><h3> 簸箕虫不伤人,可用手抓;蝎子只能用夹子夹。运气好时,一晚上可抓到半瓶呢。</h3> <h3>  到了秋天,院子里的水果都成熟了,硕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味。</h3><h3> 秋风吹来,枣树、槐树、榆树、桃树、椿树 ┄┄ 的叶子纷纷飘落,铺满了院子,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盖上了一层地毯,色彩斑斓艳丽,令人赏心悦目。</h3> <h3>  冬天,后院的一切披上了银装,我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花棉袄、花棉裤、棉窝窝,在这儿堆雪人。</h3> <h3>  小小的煤块当眼睛,红红的包谷芯芯做鼻子,细长的红辣椒是嘴巴,一幅怪模样。</h3> <h3>  有时,我也拿些小米放在筛子底下,用棍子支起筛子,把一根长绳拴在棍上,来扣小鸟,但常常落空。</h3> <h3>  我上学后,一放学就搬着小桌、小凳到后院的树荫下学习,鸟叫、花香陪伴着我。</h3><h3> 我常常望着树儿出神:为什么桃树开粉花儿、梨树开白花儿、枣树开绿花儿┄┄问了好些大人,他们也说不上来。</h3><h3> 我那时很是诧异,大人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h3> <h3>  晚上,望着明亮的月亮、眨眼的星星,听着墙根下蛐蛐的合唱,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陶醉了,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h3><h3> “吱吱”、“喳喳”的鸟叫声、“知了”声、蟋蟀声,使小小的院子日夜充满着生气。</h3> <h3>  后院还有个秋千,那是爷爷用木板和粗绳做成的,上端分别绑在槐树和枣树上,我可爱在这儿荡来荡去了,每次玩起来,都快乐得像个小公主。</h3> <h3>  多有趣的农家小院呀!一只笔怎能写尽呢?</h3><h3> 鲁迅先生描绘的百草园,怎能比得上我的小乐园啊!</h3> <h3>说明:本文文字为原创,文中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