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二章《意蕴:班级日常生活的返璞归真》先从班级授课制、教育社会学、德育论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意蕴。接着,从“学生的生活世界”、“班主任的职业生活与生命境界的构成”、“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因式构成”、“中国教育学创新的新资源”四个方面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关于班级研究范式重建。最后,结合现状反思了当年国内在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李家成教授在这一章中提出了很多值得让一线班主任自我反思的问题,高山仰止的孔夫子每日都会进行多次深刻的自我反省,那还在成长的我们怎能停下反思的脚步?
反思之一:做积极承担的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班级建设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范式重建部分,李教授说明了三种担任班主任职位的工作态度:第一种,做班主任工作是出于一种不得不做的无奈,如果有选择的机会,一定要避而远之;第二种,因为看重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而主动选择当班主任;第三种,从德育工作者身份出发力求在班主任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显而易见,第一种的态度是消极的但确实是一线里最普遍的态度,总是和学生们强调态度决定一切,套在自己身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回想自己当初得知要当班主任的心态,应该不算消极但也称不上积极。年轻人就应该勇敢一点,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去总结属于自己的那份经验。正如李教授在书中所提倡的“班主任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成就工作,成就学生,成就自我”。
反思之二:意识到学生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作者在阐述“班主任缺乏对班级建设之教育性的明确意识”部分时出示了一份关于班主任话语系统的调查数据。这其中包括老师最喜欢说或学生听到最多的三个词:管好自己或自律、纪律或行规、安全;学生听到最少的三个词:创造性、精神力量、评价。数据总是简单有力又直接的,安全与纪律是班主任工作的心病,反反复复、时时刻刻强调,但孩子们的发展仅限于此了吗?难道社会需要的仅仅是不犯事、守纪律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行动总是止步于现实。李教授也指出了问题所在:“班主任对班级建设领域中的学生发展期望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对学生适应当代发展所需的高端素质的关注,时代性不强,实践中更偏重管理”。所以,班主任意识的觉醒是至关重要的。比起安全、纪律,社会更需要的是充满创造力、责任心、进取心的人才。因此在以后的班级日常生活中,我希望自己做到不再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并不需要多华丽,开展得多么频繁,最重要的是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哪些发展?收获了什么?他们在活动中凭借自己的力量创生出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想法?比如今年寒假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各地,那么,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今年过年不能出门,为什么出门要带口罩等等问题都是需要班主任去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的。引领之下,学生的各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学然后知不足”,坚持反思,收获成长。同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的热忱之心,把所学付诸于行动,在行动中弥补经验的不足。</h3>