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古村西大街(之十二)历史事件不忘盘点

保明

<h3>题记:故乡,子民们的出生之地,游子们的乡愁之地。了解故乡的过往,亦可增添做人的底气,坚定前奔的步伐。</h3> <h3>△赵氏为耕读之家,“九世始昌”,九世祖思诚公于明万历九年(1581)用三百余金购得大厦为书舍,以教子育人。时间到了万历二十八年(1600),那一年农历八月初一,九世祖思诚公病逝,家中发生内讧,第二年即万历二十九年,十世祖士杰因做官不顺而回归故里,参与了家族纠纷,更增加了内讧的复杂性,近二十年的书舍不得不停办。多亏思诚公之子士魁出面调停,遂将书舍迁至别处,改书舍为祠堂。(赵成秀语)</h3> <h3>△宋姓源于东周武王封殷于宋(今河南商丘),遂以国为姓,传承至今,凡两千八百余年。大约六百年前,五世祖贵携宋姓一支迁入昔阳县,住翠柳庄(原西大街磨坊处)。人气鼎盛,家族日臻,枝繁叶茂,弟兄分置:六世祖长股璟迁鱼鳞坡(现西大街村西门坡);次股琰迁文元乡(现河西村);三股璞暂留翠柳庄,后陆续迁散至乐平镇穆家会村、梁家沟村、南关村、李家庄乡王家庄村、界都乡北界都村、大寨镇阳坡村、冶头镇葱窝村等。其具体变迁过程均已无考,现有文字记载可循踪迹须从明嘉靖年始,计五百余年。纵观昔阳县宋氏一族可谓名门。(宋明珠语)</h3> <h3>△明崇祯十一年(1638)秋,河南新安县出身司马世家的拔贡吕维袺任乐平知县。据民国四年(1915)县志载:吕知县“首重乡约,化民为善,禁革火耗,劝完国课,不罚赎锾,息事宁人,倡修学宫,课文造士,葺补城垣,积储备兵,立站头,择总管,通国脉,募壮丁,选团练,壮国威。”逢国家多事,东南流寇未剿,朝廷“忧兵食不足,议增额外,诏下晋省,加赋什一。”吕知县“以地僻民贫,力争于上,仅分其半”。乐平百姓感恩吕侯庇民之德,由宋时杰主持议定建生祠以报,并当即购基于西门外。祠成之际,宋时杰作“吕邑侯德政生祠记”,记中将吕侯德政视为道范,“令世世子孙步趋也”。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值隆平之世,宋玮、宋瑄、宋嶷聚族鐻金,建修宗祠。此时的吕侯祠多历年所,屡经兵燹,已废。宋氏族人不忘祖训,在宗祠落成之日即思卜地建祠,然族中多故,有志未逮。道光年间(1821—1851),宋从龙、宋从贞、宋培栋用资七十余金,在宗祠左购地一段,东西建庑舍,后隙地擬建楼为棲神处。未竣,宋从龙故,事遂中止。同治十一年(1872)又补修宗祠,再提吕侯祠,即于东庑筑龛奉祀,置木主,建祠额,并立“祭先祖首祀吕侯”之训。据此十六年后,已是光绪十四年(1888),廪生宋成善撰、庠生宋永清书、光禄寺署宋邦荣施石立“重建吕邑侯德政生祠序”碑。2006年宋氏后人重修宗祠,仍在祠内筑龛奉祀吕侯,并重刻“重建吕邑侯德政生祠序”镶于龛下壁内。</h3> <h3>△清乾隆初(乾隆元年为1736年),赵氏家族十四世南斋、北斋两股为争祖坟古松发生纠纷并诉讼公堂。北斋势大,恃富欺贫。南斋赌气于城西马道巷另建小祠堂。中庭设九世祖赵思诚肖像,上悬“逼迁书舍”金牌。乾隆十四年(1750)南斋十四世裔孙赵橿龄作谱系书《橿龄谱系》,略记赵氏争产纠葛和逼迁书舍,有“强凌弱,众暴寡”语。上事件记于《赵氏南斋咸亨公家谱》。根据《昔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汇编》资料显示,城西马道巷小祠堂位于西大街南旮旯街30号,坐西朝东,现仅存正堂。</h3> <h3>△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次年在收复定海战役中,浙江处州镇标都司李跃渊阵亡殉国后,敕旌昭武都尉,入祀昭忠祠。其祖父李行健封昭武都尉,祖母封孺人;其父李休征封昭武都尉,母封安人;其子李体仁世袭云骑尉;其孙李鸿猷世袭云骑尉、高山营都司。</h3> <h3>△“七・七事変”前夕,昔阳最早的共产党员、在平(北京)学生李一清,趁度假回乡之际,经常给予昔阳学生运动以指导,并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向本县地主豪绅展开斗争。1934年冬天,他倡导组织了打倒“西老天爷”和“玉皇爷”的斗争。“西老天爷”即昔阳西大街大地主宋乃金。此人多年把持县商会,为人处世阴险毒辣,专横异常,人们送他的绰号叫“西老天爷”。“玉皇爷”即范儒煌(原昔阳里思村人,后划归寿阳)。此人曾出任陕西省试用知县,1934年回昔阳任财政科科长。因他同省政府天政考核处处长相熟,所以仗势凭权,包揽讼事,假公济私,无所不为,比“西老天爷”更为霸道,所以人们给他送了个外号叫“玉皇爷”。宋乃金从1929年开始包揽昔阳全县税收,几年功夫税收额由6万元猛增到30万元。1934年他又和范儒煌勾搭为伙,巧立名目,大发横财,苛捐杂税增至几十种,诸如杀猪宰羊要先交掉头税、商品进市就交落地税、商品募捐、罚款……几年时间,因加税罚款而倒闭息业的小商小販达100余户,而宋乃金却从中捞取7000余元(银洋),范儒煌入的是“好汉股”(意思是赚了分红,赔了不管),当然私囊里装的不会比宋乃金少。宋、范二人讹诈、贪污,大发横财,引起民众特别是县城市民的愤愤不平,但天下衙门朝南开,纵然状告县府仍然是民众吃亏。1934年冬,李一清耳闻目睹宋、范二人的所作所为,联合昔阳在并学生在曲曲沟等村调查,掌握了宋、范的大量事实,发表了“告民众书”,印发了宣传品,编排了话剧《屠户》。李一清扮演了《屠户》中的主角,在县城及集镇反复宣传演出。李一清还亲自率领学生到沾尚等镇鸣锣聚众,宣传演讲,使宋、范敲诈勒索之罪行彻底暴露无遗。随即组织学生到商会查账。宋、范二人做贼心虚,花样百出,一面向学生行贿、设宴,一面捧出假账让学生查看。学生们针锋相对,一面揭穿他们的卑鄙阴谋,一面联合民众上书县府。这一状把县长、承审难住了,审理此案吧,宋、范二人是自己的心腹;不理吧,学生难惹,众怒难消。在学生与民众强烈要求下,县长殷孟壁不得已才将宋乃金关进所谓的“监狱”里,并暗示范儒煌到穆家会村投亲潜藏。此举仍被学生们揭穿,穷追不舍,又将范抓回归案,逼迫县长过堂审讯。当时封建官僚、地主豪绅一脉相承,狼狈为奸,审讯毫无结果,激起学生和民众的极大愤慨,他们便二次写状,上诉省府。第三次审讯,由省府派来的委员、学生代表和县长殷孟壁三方会审。学生代表据理斗争,不畏权势,终使宋、范在事实面前认了账。制造假账的商会会计翟云兆被吓得吸水银自杀。此时,县长殷孟壁哑口无言,无奈只好最后做出处理决定,除宋、范二人全部退出赃款外,判处宋乃金有期徒刑一年,罚银洋800元;撤销范儒煌县财政科长的职务。这次斗争胜利,使昔阳民众大为振奋,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h3> <h3>△1935年,县城西大街大地主兼资本家赵福成包揽了昔阳县盐税,办起了“官盐店”。域内设总店和两个分店,皋落、沾尚、东治头等集镇各设分店。赵福成垄断盐市,小商小贩被迫停业,乡下农民吃盐很困难。更可恶的是使用三杆秤,即大秤入,小秤出,平秤专门应付上层人物和亲朋好友。赵福成打着“官办”招牌独霸食盐,敲诈勒索民财,致使全县城乡民众怨声载道。同年冬天,李一清、乔增禄等回乡组织发动砸烂“官盐店”的学生运动。运动爆发之前,由李一清起草了“打倒官盐店老板赵福成”的宣传书,召开了学生积极分子会议,接着于腊月二十三日,由王志均出面指挥,发动组织起县立一高、女高的师生300余人在县城大街列队游行示威。他们手拉手肩并肩,手举红绿三角旗,喊着“人们要吃盐,砸烂官盐店!反对剥削,打倒土豪劣神!工农学商联合起来!”等口号,沿路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涌向“官盐店“。经理闫继舜因阻拦学生被痛打一顿,并捣毁柜台,砸烂秤杆、秤盘。然后游行队伍到县衙门请愿,县长刘铣见学生队伍来势凶猛,不敢明目张胆阻拦,企图和稀泥了事,以此削弱学生的斗争锋芒,结果阴谋未能如愿。学生代表寸步不让,提出“不答复要求,决不罢休”。在广大民众的强大压力下,县政府不得不下令封闭“官盐店”,并允许私人贩卖食盐。同日,皋落、东治头、沾尚等集镇同样砸烂了分店。至此,“官盐店”倒闭,广大民众无不拍手叫好。为了庆祝这次运动的胜利,学生们主办了为时三天的文艺演出活动,编排的剧目有话剧“孔雀东南飞”、田汉创作的小歌剧、一高女高学生编演的歌舞等。人们载歌载舞异常欢欣。此次运动,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联合民众向封建统治的旧政府和压榨人民的恶霸豪绅发起冲击,显示了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性。</h3> <h3>△1937年10月中旬,八路军129师师部和386旅进入昔阳城,师部驻钟村。10月26日上午日军侦察机先后三次飞临县城上空侦察。午时日军三架轰炸机轰炸县城,共投弹24枚,爆炸21枚,均是120英镑的中型炸弹,弹坑有三尺多深,一丈多宽。全城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百姓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h3> <h3>△1937年11月2日,日寇占领昔阳城,从此西大街人同全县人民一样处在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蹂躏之下,开始了长达8年的苦难生活。许多家庭逼迫无奈背井离乡逃出城外,有的房子被日寇强占挪作他用,有的房子被烧毁。赵成秀在《回乡散记》中写道:“打我记事起,这个院子(指他家的院子)已经是十分破败,这应归‘功’于日本鬼子的淫威。抗战时期,日本鬼占领昔阳城,司令部就设在我家靠东的隔壁,鬼子将东房打通,将我们的院做了马棚,房子被蹂躏,临败走时还将西房烧毁。”赵成秀讲的鬼子司令部就设在民国时期的县立男子高小院内(此院现已不存)。赵成秀院子的西侧邻院据说是鬼子的留置场,许多人关押和惨死在这个院子。</h3> <h3>△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负责受降昔阳之敌的军政首长奉上级命令,分别向各据点日军发出限期缴械投降的通牒。各据点日军拖延拒降,遭我反攻部队猛烈攻击。8月19日夜各据点日军狼狈逃回县城。昔阳城日军仍緊闭城门坚守。20日下午各路武装部队开赴城下,周围各村全部住满参战部队、民兵和民工。21日围城部队一连两次向日军发出通牒,均未回应。22日拂晓,城内冒起冲天烟柱,日军在焚烧文件物资欲逃。为使城内百姓免遭涂炭,围城部队决定诱敌外歼:除南关、西门坡部署部分兵力阻击外,主力部队和民兵部署在日军逃窜的必经之地赤土坡、金炭坡一带。日军运用声东击西战术,趁夜色约三四十名日军潜出县城拼死占领河东村北的小山头,架起机枪横扫四周以为掩护,大部日军和汉奸伪军从东门冲出。逃亡日军经过西河石桥时,受到我军的前堵后追,密集的子弹射向敌群,敌人顿时人仰马翻,除少数日军涉水窜至河东被打掩护之敌救护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歼于西河石桥附近。经过两小时激战,胜利的红旗插上昔阳城头。</h3> <h3>△1945年9月1日,昔东、昔西两县县委合并为中共昔阳县委,两县政府合并为昔阳县人民政府,并在县城东门底召开了3万余人参加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全县解放纪念大会。</h3> <h3>△1946年6月,全县掀起土地改革运动。西大街穷苦百姓分到了土地、房屋,开始奔向幸福生活。</h3> <h3>△1945年10月和1947年11月,全县两次掀起参军热潮。西大街有10余名青年志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