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的元宵,与往年大不同了。</h3><h3> 大家戴着口罩,步履匆匆,再匆匆。</h3><h3> 眉眼弯着,那是在笑吗?可是,心,为何总揪着?</h3><h3> 孩子曾问:“妈妈,春晚的小品演得那么搞笑为何您总蹙着眉?”</h3><h3> 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此刻妈妈的战友们正在抗疫一线与来势汹汹的恶魔在干一场硬仗!是真的笑不出来啊。</h3><h3> 虽是万家团圆,虽是鞭炮齐鸣,可是,他们无法体味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温馨。</h3> <h3> 连日来,整理“前线”传来的文字,看到照片上的他们防护到位,心绪稳定,便欣然几许。我知道无论是老将还是小兵,他们的“无畏”早已铸入了灵魂。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h3><h3> 是的,在这种时刻,他们是最勇敢的,黄皮肤、黑眼晴的中国人。</h3> <h3> 隔离病房的小单乐比我儿子大几岁,爱哭鼻子也能耍点笔杆子,每日更新“战地日记”,今天小丫头是开心的,院领导到现场慰问了大家,后勤备了份量足够的汤圆,医务人员、病员在病房共度节日。</h3><h3> 无论怎样,我们的眼神都已有过交集,隔离病房,隔离衣,一道道分区的隔离门也隔不断东医这个大家庭的温情。</h3><h3> 今天的元宵,吃进嘴里的味道该是绵长的甜。</h3> <h3> 晓菊与美芳姐姐二位“元老”是首批打报告组建隔离病房的,手下的娃娃兵们称她们为“定海神针”,她们一口一个“孩子”或“宝贝”让他们的不安与孤寂消散;她们是家长,是核心,用事无巨细的严谨态度把好每一道关;病毒是看不见的,但她们心中的每一道红线都划得笔笔清。喜欢她们一直以来沉稳而又淡定的样子,这是从医数十年的老教授该有的样子。</h3> <h3> 亚琴姐姐驻守门诊,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忙得如陀螺,脚肿得迈不上前,心里还悬着各部门的事,不敢有一点疏漏。</h3><h3> 她的先生是公安干警,同样驻守一方前线,俩人已多天没有碰面。</h3><h3> 位卑未敢忘忧国,无国便无家,大疫当前,他们家上的是夫妻兵。</h3><h3><br></h3> <h3> 令人振奋的是医院各条战线的同事们都随时等候吹响的集结号,名额满了,暂时上不了抗疫前线的便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做最好的自己。</h3> <h3> 持续战斗的洗礼,让孩子们都迅速成长起来,一个个从养尊处优的环境里投身于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中,年轻的优势是体质好,接受知识快,脑瓜子灵活。所以,看到他们连眉头都没皱按下“请战书”的手印时,我们知道,希望如喷薄的旭日已冉冉升起!</h3> <h3> 待百病归尘土,来宵再尽余欢。</h3><h3> 今年的今天,注定是个别样的元宵。</h3><h3> 但是,没有跨不过的严冬,我们的坚强、坚持与坚守就是在随时等待破冰的时刻!</h3><h3> 好样儿的东医人,加油!!!</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