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记忆犹新的六句话——致敬陈留镇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古郡陈留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今年的春节注定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发,它比往年少了许多热闹,但却有着太多牵动人心的温暖。禁锢的城挡不住流动的爱,我们隔离病毒,却永远不隔离温度、坚守、爱与希望。2020年,我也实现了从一个学生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转变,从一个紧密关注疫情防控的围观者到坚守在一线的一名最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在防疫一线,我见证了太多太多感人的瞬间,这一个个小小的短暂的瞬间,汇成了深深扎根在我内心怎么也驱散不走的6句话。每一句话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每一句话背后都是这些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熠熠生辉。每当想起这些话,我总会想起他们——和平年代的牺牲者,岁月静好的守护人。</font></h3> <b>不回去,既是责任,也是为了家人的安全</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至今,当大部分人还蜗居在家中的时候,镇上的领导就已经踏上了抗击疫情的征程,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开始,就没有回过家。不是不想回,而是他们每天都在一线值守,去医院看望慰问发烧的村民,奔波在自己分包的几个村,在卡点和值守点和各色各样的人接触,始终和危险同行。“只有一个一次性口罩防护,万一有点什么事情,不想把隐患带给家里人。”在疫情面前,他们也是像所有人一样平凡的普通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他们也会担心害怕,害怕被传染、害怕自己倒下、害怕连累家人,可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他们却冲得最靠前。放弃过年,放弃来之不易的假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声令下他们就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揽在手上。不是“你们给我上”的命令,而是“你们跟我上”的温情,有了他们带头逆行的背影,我们这些职工才会觉得踏实,我们的群众才会觉得放心。</font></h3> <b>请您戴上口罩,出入登记,测量体温</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快戴上口罩”、“测量一下体温”、“来,先登个记”……这样的对话,每天不知道要在各个卡点发生多少次。从陈留镇政府出发到祥符区,总共要经过3个卡点,每经过一个卡点的时候都要走一套标准流程。有次在车里因为闷得慌,刚刚把口罩摘下来喘口气,到了陈留西关的卡点上,即使把通行证亮了出来,执法大队的一帮同事还是围了上来,操着一口正宗的河南话催促着我戴上口罩。“快戴上口罩,不戴不让进!”一瞬间我感觉这个场景有点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有人都戴上口罩冲着我喊话。但车刚刚驶进主街道,我心里却有点暖,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封锁道路,挨个儿问、挨个儿查,卡点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个出入人员都管控那么严格,他们用最简短朴实的语言,最笨拙却又真诚的方法,将防疫工作做得那么到位,我也由衷地替工作和生活在陈留的每一个人感到安心。</font></h3> <b>不奢求洗脸,能刷刷牙就不错了</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早上吃饭的时候,总能碰见刚刚从村委值守点换班回来的老大哥们,他们大口大口地扒着饭,脸上泛着一夜未眠的油光。我问他们在值守点怎么吃饭,刷牙洗脸从哪儿接水。大哥的眼神终于从饭碗上移开,笑着冲我说:“能刷刷牙就不错了,还想啥洗脸。”值守点的艰辛我没有体会过,但看着他们憔悴的脸色,我知道那绝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不能进屋,不能聚众,不能有任何松懈,下雨下雪刮风都得站在外面,前几天的天气还算比较暖和,这两天的气温骤降,又开始下雪,往那儿一站嗖嗖的风就往腿里面钻,有不少人开始冻感冒,甚至发烧。怕吗?在这个节骨眼上,咳嗽两下就人心惶惶,更别说感冒发热了。但是一旦身体情况稍有好转,他们就要立刻重返工作岗位。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冲在救治前线的战士,基层的一线工作者就是后方防疫一线的坚实依靠。我的同事,那些始终坚守在风里雪里的人,将自己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之中,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给我们最坚实的依靠,站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font></h3> <b>500公里,670块钱,8个小时</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500公里,670块钱,8个小时,从山东到徐州,再从徐州到开封,为了能够及时赶到工作岗位上,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光退票就退了5次,找不到公车只能打的,被司机师傅一口价要了200块。“我来的时候我奶奶拉着手,都不想让我走。”从家乡到工作岗位,他走过的路虽然是“人在囧途”,但却是实打实的“感动中国”路线。当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模仿感动中国为自己草拟好了颁奖词,说你就这样写:“在冰雪当中他毅然决然地返回工作岗位,在火线中淬炼自己的使命和初心。”虽是苦中作乐的玩笑,但我们也在一线用“软实力”抵抗疫情。尽管没有被分配到值守点上,信息上报组、排查统计组、宣传组全体人员还是用铿锵而又温暖的文字,争做宣传阵地上的排头兵,将防疫一线发生的那些感动和希望传播给每一个关心疫情的陈留百姓;用数据和信息筑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将所有返乡人员、卡点出入人员和车辆的信息记录在册,用事实让大家安心、放心。</font></h3> <b>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请大家吃饭</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请大家吃饭。”刘彬书记向前来捐物资的人拱手,并向大家感激地道了一声谢。疫情防控工作刚刚开始时,口罩一下子成了非常紧缺的资源,负责采购物资的财政所所长很是为难,“到处都买不到口罩,现在甚至要三个三个地买了。”马上就要上前线了,口罩存量告急,就等于战士上了战场没有枪,没有防护措施,他们将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中。怎么解决这个困难?陈留镇执法大队大队长、居委会支书段四率先向工作人员捐出了900支口罩,解决了政府的燃眉之急。一颗爱心的种子埋下,源源不断的物资汇聚起来,筑成了坚实的铜墙铁壁,从商会、预制板协会、企业、乡贤,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再到普普通通的村民,无论捐赠多少,每个人心里都承载了满满的一份爱,想为这次的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书记也深知,这不仅仅是陈留镇父老乡亲送来的温暖和爱心,也是向政府寄托的一份希望——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仗!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千言万语汇成了刘书记最戳人心窝的一句话:“待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相逢。”</font></h3> <b>收到</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次有任务,领导在群里一项一项地部署,“晚上六点半政府院内集体大点名”、“晚上十点之前政府所有人员不许离开岗位”、“近日工作重点……”,安排完工作,群里总会弹出一百条消息回复“收到”。看着同事在群里一个个地回复“收到”,我突然有点想泪目。工作以前,我很少去关注这一批人的工作和生活,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遇到这种事情,我着急、恐慌、无助,也会欣喜于学校终于延长了假期,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躺上床上,打开手机刷刷微博、看看资讯,看着网友吐槽政府不作为,猜测着特殊时期政府工作人员一天发1000块的补助,我无知且愤怒地揣测着、猜疑着。但是真正做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看着同事们戴着最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站在风雪里值班站岗,我心里就涌出一股愧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没有补助、没有特殊、没有懈怠,接到任务就出发,收到命令就执行,无论是什么样的任务,出于热爱、出于责任、出于那一份“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热血,处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回复永远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收到”。也只因为那简简单单的“收到”,很多人守在道路封闭的路口,很多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有没有武汉等地回来的人,他们的防护措施也只有一件军大衣、一只口罩而已。</font></h3> &nbsp; &nbsp;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全力为守卫家园的平安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