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我行动 居家包饺子 ――市八中一(6)班小豆豆们这样过元宵节

小溪园

<h3>抗“疫”我行动 居家包饺子</h3><h3> ――市八中一(6)班的豆豆们这样过元宵节</h3><h3>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我们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正月十五应该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所以正月十五吃饺子。 </h3><h3> 今天,我在家长微信群里 发出倡议:比一比,谁包的饺子最漂亮?谁能从头坚持包到尾?谁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h3><h3> 我这样发出倡议,第一是“抗疫”时期,让孩子们呆在家里有事做。再一点是,家务活是家庭每一个人的,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还有一点是,我们这里在正月十五有吃饺子的风俗,包饺子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让孩子们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h3><h3> 来,孩子们,了解一下饺子的由来:</h3><h3>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相沿成习,流传至今。</h3> <h3>我们还猜谜语。</h3> <h3>早晨,我们还不忘晨读。</h3> <h3>今天是元宵节,我们背诵了一首《元宵》的古诗。</h3> <h3>别样的2020,别样的元宵节!</h3>

饺子

元宵节

吃饺子

正月十五

八中

抗疫

饽饽

孩子

别样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