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加勒比海是在大西洋西部,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内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来源于印第安人部落命名“勇敢者”。加勒比海地区包括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波多黎各等国家和地区。从空中俯瞰,汪洋一片,无数岛屿散落其中,平添了几分精彩。</h3> <h3>我们加勒比海之行是从迈阿密登船开始的。不知道迈阿密邮轮港在全球排第几?就凭它可以同时停靠8艘大型邮轮(我拍下了其中的4艘)来看,肯定是排在前三的。</h3> <h3>这是我们在加勒比海上飘呀飘的“海洋交响号”。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邮轮,在十大邮轮中排名第一,据说两年后将有一艘比它更大的邮轮要下水。这艘巨无霸全长约360米(1188 Feet),宽约65米(215.5 Feet)。一共18层,供游客使用的有16层。相当于两艘航母,或5艘泰坦尼克,或100艘普通江轮。</h3> <h3>邮轮上共有2759间客房(包括套间),其中专供用轮椅人士居住的客房有46间。客用电梯24部。载客6680人。船员共2200人,其中80%是亚裔。在船上我们遇到好几位来自大陆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在船上做服务生。我们一行大多有子女在国外,见到他们,如同自己的孩子,问长问短。他们一见到我们,思乡之情也难以自控,交谈甚欢。</h3> <h3>5层的皇家大道是邮轮上最热闹非凡的区域。其实,它的喧嚣与繁华是在傍晚开始的,也就是夜生活。白天穿着比基尼和沙滩裤的女士先生们,此刻都换上礼服西装。导游说,2018年4月首航后,这艘船曾受到明星们的追捧。那时,这里是船上最佳的“景区”:时装、时尚与奢华。</h3> <h3>皇家大道的前端有一座椭圆形酒吧,每半小时从五楼缓缓升到八楼的空中花园,半小时又返回。坐在酒吧品酒,交替体验皇家大道的喧闹和空中花园的静谧,别有一番风味。</h3> <h3>皇家大道就是一座Mall,两边是餐馆、酒吧、高档品牌店,其规模不亚于深圳的一些Mall。右下图是机器手自动配置鸡尾酒,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喜欢的配方,机器手就会按你的要求配好。说实话,在这里闲逛,完全没有船的感觉,就像在万象城似的。互动性极强的劲歌热舞,节奏欢快的管乐电子琴,又令人有超越逛街的激情与活力。</h3> <h3>与喧嚣的皇家大道对应的是8层的中央公园。在自然光照耀下,生长着12500株植物,包括24棵大树,最高的有7米多。采用净化海水灌溉。</h3> <h3>中央公园有露天酒吧、室内酒吧,有幽静的阅读空间,晚上也有轻音乐伴着你。一动一静,皇家大道和中央公园为游客提供了选择。阅读者、思考者、私密话者、情侣们:中央公园欢迎你!</h3> <h3>百达汇欢乐城主要是孩子们活动的空间。在15层,还有儿童室内游戏场,里面有许多人工智能玩具。</h3> <h3>里面的设计都是儿童视角。这里有一般游乐场都有的旋转木马等。我很喜欢那个攀岩设备,它的设计很特别,周围用粗麻绳结成的网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我们的学校也可以有啊!下面两张照片是糖果店,里面的糖果千奇百怪,难怪孩子们喜欢呀!</h3> <h3>邮轮最大的公共空间是游泳与运动中心,占据了15,16两层。三个大一点的游泳池,外加5个供泡澡的小泳池,恭候着大大小小的游客。我的观察,游泳的人不少,但晒太阳的人更多。不少人上午就开始晒。这里肯定找不到一见太阳就打伞的中国女生!</h3> <h3>这里是儿童运动场地,儿童高尔夫、儿童滑梯...... 下图是一个成人运动场,除了自由活动外,我注意到管理员分别组织了篮球、排球、足球、躲避球、网球比赛,真是一地多用。常听我们有些学校抱怨运动场地不够,如果转变一下思路,我想还是有办法的。</h3> <h3>这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游客从16层的起点(上图)躺在一块柔性垫板上,从紫红色的管道开始高速下滑,弯弯曲曲,从6层的管道出口滑出来(下图)。我胆小,不敢尝试。</h3> <h3>高空滑索和冲浪是两项挑战性很强的运动。同行的国防科技大学80岁退休老教授滑索成功,这位长者的勇敢精神令人敬佩。更让我动容的是那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在老教授准备滑索时说的话:Never say you're old. You're not old! (别说您年纪大了,您不老。)两个年轻女孩,在教练指导下,一次一次的冲浪,失败了又站上滑板!她们展现出来的不正是科比的曼巴精神吗?</h3> <h3>作为乒乓球爱好者,非常惊讶地发现在5层和15层分别有两处乒乓球室,一共有五张球台。打球的人很多,水平高低无所谓,大家一起锻炼,一起交流最重要。</h3> <h3>五层的跑道由两条组成,左边是步行道,右边是跑步道,一个圈是700米。每天健步或跑步的游客许多,有些像念大学时早上跑步的情景。看来,强身健体是人类的共同追求。</h3> <h3>邮轮上有三家剧场,可以接待近3000人。这是水上剧场,是所有邮轮中最大的水上剧场。中间黑色部分是水池,有5.4米深。</h3> <h3>这是最小的室内冰上剧场,我目测可以容纳700人左右。</h3> <h3>这是最大的室内剧场,每晚有不同的节目。我看了一场关于爱情与家庭的节目,主持人现场抽选了三对不同年龄的夫妻,台上台下互动,妙趣横生,笑声不绝。老外积极参与、战胜自己的精神叫人佩服。</h3> <h3>上图是健身中心,下图是艺术品拍卖市场。邮轮上还有灯火辉煌的赌场......</h3> <h3>民以食为天,最后说到“吃”。邮轮上四个大型餐厅,都可以容纳千人以上,有自助餐厅,也有点菜餐厅。另外还有5个小型餐厅。如需要,食品酒水水果可以带回房间。邮轮还有自费的特色餐厅或酒吧,以及供私人聚会的高档小餐厅。</h3> <h3>这是一条很开心的消息:15层有一台自助冰激凌机,想吃就自己动手吧。遇到两位中国大妈,她们只抽冰激凌筒筒吃,看见我经过,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这个好吃,吃这个。</h3> <h3>餐厅里都是西餐,色香味俱全。在自助餐厅,我顺手拍了几张照片(不好意思在餐厅拍来拍去的),吃货们感兴趣的话,随便拿着吃吧。</h3> <h3>邮轮上把公共卫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船上到处安装了洗手器,让游客随时记得洗手,随时可以洗手。这次旅游,我的双手卫生标准达到了5星级。我们学校现在经费充足,可是很少有人想到在公共卫生上多花钱。如果我们在校园里多装一些洗手器,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至于在什么什么到来时临时抱佛脚。</h3> <h3>海洋交响号完美诠释了旅游六大原则:吃住行游购娱。当她在大海上航行时,你常有的感觉是生活在都市中。当然,还有一种美妙的感觉:躺在高层甲板上的睡椅上,享受依偎在大海怀抱里的温柔,留住时间,留住畅想。</h3> <h3>邮轮载着我们飘呀飘,让光阴悄无声息地在船上生活中溜走。海上城市的日子是丰富的,更美的风光却是在岛上......</h3> <h3>清晨,邮轮缓缓驶进圣马丁的菲利普斯堡。这里是加勒比海上的一颗明珠。1498年,哥伦布发现了这里。</h3> <h3>1648年起,这里由法国和荷兰统治。法国占据北部,荷兰占据南部,总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万人。两国分治,和谐相处。上图是纪念分治300年纪念碑,四根旗杆分别是法国、荷兰、圣马丁联合管理旗和荷属安丽列斯旗。现在缺一面,我想应该是缺最后一面,因为安丽列斯已于2010年解体。下图是两国管理分界标志。</h3> <h3>圣马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这里是加勒比海地区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十大(飞机)美丽着陆地和十大结婚目的地。看看和我们前后到达的邮轮就可想而知了。</h3> <h3>我们租了一台车环游小岛。最先见到远远的山岗上矗立的城堡,今天,它不再有任何防御功能,只是默默地守护着历史。</h3> <h3>小岛上山丘起伏,一派热带风光。好多植物是我第一次看到,还有在丛林中飞来飞去、叫不出名的漂亮小鸟。各色小屋如星星点缀在山林中,勾勒出山村野夫的田园风光,原始、自然,暗藏生机和活力。</h3> <h3>这里的海滩干净、洁白、有沙粒感。马奥海滩紧临岛上的国际机场,机场的跑道相当短,飞机起飞降落时以很低的高度(不到10米)掠过海滩,十分震撼与刺激。许多游客就是为了体验这种刺激而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机会去感受。上面是从车内拍到的机场一瞥,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照片。</h3> <h3>菲利普斯堡是圣马丁荷兰管辖区的首府,由苏格兰人菲利普斯于1763年建立,人口不到2000人。它是加勒比海航线的主要游览地。</h3> <h3>其实它很小,两条主街串起整座小镇。街道两旁是传统的西印度建筑,在小镇上逛来逛去的都是游客。</h3> <h3>各式商铺与小店星罗棋布,主要销售当地手工艺品,也有精品店。听说这里是冲浪、划艇、潜水等海上运动的天堂,只能下一次再来了。</h3> <h3>离开圣马丁,一夜航行后,邮轮缓缓开进波多黎各的圣胡安港。波多黎各由波多黎各岛和另外两个小岛组成。圣胡安是波多黎各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分为新城与老城,眼前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h3> <h3>如果说圣马丁是一株盛开的山花,那圣胡安(新城)一看就是公园里培植的一棵玫瑰。在拉美地区,它的经济是不错的,特别是旅游业、制作业、服装业等。</h3> <h3>我很早就知道波多黎各的名字,是因为它的篮球很有名,还记得有次和中国队比赛时,双方发生争执,动起手来。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才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惊喜。这颗明珠才真正是加勒比海上的明珠!</h3> <h3>很喜欢新城区的建筑。在椰林摇曳中多彩的房屋使我想起了南欧,想起了西班牙。美国人成群结队来这里,就是因为它的异域风情。</h3> <h3>这是波多黎各的议会大厦,上面刻有林肯葛提斯堡演讲中结尾的那句话: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波多黎各原为西班牙殖民地,1897年实现内部自治,1898年美西战争后划给美国, 保持美国联邦领土地位。目前,他们讨论的问题是:维持现状还是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h3> <h3>议会大厦对面的马路旁,有部分美国总统的雕像。可见这个国家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该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拉美地区是最高的。对6--16岁儿童实行免费教育。</h3> <h3>波多黎各的海滩富有盛名,随便走一处, 聆听海风椰影下的跌宕浪声,踩着柔柔的沙粒,深深地品尝潮湿清新的空气,心底油然而生的是生命的气息。这里更有名的是热带雨林和荧光海滩,可惜我没有时间去享受了。</h3> <h3>具有500年历史的老城区是圣胡安最不可错过的点睛之笔,从邮轮上远远望去,这座依山傍水的彩色之城就像上帝打翻的调色板,缤纷斑斓,令人神往。</h3> <h3>老城里的市民或许都是艺术家,他们把色彩运用到极致,不敢说建筑的材料是高贵的,但他们用不同的色彩展示着老城区的高贵:大红、粉红、金黄、淡黄......好一座灵动的古城!脚下被磨得泛发青光的石板路,彰显着自16世纪以来的繁荣。</h3> <h3>漫步在老城,可以看到历史留下的遗物,也可以看到现在树立的雕塑。</h3> <h3>熙熙攘攘的游客挤满了老城的小街小巷,当地人生意做得盆满钵满。</h3> <h3>很想留意一下当地人的生活,可惜机会不多。倒是我们的司机挺爽,一面为波多黎各可以自己选议员(听起来他不主张成为美国的一个州)而自豪,一面抱怨物价不断上涨。他指着税务总局破口大骂:那就是我们的税务局,我不喜欢他们。他还有点小聪明,告诉我们参观城堡时如何跳票。61岁的他曾经是篮球队的后卫,不过他说他更喜欢橄榄球,因为更刺激!</h3> <h3>西班牙人在老城留下了两座城堡。一座是圣克里斯多巴城堡(EL堡),位于老城的东边,用以抵御陆地上的来敌。我们到这里时不巧碰上临时关闭,现场的警察告诉我们,里面发生了火情,两小时后才能恢复参观。</h3> <h3>另一座是莫罗古堡(C堡),早于EL堡。它扼守在加勒比海的要道上,守护着老城区。老城是西班牙殖民政府所在地,也是西班牙船队的重要停靠点。</h3> <h3><br></h3><h3>沿着老城边缘从EL堡步行到莫罗城堡大约要20多分钟,一边是大海,一边是多彩的老城,左顾右盼都是景。不由得想起那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你看到一大片绿草坪时,西班牙人花了250年建造的莫罗城堡就不远了。</h3><h3></h3> <h3>莫罗城堡俗称“莫罗要塞”,坚实厚重,固若金汤,古老的大炮炮口至今一直威严地指向大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海上来敌。从护城河进入城堡,里面有三层,留下的实物不多,但整个建筑显示出高超的技艺。如今,在美丽的大海衬托下,更显得格外沧桑与精致。</h3> <h3>我们最后一站是去巴哈马的可可湾,但在头一天晚上,船方通知我们巴哈马政府不让我们入境,船上约100名同胞只能呆在船上。好在可可湾不大,站在船上也可以一览无余,不下去也罢。由于海上信号不好,我一直处于脱网状态,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国内的疫情非常严重了。</h3> <h3>船方对此事的处理倒是体现了人本主义。接到巴哈马政府通知后,船方马上给每位中国游客的房间打电话或留录音电话,同时派专人上门告知。船方给每位中国游客“补偿”100美元。第二天晚上,船方再次派人上门道歉并送上小礼物。严格说来,此事是不可抗拒因素,与船方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船方在处理上值得称赞。</h3> <h3>行程就要结束了,我们也要回家,戴上口罩,参加抗击疫情的战斗。离开邮轮前,再一次在跑道健步,海风一阵一阵吹来,亲吻着我的额头。加勒比海帜热的阳光,晒黑了我的皮肤,加勒比海深蓝的海水,望断天涯,令人陶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